教会事工 五种迷思
對蒙召事奉的五種迷思
2021-12-08
—— Bobby Jamieson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你「蒙召」了嗎?

如果你渴望進入牧職,卻尚未開始事奉,我猜你已經從其他基督徒那裡接受了「『蒙召』作牧師」這個說法。你感到自己蒙召進入事奉嗎?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蒙召事奉呢?你該做些什麼才能確認這事呢?

本文將試著破除五個常見的關於蒙召事奉的迷思。本文肯定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因爲第一個迷思就是關於「蒙召」這件事本身。

迷思一:「呼召」是合乎聖經的表述

有志於全職做牧師的人經常說「我蒙召進入事奉」,意思大概是「我渴望成爲一位全職事奉的牧師」。但「蒙召」一詞的含義超出了一個人對某事單純的渴望,因爲這個詞指向渴望全職事奉之人以外的一位他者——即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爲。因此,當一個人說:「我蒙召事奉」,等於是在說:「上帝呼召我去事奉」。

但這種表述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如何確知事實的確如此呢?你不能絕對肯定這件事,直到有一間教會正式呼召了你成爲他們的牧師。「蒙召」這一表述的不合理之處在於,就好像選舉一樣,我們不能在所有選區上報投票結果之前就宣告結果。

此外,當一個人說「我蒙召進入事奉」,他是以聖經裡從未有過的方式在使用「呼召」這個詞。聖經確實說到上帝呼召我們得救與成聖(羅馬書1:6; 帖撒羅尼迦前書4:7)。我們當然可以以符合聖經的方式使用聖經裡沒有的詞彙,只要我們確實是以合乎聖經的方式來使用它們。但是,「蒙召」進入事奉這種說法真合乎聖經嗎?

人們經常用上帝呼召先知和使徒作爲祂「呼召」許多人進入教牧事奉的先例。例如,使徒保羅說上帝在他出生前就已經將他分別出來,「(上帝)又施恩召我。」(加拉太書1:15)。但這種呼召發生在復活的主耶穌親自向保羅顯現的情境裡(因此是極爲特殊而難以在其他人身上重演的。——譯註)。耶和華對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爲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利米書1:5)。我可以接受把耶利米被上帝分別出來及被任命爲先知這件事視爲傳道人「蒙召」的例子,但上帝是如何成就此呼召的呢?祂對耶利米大聲說話,告訴他自己吩咐他要做的具體的事。在以上的實例中,上帝使用了特殊的手段來呼召人擔任特殊的職分。聖經並沒有把這兩個例子作爲我們必須遵從的定例,來說明我們該以此作爲牧師們如何確認其職分的常例。

因此,我建議所有渴望成爲牧師服事上帝教會的弟兄們,不要說「我蒙召做牧師」,而是說「我想要成爲牧師」。首先,這樣說很明顯符合聖經:「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提摩太前書3:1)。另外,說「我想要做牧師」是一種謙卑、更能帶出服事果效,也更使事奉者感到自由和釋放的表達。這樣的表述將注意力從你個人的願望和主觀的定見上引開,轉而指向上帝在祂的話語中爲教牧事工已經顯明的客觀資格(提摩太前書3:1-7;提多書1:5-10)。對事奉單純的渴望能使你擺脫某種實際上不合乎聖經的重擔,即,你必須決定你對這項工作的渴望是否足以讓你對其他職業別無他想。這使我們得以進一步思考第二個迷思。

迷思二:蒙召事奉會使你不再對其他工作有興趣

我很喜愛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我視他爲屬靈偉人,在已經過世的屬靈導師裡,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最多東西。但是,我認爲他對蒙召事奉所作的一個著名演講很誤導人,會引人走上歧路。他在《注意!牧者們》(Lectures to My Students)中說【注】:

來自天上呼召的第一個記號就是,對這份工作強烈、完全被其吸引的渴望。要算爲一種真實的事奉呼召,必然有一種無可抗拒、無法制伏的渴望和火一般的乾渴,要把上帝爲我們自己靈魂成就的何等大的事向其他人宣講。……『如果你可以忍著,就不要進入事奉。』這是一位神學家給那徵求他看法的人非常有洞察力的意見。如果在這房間裡有任何一個學生滿足於當一名報紙編輯,或雜貨店老闆,或農夫或醫生,或者一名律師,或者一位議員,或者一位國王,我奉天地的名請他走自己的路;他不是身上擁有聖靈內住直到充滿的那種人,因爲一個如此被上帝充滿的人,除了他心裡最深處切慕的以外,還會徹底厭倦任何的追求。

可以肯定的是,對教牧事工的渴望是聖經對想要擔任長老之人的要求。保羅爲一個「想要得監督的職分」並因此而「羨慕善工」的人立定資格(提摩太前書3:1)。彼得也說長老必須「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地服事(彼得前書5:2)。更進一步說,牧養工作是很消耗人的。牧養工作會使你陷入情感和靈性的急劇危險。只有當一個人對這項工作有清醒的認識和熱切的渴望時,他才應該成爲牧師。

然而,我認爲司布真講得太過了。聖經沒有任何地方說,牧師必須不能滿足於做牧職之外的其他事情。一些忠心的牧師很容易(會因爲這樣的說法)灰心喪氣,因爲他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做任何其他事都比做教牧事奉更有成就感! 

最負責任地表述「蒙召事奉」的方式區分了所謂的傳道人的「內在呼召」(一個人對牧職排他性的渴慕)和「外在呼召」(他人對自己擔任牧職的肯定)。但是,考慮到司布真在此事上的錯誤,我認爲即使是這種細微的區分也有其缺陷。這類表述可能會使人產生過於主觀的評判標準,(讓人錯誤地認爲)那些渴望擔任牧職的人或現任牧師必須達到這個標準,否則就是表明他們不適合作牧師。

迷思三:「蒙召」是作爲長老服事的必要前提

擔任長老的人必須要渴慕做長老的工作嗎?是的(提摩太前書3:1;彼得前書5:2)。但是,一位長老必須對牧養工作有一種排他的、全身心投入的渴慕,才有資格出任此職分嗎?未必,你不會在聖經中關於擔任長老及其先決條件的任何教導中找到這一點。

你注意到我在此把牧職的稱謂從「牧師」換成了「長老」,這是因爲新約聖經比我們傾向於使用的「牧師」稱謂更頻繁地使用「長老」這個詞來描述教會的牧者。人必須要渴慕擔任長老職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並不是每位長老都會在教會中全職服事。保羅期望至少有一些以弗所教會的長老會通過平常工作養活自己,就像他在他們中間時所作的那樣(使徒行傳20:34-35)。所以,牧養不是要麼全職,要麼就什麼都不做的工作。不是說你要麼就全職牧會,要麼根本就不做任何牧養。如果你想做牧養的工作,也喜愛你的職業,很可能你最終會同時做這兩件事!例如,儘管牧養教會是我的日常工作,而不是其他「帶職長老」每日的工作,但是我教會裡的帶職長老和我在每個方面都一樣,我們的職分都是「牧師」。

如果你渴望做牧養的工作,你不該問自己:「我對牧職的渴慕足夠深嗎?」而是問:「我是否符合聖經所列的長老資格?」,以及:「我可以做什麼來成長爲一位長老?」

不管有沒有人注意到你的服事,有沒有人任命你擔任正式的職分,有沒有人付薪給你做牧養的工作,你都要以每一種可能的方式事奉上帝和祂的子民。

迷思四:「呼召」必須實現

我的一位高中英語老師在她的辦公桌上貼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你計劃不周並不能讓我有義務爲你加急辦事。」每一位有抱負的牧師都應該將這句話改爲適合牧養工作的表述,並內化於心。我們可以說:「做牧師的強烈願望並不構成任何教會必須要聘用你的義務」。

要潔淨你內心對成爲牧師這事的願望,不要認爲擔任牧師是你理所當然的權利。不要假設有人會無條件給你付薪做他們的牧師。相反,無論有沒有人會注意到你,有沒有人會任命你,有沒有人會付薪給你,都要以每一種可行的方式服事上帝和祂的子民。

迷思五:「呼召」是我和上帝之間的事

我們之前已談過此事,但其重要性值得我們再次反思和更具體地應用。我是在否認上帝從未以主觀帶領和暗示的方式,向人顯明他們應該進入何種職業這件事嗎?當然不是。但是,如果非常主觀的「神呼召了我「這一想法在你和上帝之間以最純粹和最危險的形式構築起一個思維閉環,如果你認爲上帝以某種方式向你傳達了「你不僅可以,而且應該(甚至必須)成爲一名牧師」這一信息,那麼誰「有資格」告訴你事實並非如此呢?在這些(極其主觀的)前提下,任何質疑你是否適合做牧師的批評,實際上都是在質疑上帝。

與其把「蒙召事奉」當作上帝給人的私下啓示,不如把對牧養工作的渴望當作可以被公開檢驗的、能夠被上帝的子民驗證或證僞的一件事。你要服事你的教會,看他們如何評價你的事奉。若有人願意聽你,就教導他們,察看你的教導如何影響到他們。尋求經驗豐富的牧師的幫助,特別是你自己教會牧師的幫助,問他們,在你身上看到了哪些做牧養工作的潛力,也請他們指出,有哪些仍然可能會攔阻你更好地去事奉的障礙。然後,你要聆聽和禱告,並不斷地尋求基督。

注:摘自司布真著《注意!牧者們》Lectures to My Students),改革宗經典出版社,2010, 26-27頁。我對司布真的反思和批評歸功於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的「與司布真爭辯」一文,此文於2010年9月2日登載於福音聯盟作者博客:A Quibble With Spurgeon.


譯:Nicholas;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Being Called to Ministry.

Bobby Jamieson(鮑比·傑米森)是國會山浸信會的副牧師,主要負責講道、教導、實習生項目和植堂事工。他道學與神學碩士均畢業於浸信會南方神學院,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
標籤
呼召
事奉
五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