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 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明知道自己做不到完美,但爲什麼每次犯錯時,還要苛責自己呢?
關於這個迷思,首先要指出的,也許根本沒有固定標準的「完美」。下次你和新婚燕爾的夫妻聊天時,不妨問問他們各自理想的空調溫度是多少。我偶爾能遇到意見一致的夫妻,但更多的夫妻在這方面無法達成共識。我妻子喜歡把室內溫度維持在溫暖的 26℃。我現在有點後悔,當初結婚誓詞裡沒加上一條空調溫度條款。在我看來,她至少高了 10 度。如果我不能一年四季都穿著連帽衫和運動褲在家裡舒服地待著,我就覺得不自在。
同樣,對許多家庭來說,完美的結果或完美的決定,其實是一個非常主觀的看法。爸爸眼中的完美,在媽媽看來也許就是失敗;對一個孩子最合適的做法,對另一個孩子可能完全不起作用。換句話說,完美這個標準,總是在變動。
第二個問題是,養育孩子實在太重要了。越重要的事,我們就越容易感到必須要做對。這種壓力足以讓做父母的焦慮甚至崩潰。我們生活中最想做到完美的領域,恰恰也是最重要的領域。這簡直就是滋生羞愧、內疚、絕望和衝突的溫床。
給父母的好消息(Good News for Parents)
亞當·格里芬(Adam Griffin)著
本書從福音出發,爲父母提供了一個更深的視角。懷著這樣的盼望,父母可以在平安與信心中承擔自己的角色,相信耶穌正在每天更新他們和他們的孩子。
要打破這個迷思,不僅要承認自己不可能做到完美,更要學會在失敗時不再責備自己。我們能努力做得更好嗎?當然可以。我們能多付出一些嗎?當然能。我們想把這件事做好嗎?毫無疑問。但請記住,那些不斷責備你不夠好的聲音,並不是來自主的。設立標準的是他,赦免我們軟弱的,也是他。
有一種討神喜悅的養育方式,就是走在祂所指引的那條窄路上,不斷尋求祂的赦免與幫助。我們需要赦免,因爲罪早晚會滲入家庭;我們需要幫助,因爲唯有靠聖靈的能力,才能帶領家人跟隨神。你也許永遠不會成爲完美的父母,但你永遠可以倚靠那位完美的神。
與追求完美相反的另一極端,是認爲我們根本做不好任何事。或許你也能在我的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輕易相信批評,卻常常把鼓勵當作耳邊風;我用自己絕不允許別人對待我的方式來苛責自己;我勸別人要安心、要信靠神,可自己卻很難做到。有時候,對我來說,最容易相信的事情就是「我不行」,特別是面對那些需要技巧與毅力的事時。我承認,有的事情我確實不擅長;有的領域我確實懶散;很多時候,我既缺乏動力,也缺乏能力。我的童年信仰教育常常強調,因罪而完全墮落的人什麼都做不好,以至於我漸漸相信自己根本無法做任何讓神喜悅的事。我以爲罪人無法行出善行,除了讓神失望,我們什麼都做不來。
直到我有了孩子,我才開始明白,即便孩子再不完美、再任性、脾氣再大,我依然真心愛他。如果連我這個不完美的父親都能如此喜悅自己的孩子,那麼那位完美的天父,豈不更能喜悅我嗎?如今的我比以往更能相信《約翰一書》3:1 的話:「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爲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雖然神的喜悅並不取決於我的能力,但因著我與基督的聯合,祂賜給我力量,讓我能憑著信心行出令祂喜悅的善事,就是那些在家中、在生活中,祂早已預備我去行的好事。那一切的,正是聖靈結出的果子。
老實說,這個迷思有時候並不是錯的。我們會精疲力盡,也會過度勞累。但我之所以要把它列入迷思,是因爲很多時候,我們以「太累了」爲藉口,錯過了門訓和育兒的關鍵時刻。其實我們真正缺的,往往不是精力,而是熱情。體力還夠,但心力不在。我們往往不是做不到,而是提不起勁去做。
當神賜下忍耐的果子時,祂賜給我們的,並不是被動地等一等,而是那種在困難中仍能堅持下去的力量。新約中「忍耐」這個詞,更接近於咬牙堅持,而不是消極等待。所以有時它也被譯作恆久忍耐或寬容。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感到疲憊,也常常會不想去做當做的事。但在基督裡、靠著聖靈行事時,你領受的正是那份忍耐的恩賜,它讓你在本來會放棄的時刻,仍能繼續前行。靠自己,我們可能早已筋疲力盡;但靠著聖靈,我們總能走得更遠。
我懂你。你要上班,要協調各種日程,常常睡不了一個整覺。你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並不否認你生活很忙,然而我還是要指出,我們之所以沒花時間帶孩子一起跟隨主,並不是因爲太忙了。我常聽人說:「我們沒有時間一起讀聖經、一起去教會、一起相處,因爲真的太忙了。」但我從沒聽過哪家人說:「我們太忙了,沒時間吃飯。」也沒聽過哪個家長說:「我們太忙了,孩子只能放棄上學。」
所以,真相是我們不是因爲太忙而不能門訓孩子,而是有其他事情在我們心裡更重要。全家一起跟隨神,當然是要付出代價!這正是活祭的意義:把寶貴的東西獻給神,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個人愛好。我們把這一切都放在基督腳前說:「代價越大,越能顯明這是真正的敬拜。」
你的家庭也許真的很忙,但讓我們忙在神呼召我們去做的事上,哪怕這意味著要放下我們原本想做的一切。
我在年輕夫婦中最常聽到的謊言是:「如果配偶能按我的想法去做,一切都會更好。」其實,在信仰生活中,我們也常會這樣想:「如果神能照我的方式安排事情,一切就會順利。」換句話說,這個迷思的根源在於我們以爲自己比神更明智。
我們孩子小的時候都超有想像力。他們能看見獨角獸和怪物,玩具能活過來陪他們玩,床底下總藏著個什麼東西。其實,他們的父母也一樣,有著自己的幻想。我們幻想,只要掌控夠多、計劃夠細,孩子和家庭就會更好。可結果卻是:我們越想控制,就越焦慮、越害怕。因爲我們每天都得面對一個事實,我們根本無法掌控一切。
然而,神始終是良善的,永遠值得信靠,即使在苦難中也是如此。祂的道路,的確高過我們的道路。我不需要無處不在、知曉一切、無所不能。因爲我信靠的神正是那一位無處不在、知曉一切、無所不能的主。我越是把家交託給祂,我的家就越蒙福。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