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五种迷思
對教牧帶領的五種迷思
2023-08-31
—— Dale Van Dyke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迷思一:牧師的主要工作是講道

講道對牧養工作的確至關重要。它是上帝子民蒙恩的主要途徑。可問題是,儘管普世教會每週都有加起來成千上萬的講道,然而教會成員數目、神學敏銳度和對福音的敬虔程度卻在每況愈下。我們如何來解釋這種反差呢?答案之一就是牧師混淆了事奉的手段和目的。

講道不是牧師的主要使命,牧養才是。耶穌對彼得說:「餵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約 21:15)。牧者的職責是「牧養神的教會」(徒 20:28)。講道只是達到目標的一種主要手段——牧養才是終極目標!

這就賦予了講道和傳道人一項義務:講道需要真正餵養羊群,傳道人必須真正牧養羊群。

首先,如果講道是爲了牧養,那麼「忠心」的講道就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一段經文(即便講的準確無誤),而是在這過程中真正餵養羊群。講道可能完全符合聖經,但卻沒有實際果效。真理是講出來了,但神的羊卻沒有吃飽。釋經從未進入聽眾的內心。枯燥地重複聖經事實,或者根本不理解和應用經文的目的,讓聖經本身的應用(提後 3:16)不再那麼清晰有力。牧者沒有將福音豐富的真理巧妙又迫切地傳入聽眾的心中。忠心的講道能夠爲基督的身體提供屬靈的滋養。

其次,一個以聖經爲導向的牧師不會滿足於僅僅講道而已。牧師只需要講道,這聽起來很有誘惑力,畢竟講道可比牧養容易得多。寫一篇好的講章的確辛苦,但比不上忍辱負重地服事:忍耐冒犯的弟兄、找回憤怒的羊或努力挽救失敗的婚姻。實際的牧養工作需要犧牲、耐心和愛心,這遠遠超出了人的天然能力。但這就是呼召。

親愛的牧者,不要滿足於僅僅講道。要牧養主的羊。

迷思二:如果方法正確,就會看到成功

許多牧師剛開始牧養教會時都以爲,只要方法正確,就會迅速取得明顯的成功。小教會一定會成長,一潭死水的教會一定會生機勃勃。他們希望能接到各種特會的邀請,至少在網上有一群非常活躍的粉絲。然而15年之後,他們深感氣餒。教會沒有得到發展,沒人邀請他們做大會講員,他們在網上的「活動」只是觀看其他牧師活出了他們想要的生活。

出了什麼問題?並不一定有問題。絕大多數牧者的事工就是如此。根據2012 年全美會眾研究(National Congregations Study),美國平均每個教會只有七十名固定參與者(包括成人和兒童)、年度預算爲 8.5 萬美元。換句話說,我們大多數人將在默默無名的小教會中辛勤耕耘。這就是教牧事工的常態。我們最初的假設錯了。

首先,我們誤解了教牧「成功」的本質。我們以爲「成功」就是個人得到肯定、人數得到增長。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的主就失敗的一塌糊塗。追隨他的寥寥無幾,詆譭謾罵的卻不計其數。

我們犯的更微妙錯誤是以爲牧養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自己。牧師往往是認真負責的人,他們愛耶穌,渴望看到神的國度之擴張。可是,當我們假定神呼召我們就是來實現這一目標時,麻煩就來了。事實並非如此。上帝召我們來做工,但唯有祂才能帶來成長(林前 3:6),無論是屬靈的成長還是數字上的成長。

我們應該爲更成熟的屬靈生命、更多的人來教會而努力和禱告,然後把這些盼望交託給主。我們的責任是忠心侍奉。神會賜我們力量來完成任務,並在祂認爲最合適的時候賜下成果。

上帝會時不時興起一位司布真。但祂的一般做法是使用普通人,有著一般的恩賜,牧養著一小群羊。這沒關係。牧師,如果你做得對——愛你的羊,忠心地用神的話語餵養他們,抵禦狼群,尋找迷途羔羊——你就會成爲一個偉大的、榮耀神的成功者!

迷思三:教牧事工主要是發揮你的恩賜

許多人投入事工時信心滿滿。別人告訴他們,他們的恩賜足夠擔起這份責任。他們很可能畢業於受人尊敬的神學院,他們神學基礎扎實、學術眼光敏銳。他們很容易就會認爲,牧會主要就是要發揮這些恩賜。

恩賜當然很重要。聖經告訴我們,神賜給聖徒的恩賜, 各有不同(例如:羅馬書 12:4-8;彼得前書 4:10-11)。保羅囑咐提摩太要 「將神……所給你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 提後 1:6)。恩賜很重要。建立基督的身體、完成使命, 恩賜至關重要。

但做牧師更多的是考驗你有多少恩典,而不是你有多少恩賜。有多少人因爲恩賜不夠而失敗,就有多少人甚至更多的人因爲恩典不夠而失敗。恩賜是必要的,但如果沒有教牧的恩慈,就不可能有效地進行教牧事工。大家可能會仰慕你的學識,但打開心門靠的是耐心和溫柔。

從本質上講,教牧事工是一種屬靈恩典的實踐,這恩典源於上帝源源不斷的恩典。約翰福音第 15 章指出,結出「許多果子」(約 15:8)的祕訣是「常在我的愛裡」(約 15:9)。正如保羅·大衛·區普(Paul David Tripp)所說:

只有對基督的愛才能保守牧師的心,使事工不爲他對其他事物的愛所綁架 ……只有基督能夠將一個傲慢自大、追求世俗成功的神學院畢業生轉變爲耐心謙卑、傳遞恩典的人。(《危機四伏的呼召》,英文版64頁)

你的會眾會欣賞你的恩賜,但他們需要耶穌基督的恩典通過你個人和工作流淌出來。

迷思四:只要貼近當代文化,講道就絕對有效

我經常聽說,牧師在準備講道時需要一手拿聖經,一手拿《紐約時報》。畢竟,我們所蒙的呼召是將這兩個世界連接起來。牧師顯然需要了解自己所處的文化背景。在給七間教會的書信(啓示錄 2-3 章)中,耶穌非常清楚每間教會獨特的地理、經濟、屬靈和社會背景,並針對他們的特殊需要給出了完美的信息。我們也需要了解我們會眾的文化背景,像以薩迦人一樣,「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代上 12:32)。貼近當代文化很重要。

然而,儘管熟悉當下的文化背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聖經和人心的了解。最有力量的牧養事工不是那些追求與文化相關性或治癒性的事工,而是努力將上帝超自然、讓人重獲新生的犀利真理帶入聽眾生活中。不管是最近的社會事件,還是全國範圍的公憤也好,會眾不需要我們精闢的見解、推特上的反思。他們迫切需要一種願景,憑著信心看到另一個國度——天國。正如詹姆斯·斯托克(James Stalker, 1848-1927)所說:

我喜歡把牧師看作是眾人推舉出來擔任特定職責的一員。眾人對他說:「弟兄啊,我們成天都忙於日常勞作、家庭瑣事;我們生活在混亂和黑暗之中;但我們渴望和平光明來照亮我們的生活;聽說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這些——那是一片安寧和喜樂的土地,充滿了鮮活的思想和讓人火熱的話語。但是,我們不能親自去到那裡,日常瑣事讓我們不得脫身。所以,不要讓這些勞作牽絆你, 我們推舉你代表我們去那個地方,每週都與它來往,將它的寶藏和戰利品帶回給我們。」如果他不能每週滿載而歸,而且越帶越多,那麼他就有禍了。他應該告訴我們:「是的,弟兄們,我去過那個地方了!那是一個充滿光明、和平和高尚的國度……看吧,我帶回了這個、還有這個、還有這個:拿去讓你們的生活更加喜樂純潔吧!」

上帝呼召教會中的許多人成爲今世事物的專家, 並給他們許多恩賜。但牧師啊,神給你的呼召是特別的——祂要你成爲天國和來世之事的專家。

迷思五:牧師是老闆

許多弟兄在開始事奉時都認爲,自己的學位和頭銜讓他們可以當之無愧地做老闆。「主任牧師」一職就好像掌舵的船長,可以一錘定音。他們認爲自己的呼召就是提出願景,激勵會眾齊心合力,共同奮進。雖然很少有人敢如此直截了當地說出口,但一旦遭遇阻力,我們的憤憤不平、自我保護和把持話語權的脾性卻讓我們不打自招。

這種迷思不僅違背聖經(例如馬可福音10:42-44;彼得前書 5:3),而且還削弱了許多牧師的事工,要麼使他們自己害怕,要麼讓別人感到害怕。這點也讓我有點懼怕。作爲一個年輕人,我很快就意識到,我在牧會事工中有點力不從心。我可以講道,但我有什麼真正的「資格」來照顧深受創傷的羊群呢?我沒有親身經歷過孩子的夭折、配偶的背叛、癌症診斷帶來的打擊,也沒有與抑鬱症作鬥爭的經歷。我怎麼可能說出任何有意義或真實的話呢?因此,我傾向於迴避那些受傷的人。當我試圖安慰他們時,面對他們壓抑的悲痛,我的話顯得勉強而空洞。我年紀不大經歷不多,即使有三年的神學教育,也無法幫助我應對所面臨的牧靈危機。我需要一個在我之上的權柄來幫助我。

好在這正是上帝的話語能提供的。在聖經的故事、哀歌和應許中,我找到了深刻的真實和神聖有權柄的話語。上帝的話語完全勝任照顧羊群的任務(提後 3:16)。我們缺乏的一切權柄,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因此,我們可以憑著真實、真正的權柄來牧養上帝的羊群。這爲牧者在照顧羊群時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和勇氣!我們可以帶著真正的謙卑和堅定的信心,在他們犯罪時呼籲他們悔改,在他們受傷時向他們保證上帝會照顧他們,在他們臨終時向他們應許永恆的財富——所有這一切都是基於上帝寶貴的話語之權柄。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Pastoral Leadership.

Dale Van Dyke(代爾·戴克)是密歇根州大急流城(Grand Rapids, Michigan)豐收正信長老會(Harvest OPC)的主任牧師,同時也是加利福尼亞威斯敏斯特神學院的理事會成員。
標籤
十架路出版社
五種迷思
牧者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