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五种迷思
對單身的五種迷思
2023-11-02
—— John Piper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 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迷思一:我們所熟知的婚姻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

我的母親在 1974 年以色列伯利恆附近的一次公交車碰撞事故中喪生。她當時 56 歲,與我父親結婚已經 37 年。隨著喪妻的悲痛慢慢癒合,神給了我父親另一位美好的妻子。我很爲父親感到高興。但這也讓我更加認真對待耶穌對撒都該人關於婚姻的教導。撒都該人告訴耶穌,有個女人喪偶七次。「當復活的時候,」他們問,「她是哪一個的妻子呢?」耶穌回答說:「人從死裡復活,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可 12:25)。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爲這意味著父親在將來的世代中不會成爲一位重婚者。爲什麼?因爲當復活的時候,我們人所理解的婚姻將不復存在。這點對於現在單身的人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今生有過兩次婚姻在永恆中不會算你多妻,那麼今生沒有妻子在永恆中也不會算你缺乏。如果把來世的愛比作一部樂曲,它比今生的婚姻要高上一個調性,超越今生婚姻旋律之上,因此這世上的單身在永恆中並不存在劣勢。

事實上,單身人士的這種刻苦己心的做法可能會使他/她在來世更能夠得到愛。主耶穌說,沒有人爲了天國的緣故撇下天下萬物而不在今世得著百倍,並在來世承受永生的(太 19:27-30)。這個教導讓許多未婚人士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例如,1988 年,在菲律賓服事伊富高族人的單身宣教士特雷弗·道格拉斯(Trevor Douglas)在《宣教聯會之外》(Regions Beyond Missionary Union)寫道:

然而,基督徒知道,做一個單身男性宣教士,我失去的一切與獲得耶穌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耶穌在馬太福音 19:27-30 中的應許讓我看到在永恆中發生了一個非比尋常的交換。我無法擁有二人世界,但是作爲交換,我的二人世界是與基督在一起。基督身體裡新的父母家庭會取代我情感上的孤獨、家庭的傷害。沒有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會有許多屬靈裡的子女。無人理睬時,我樂意思考永恆,想到那在後的要在前,我會從最後一個福音傳道人的位置來到隊伍之首。這個獎賞值得我付出一切  [1]。

迷思二:耶穌從未結過婚,因此他並不算一個完整的人

1987 年,我爲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報(Minneapolis Star-Tribune)寫了一篇社論,當時電視上播放的避孕套廣告引發了民眾激烈反響 [2]。電視台的出發點是幫助遏制艾滋病的傳播。而我的基本觀點是:「在保護大家不得艾滋病的同時,這些廣告也在支持艾滋病傳播的原因,即性亂交。」我認爲,所謂使用避孕套能保證性「安全」這種說法暴露了我們對人性認識之淺薄無知。我指出:「人格比肉體更深刻、更重要。只有膚淺的人格觀才會認爲,如果追求享樂的同時可以避免疾病, 那就是『安全的』,儘管這種享樂爲西方文明普遍譴責、聖經稱之爲褻瀆造物主的道德敗壞…….幾個世紀以來,不僅聖經如此教導,而且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人類良知都一直聲稱,婚外性行爲和同性戀活動對人格、人際關係和神之榮耀都具有毀滅性影響;上帝創造的性行爲是爲了完美男女在婚姻中的結合。」

你可以想像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爭議。有個年輕人寫信給我,他代表一部分單身人士說:「我和我的女朋友之間的性生活很美滿,你的觀點是維多利亞時代遺留下來的餘毒,壓抑人性,讓人神經錯亂、痛苦不堪。我們認爲性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不享受性就不算完整的人。我們無意爲了滿足清教徒的期望而結婚。我們認爲,一生爲貞操所奴役,這隻算得上半個人。」 [3]

我給這位年輕人的回信大意如下:「從過去到未來,這世上最完整的人是耶穌基督,而他從未有過性生活。」

這點會讓單身人士大感寬慰,因爲他們可能會想:「我這輩子永遠都不可能和人有性關係,而這意味著我沒有實現我的全部價值。」而耶穌這位從未發生過性關係的處男卻說,「學生不會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效仿基督,意味著我們總有很多的山要去攀登征服,但是性生活卻不是其中之一。因爲耶穌從未有過,而他是最完整的人。

迷思三:獨身是個缺陷

保羅說,他希望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他單身時所享有的事工自由(林前 7:7)。他接著解釋道(林前 7:32-35 ):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是爲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娶了妻的,是爲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沒有出嫁的,是爲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爲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

許多單身人士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保羅說的何等正確,爲此他們十分感恩。單身的優勢通常體現在靈活的時間安排、敢於冒險。雷娜·泰勒(Rhena Taylor)是一位在肯尼亞的單身宣教士。她說,單身意味著我可以承擔更多的風險,如果我是母親,我就要擔心自己的孩子。單身意味著我可以到任何一個角落去服事,想走就走,無需把家裡的一切都安頓好。這種自由讓我擁有許多寶貴的經歷,我不會用任何東西來取代。[4]

迷思四:獨身不好

單身人士並不總是在人生旅途的一開始就發現單身是一種恩賜。亞達·朗姆(Ada Lum )承認,她走到這一步需要一個過程。[5]

長久以來,我並不認爲自己的單身是神賜下的禮物。我沒有厭惡單身——老實說,在我早期的理想主義時期,我認爲我選擇單身,是在幫上帝的忙!但在後來的日子裡,我的獨身選擇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驗。後來,通過保羅的話語、他的生活,以及我後來的經歷,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神給了我一個絕佳的禮物!

復活後,我們所知的婚姻將不復存在。這對今生的單身有著深遠的意義。

但是,一般來說,大家似乎沒有把單身人士看成是大大受神祝福的人。在教會中,有人看他們覺的他們不正常。也許大家唯一能想到的經文就是創世記 2:18,「那人獨居不好」。結論:單身不好。特雷弗·道格拉斯(Trevor Douglas)坦率地描述了在這種處境下做單身男人的代價:

耶穌說,單身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如此之大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了。最明顯的就是他人的誤解,很多人認爲單身男子可能是同性戀,至少有點怪異,也許是反女性的。我們的北美社會絕對是爲夫妻而構建的。而我工作的阿揚甘伊富高(Ayangan Ifugaos)部落卻不是這樣。雖然部落裡 99% 的男人都已婚,但他們並不覺得那剩下的 1% 是怪人。只有當我回到美國——在教會裡,在基督徒中間,我才會感受到這種社會偏見,然而基督徒最應該清楚單身的意義。[6]

那麼,獨身是好還是不好呢?如果不好——不是上帝的旨意——那我們怎麼能稱之爲「神的恩賜」呢?爲什麼完美的從未犯過罪的耶穌會選擇獨身呢?爲什麼保羅說獨身是事奉的一大財富?答案有兩個:首先,創世記 2:18 是關於人類墮落之前的描寫。也許如果沒有墮落,就不會有獨身。[7]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和他完全契合的另一半;天地和諧、沒有衝突;沒有那些令我們變得盲目、輕信或草率的罪;沒有大使命——沒有迷失、沒有饑荒、沒有疾病、沒有苦難——來要求我們在婚姻和單身生活中做出非同尋常的犧牲。但這並不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因此,有時,甚至是很多時候,單身是好事。

但其次,幾乎沒有人需要與世隔絕。這是我要講的下一點。不過,請允許我在此附上讀過本書前言的一位單身人士的見解:

我認爲創世記 2:18 節不僅僅是指婚姻,作爲一個普遍規則,一人獨處是不好的。神造我們,讓我們可以彼此效力。絕大多數時候,就算沒有結婚,單身人士沒有必要一人獨處。反之,許多夫妻貌合情離,感情上十分孤獨。有時,婚姻讓人不再孤單。但並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做到這一點。

迷思五:只有婚姻才能讓人成熟

聖經告訴我們,男人的陽剛、女人的柔美來自於神的創造,不是來自於婚姻。男人並不是因爲結了婚就變成大丈夫,女人也並不因爲結了婚就變成美嬌娘。

但顯而易見的是,男性的領導精神、渴望提供支持和保護的願望和能力,在不同處境下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在親密的婚姻關係中與妻子的互動肯定與陌生女性的互動不一樣。反之亦然。女性對男人領導力的肯定方式也會因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同而有所不同。成熟女性對每個男人的肯定方式並不相同。例如,一個已婚的成熟女性不會像回應丈夫那樣回應其他男人的力量和領導力。但她會在與所有值得尊敬的男人的交往中,多多少少以某種形式肯定對方的力量和領導力。這裡的重點只是強調,對於單身者來說,人格中的性別因素很大。它與結婚與否無關。如果一個人還沒有學會如何成爲成熟的男性或女性,那麼他/她就還沒有準備好進入婚姻。

尾註:

  1. 特雷弗·道格拉斯(Trevor Douglas)《尋找更多單身男士》(Wanted! More Single Men)《福音派傳教季刊》(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第 24 卷,第 1 期(1988年 1 月),第 64-65 頁。
  2. 約翰·派博(John Piper)「避孕套廣告將促進濫交,而非健康」(Condom Ads Will Promote Promiscuity, Not Good Health),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壇報( Minneapolis Star-Tribune), 1987 年 2 月 21 日發表。
  3. 根據記憶轉述。
  4. 雷娜·泰勒(Rhena Taylo),《單身而完全》Single and Whole(伊利諾伊州唐納斯格羅夫:國際大學出版社,1984年),第 71 頁。
  5. Ada Lum,《單身和人類》(Single and Human )(伊利諾伊州唐納斯格羅夫:國際大學出版社,1976年),第 34 頁。
  6. 特雷弗·道格拉斯《尋找更多單身男士》第 63 頁
  7. 瑪格麗特·克拉克森(Margaret Clarkson)在六十年的單身生活後,對此毫不懷疑:「我不能把我的單身歸咎於上帝。單身,就像同性戀、苦難、死亡以及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不完美的東西一樣,並不是上帝創造人類的最初計劃。它是人類墮落的眾多結果之一。」《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第 23 卷第 10 期,1979 年 2 月 16 日,第 15 頁。因此,耶穌獨身不是罪,而是墮落世界的結果,就像祂的死亡一樣。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Singleness.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獨身
十架路出版社
五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