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五种迷思
對教導青少年神學的五種迷思
2023-08-23
—— Ryan Lister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都在實踐神學

首先要明確一點: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實踐神學,包括我們的孩子。無論我們是不是知道這點,我們的孩子都是神學家,因爲神造他們如此。對基督徒父母、教會成員、朋友而言,問題成了如何幫助孩子成爲一個優秀的神學家?

首先,我們要克服的是關於孩子與神學之間關係的一些潛在定勢思維。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打破幾種迷思。這些迷思有的我們自己成長時經歷過,有的我們沒有注意,甚至還有的是我們自己傳播出去的。

爲了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爲健全的神學家,我們來看下面幾個話題,看看神是如何解釋的。

迷思一:孩子們不關心神學

這個迷思的根源在於,很多人認爲神學沉悶無聊。雖然這一想法有部分是真的,(老實說,教會很難把神學講的既美麗又讓人嚮往),問題更多的是出在實踐而不是來源。換句話說,問題是神學家,而不是神。神是創造者——祂發明了快樂和想像力,祂將這些都充滿於造物中,祂甚至也創造了我們和我們的孩子,讓我們像祂一樣有創意、有想像力。

神學不必沉悶無聊,相反,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回到源頭——也就是那些充滿了起伏、幽默、懸念、邪惡和陰謀的聖經故事裡。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許多教會歷史上的故事,這些故事會震撼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渴望了解更多。

但是,也許最令人謙卑的是,我們可以讓孩子來幫助我們重新思考、重新審視我們的神學。有些最好的神學問題來自孩子的想像,而這種想像力大人常常已經遺忘了。

所以,並不是孩子不想要神學,而是他們不想要我們對神的看法,因爲我們對神的看法不像他們的那樣宏偉。

迷思二:神學對孩子來說太難

接下來,我們許多人會想說神學對孩子來說太複雜了。我們覺得,理解神學需要在智識上足夠成熟,而這正是孩子所沒有的。這種想法是在說,孩子怎麼能夠領會得了三位一體、位格合一呢?我們爲什麼要讓他們去消化這麼複雜的想法呢?

可是,這就是問題所在。首先,神學問題不是個個都要讓人覺得招架不住——然而,我們招架不住神的無限爲什麼是個問題呢?難道不是本該如此嗎?再說,有哪一個大人能夠完完全全地講出三位一體、神人二性的道理呢?

我們並不會因爲孩子不會做微積分或三角學而不教他們加減乘除。相反,我們教他們數學是因爲相信日後他們可以掌握更複雜的定理和方程式。神學也應該如此(提前 4:12)。不是說我們的孩子無法理解神學,是我們並沒有給他們機會來證明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如何循序漸進地按照他們的智力發展程度來傳授神學真理。

迷思三:孩子的生活中沒有神學的位置

第三,現代世界認爲神學沒有必要,因爲它不像我們生活中的其他事物那樣重要。世界變化的太快,我們的日曆太滿,奈飛總有太多的劇可以追,更不要說還有那麼多的遊戲可以打。學校課程告訴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變得如此忙碌,把「真理」變成了隻言片語,把宗教外包給主日的牧師和青年領袖,我們再也沒有時間,或者像現代文化宣講的,不再有必要來讓我們和孩子深深地進入神的奧祕之處。

然而,這個迷思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塵世間的事比神學更重要。我們忙著將孩子的生活排得滿滿的,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和永遠重要的。我們如此專心致志地幫孩子準備一份亮麗的塵世簡歷,去爭取塵世間的財富,我們卻忘了告訴孩子,那永活的希望會把我們帶到一個不會朽壞、永不消失的天國產業裡(彼前 1:3-4)。

我們需要把這個觀念扭轉過來。因爲,當我們把以神爲中心的神學擱到一邊時,我們也把真正的喜樂和幸福放到了一邊。當我們說沒時間研究神學,我們恰恰就是在教導孩子,這世間的偶像值得他們花時間去敬拜,而通過聖靈去認識基督裡的上帝卻不值得。

迷思四:孩子們可以從其他人那裡獲得神學知識

這個迷思始於我們將自己的屬靈生命外包。現在,我們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專家」。神學交給神學家,證道交給牧師,青年事工留給青年牧師。

作爲父母,我們必須弄清楚爲什麼要這樣做。是的,文化告訴我們要相信專家,但是這背後可能還有更深的原因。也許我們覺得自己很難去深入思考這些神學概念,又或者我們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去思考神是誰,祂爲我們做了什麼;再或者我們認爲自己無法回答孩子的那些信仰問題。

但事情不必如此。

事實是,孩子們總會從某個地方獲得他們的神學知識。所以,問題不是他們是否會問關於神的問題,而是他們要從哪裡得到答案。這些問題每個人心裡都有,特別是在孩子的心裡,而世界就守在文化的祭壇旁邊,迫不及待的要把他們引入到不敬虔的敬拜中去。

我們絕不會讓孩子孤身一人待在大海中不管他們,對嗎?那我們爲什麼會讓他們自己面對文化的潮流而掙扎呢?我們需要與他們同行,即使困難重重,即使他們(或我們)不想這麼做。這不是因爲我們擁有所有的答案,而是因爲我們認識那一位能回答所有問題的主。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專家,他們需要愛護他們的父母,關懷他們、願意幫助他們來面對有關神與生活的重大問題。

迷思五:神學本身就是目的

我們現在來看另一個極端:有些人熱愛神學,並教育自己的孩子也熱愛神學。可是,他們的出發點卻是錯誤的。他們只是因爲神學本身而喜歡神學。

這就是第五個迷思:了解神學只是爲了求知,就是知道所有與神有關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就是我們和孩子生活的目標。但問題就出在這。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是在教孩子因爲自己的驕傲去熱愛神學,我們教孩子將神學變成一種高人一等的屬靈工具。

但是這樣做會導致更糟糕的情況。我們教孩子,神學是一種工具,神學可以用來對他人耀武揚威,甚至神學可以用來和神叫板。如果神是在我們的「智力手術檯」上,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的智力和我們的努力能夠參透神,我們就覺得自己可以對祂指指點點,任意擺佈。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學神學不是爲了神學,而是爲了敬拜。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體會到這一點,孩子也是。換句話說,教義應該始終引領將我們和孩子來到神那裡。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動機,我們需要幫助他們通過神學和神親近,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沒人能夠完全掌握神的豐盛。而這一點,應該讓每一顆心,無論老少,都開始頌讚。用畢生精力來尋找神、讚美神,絕不會枯燥無味,因爲敬拜永無止境,無論今天還是永遠。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Teaching Theology to Youth.

Ryan Lister(瑞恩·利斯特)(博士畢業於南方浸信會神學院)是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西部神學院的神學教授。他是《上帝的存在》(The Presence of God)一書的作者,並擔任謙卑野獸組織(Humble Beast)的教義和門訓主管。他與妻子(Chase)和四個孩子居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標籤
十架路出版社
五種迷思
教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