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五种迷思
對末世的五種迷思
2025-01-09
—— Joel R. Beeke , Paul M. Smalley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 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末世論研究

當主耶穌基督預言耶路撒冷聖殿將被毀壞時,門徒們問道:「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太 24:3)。他們或許沒有想到,基督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會引發如此多的討論。如今,末世論(研究末後之事的教義)已經成爲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關於末世的討論往往被一些對這個世代終結和基督再來的錯誤觀念所混淆。本文將探討並駁斥關於末世的五種迷思,即:(1)末世是落空的應許;(2)末世預言在第一世紀已經完全應驗;(3)在末世時神會拯救所有人;(4)神會將惡人徹底毀滅;(5)末世之後,人將以靈體的形式存在。

迷思一:末世是落空的應許

有些自由派神學家認爲,耶穌原本以爲神的國會在祂有生之年就在世上彰顯榮耀,但這個期待最終落了空。他們引用耶穌的這句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太 16:28)因此,他們認爲耶穌期待榮耀的國度會在當時那一代就實現。

其實不然,基督的一些門徒的確親眼看見了人子在祂國度裡的榮耀。就在耶穌說完這番預言的六天後,祂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山。在山上,耶穌「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太 17:2)。他們得以一窺國度的榮耀(太 13:43)。後來,門徒們又見到了從死裡復活的基督,這更是標誌著耶穌作爲君王開始掌權(太 28:18)。

與那種認爲應許落空的觀點相反,基督其實糾正過那些「以爲神的國快要顯出來」的人(路 19:11)。祂明確教導說,要「過了許久」,祂才會回來查看僕人們的工作(太 25:19)。耶穌還說,只有等到「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 24:14)。

迷思二:末世預言在第一世紀就已全部實現

持徹底末世預言已實現論(full preterism)的人認爲,聖經中所有關於末世的應許都已經實現了。在他們看來,「末世」的應許在第一世紀就已經全部實現。這種觀點需要和末世預言部分實現論(partial preterism)區分開來——後者只是認爲許多應許已經實現,但並不是全部。

末世預言已實現論者認爲,基督"駕著天上的雲降臨,有能力,有大榮耀"的預言,和耶路撒冷在公元 70 年被毀是同時發生的事情(太 24:15–34)。對於那些描述宇宙災變的預言(太 24:29),他們認爲這些不過是象徵性地指代國與國之間的普通戰爭(賽 13:1,9-10、19,34:4-5)。因此,在末世預言已實現論者看來,基督的「降臨」就是指祂差遣羅馬人摧毀耶路撒冷。在徹底末世預言實現論者看來,那些關於將來復活和審判的應許,也都已經在第一世紀以某種隱祕或屬靈的方式實現了。

對此,我們必須明確指出,末世預言已實現論實際上是在否定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因爲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包括:期待基督在榮耀中有形有體地再來(太 24:30;啓 1:7)、死人身體復活(約 5:28-29;林前 15:20-45)、最後的審判(太 25:31-46),以及那永恆的國度——在那裡,神要與祂的子民同住,使萬物更新,讓一切悲傷都成爲過去(啓 21:1-5)。正如保羅所說,那些聲稱死人復活已經過去了的人,就是在毀壞信仰的根基,必須被教會除名((提前 1:19–20;提後 2:17–18))。

迷思三:神會在末世拯救所有人

普救論,也叫普遍救恩論,認爲神最終會拯救祂所有的造物,因此地獄要麼是空的,要麼就根本不存在。持這種觀點的教師常常引用保羅的兩段話來支持他們的論點:「如此,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羅 5:18);「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 15:22)。他們還進一步主張,既然「神就是愛」(約壹 4:8),祂必定會設法拯救所有人。

然而,我們雖然承認神是愛,但「神就是光"(約壹 1:5)這句話也同樣是真理。這表明神是完全公義的神,正如經上所說:「他喜愛仁義公平」(詩 33:5)。公義就意味著惡人要受到懲罰,因爲他們拒絕了上帝的恩慈——這恩慈其實每時每刻都在他們身邊(羅 2:4-5)。神「必照各人的行爲報應各人」:對於那些不順從、作惡的人,祂必將以「忿怒、惱恨,患難、困苦」來報應(羅 2:6、8-9)。

迷思四:神會在末世讓惡人徹底毀滅

靈魂絕滅論(doctrine of annihilationism)認爲,神會在審判日完全消滅惡人。(與此類似的觀點是有條件的不朽說 [conditional immortality],它認爲惡人死後就會消失。)持靈魂絕滅論的教師指出,聖經說惡人的結局是「沉淪」(太 7:13;帖後 1:9),就像植物被火燒掉一樣(太 3:12,7:19)。

但我們要指出,那些被翻譯爲「毀滅」的詞並不是指完全消失,而是指毀壞。比如,被翻譯爲「毀壞」或」滅亡」的詞,也用來描述破了一個洞的皮袋——這皮袋並沒有消失不見,只是已經無法使用了(太 9:17)。焚燒植物只是一個比喻,用來說明最後的審判。實際上,這審判將用「不滅的火」,就是永遠不會熄滅的火(太 3:12,18:8;參見《馬可福音》9:48)。

聖經啓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真理:惡人將要受到永遠的刑罰,而且他們能夠感受到。惡人「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晝夜不得安寧。」(啓 14:10-11)就像義人將被迎入「永生」 ,永遠清醒地享受神的愛一樣,惡人也將被送入「永刑」,永遠清醒地承受他的憤怒(太 25:46)。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警告說:「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太 13:42)落在這種審判之下的人,他們的處境比根本不存在還要可怕:「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 26:24)

迷思五:末世後,人會以靈體的形式存在

很多人認爲,死後會變成靈或天使,永遠生活在天堂裡。一些宗教團體,比如摩門教,明確教導說天使就是得榮耀的人,現在以靈體的形式存在。一些新正統神學的教師則說,這世代的終結就是人類從物質世界(可能在物質世界毀滅時)被轉化到永恆的屬靈境界。那些教導人會永遠以靈體的形式存在的人,常引用保羅的話:「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 15:50)

對此,我們要說明,神創造了天使和人類,這兩者是不同的存在:天使是靈(來 1:14),而人是身體和靈魂的結合,雖然在死亡時靈魂會暫時與身體分離(太 10:28)。在復活時,義人會變得像天使一樣——因爲他們將不朽,也不再婚嫁——但義人並不會變成天使(路 20:34-36)。

死人復活是基督教盼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督從死裡復活時有一個可以觸摸的身體,而不是僅僅是個靈(路 24:39)。當祂再來時,祂要使信徒的身體「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 3:21)。如果沒有死人復活,我們的信就是枉然(林前 15:12-19)。聖徒的身體像種子一樣撒在地裡,在基督再來時必要復活,在基督裡得著榮耀和不朽的生命(林前 15:20-23,42-44)。保羅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 15:50),指的是人目前「必死」的狀態,這狀態必須「改變」才能進入榮耀(林前 15:52-53)。

因此,世代終結束之時,「神的兒女得以自由」並不是從身體得釋放,而是「得著身體的救贖」(羅 8:21、23)。那使基督從死裡復活的靈也住在信徒裡面,使他們與基督聯合,所以信徒也必從死裡復活(羅 8:11)。他們將不是以靈的形式存在於虛無縹緲的境界,而是作爲有形有體的人,住在「新天新地」裡(啓 21:1)。在那裡,他們將親眼看見道成肉身的聖子,就是那爲他們的罪而死的「羔羊」,並要作爲先知、祭司和君王,永遠事奉三一真神(啓 22:3-5)。哈利路亞!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the End Times.

Joel R. Beeke(周畢克)在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擔任院長和系統神學、講道學的教授,也是密西根州大急流城聖傳歸正教會(Heritage Reformed Congregation of Grand Rapids)的牧師。他是超過100本書的作者或合著者、另外100冊書的編者,目前正與保羅史莫利努力完成《改革宗系統神學》(四冊;十架路出版社)。
Paul M. Smalley(保羅·斯馬利)博士畢業於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PRTS),是周畢克在該校的研究和教學助理。他還是密歇根州大急流城格雷斯以馬內利改革宗浸信會(Grace Immanuel Reformed Baptist Church)的兼職牧師,曾在美國中西部的浸信會擔任牧師十二年。
標籤
異端
末世論
五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