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信仰问答
基督徒如何看待苦難
2022-10-27
—— Matt Smethurst

自古以來,苦難一直都與困惑和痛苦交織在一起,成爲人類經驗的組成部分。我們都在伊甸園的廢墟中生活、行動,我們都是被逐出伊甸園的一員。苦難和邪惡——儘管它們是真實的——一直困擾著我們,追隨著我們,折磨著我們。

2013年,一福音神學院新約研究教授和《主啊,還要多久:關於苦難和邪惡的思考》(How Long, O Lord?: Reflections on Suffering and Evil)一書的作者卡森教授在休斯頓拉尼爾神學圖書館(Lanier Theological Library)做了題爲「超越陳詞濫調:基督信仰如何反思苦難和邪惡」("Going Beyond Clichés: Christian Reflection on Suffering and Evil")的講座。在這個講座中,卡森提出了六個基督教神學看待苦難問題的支柱,以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督徒苦難觀。「基督徒世界觀建立在龐大的、合乎聖經的神學性框架之上,我們需要完整地接受這個框架,」他解釋說。「這個龐大的結構是完整的和全面的,足以在你經歷最黑暗的時刻給你帶來足夠的支撐。」換句話說,他提出的這些支柱不是僅僅一些可愛的想法而已,而是重要的神學堡壘。

在區分了「自然的」邪惡(如龍捲風)、「惡意的」邪惡(如性侵犯)和「意外的」邪惡(如橋樑倒塌)之後,卡森指出這並不是基督信仰特有的挑戰(「無論你的世界觀如何,你都必須面對痛苦和邪惡的現實」),最後卡森揭示了這六個支柱。

第一,聖經敘事主線的開端。

聖經敘事的開端是上帝創造了一個具有令人驚歎之美和深不可測的美善世界。神的國中湧動著秩序、和諧、完整和生命,但這園子的景象是短暫的。事實上,與印度教和二元論等其他世界觀不同,聖經堅持認爲我們現在居住在一個以罪惡、苦難、死亡和腐朽爲標誌的創世記第三章之後的世界。根據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3章中對苦難的思考,卡森指出「耶穌似乎預設的是,世上所有的苦難——無論是刻意爲之(如路加福音13:1-3)還是意外天災(如路加福音13:4-5)——都不是神審判某一個具體邪惡的特例,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在死亡權下這一赤裸裸事實的表現。」

第二,聖經敘事主線的結局。

基督徒的最終盼望是:受造的秩序——現在因罪的影響而變得如此混亂——有一天會得到徹底糾正(羅馬書8:18-25)。在基督做王的時刻,一切令人悲傷的事情都將變成過往。因此,正確地理解和預見聖經故事最後的結局,有助於我們避免今生那種天真(並且最後會幻滅)的烏托邦主義。卡森提醒我們:「我們剛剛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世紀。這是個會死去的世界。人類的生活從來都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擁有『只要我們的政治上做對,就可以完美』這樣的前景。」

第三,無辜者受苦之地。

「約伯記42章相對約伯記其餘部分的關係就像啓示錄21-22章相對啓示錄其餘部分的關係一樣,」卡森說。「前者講的是正義得到了伸張,而後者早已看正義會得到伸張。」

然而,在帷幕落下之前,我們生活在「各種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們不知道上帝的想法——我們不敢表現得好像上帝欠我們一個詳細的解釋。」有些時候,我們能做的最敬虔的事情就是和約伯一樣說:「他要殺我,我仍要仰望他」(約伯記13:15)。事實上,卡森建議,「神想要我們的信心多過祂想要得到我們的理解。」

第四,護理的奧祕。

在這裡,卡森爲相容主義(compatibilism)做了一個簡短的辯護,他在其中展現了兩個來自聖經的張力:(1)神絕對掌權,但祂掌權從不意味著人可以少負責任;(2)男人和女人都被造爲有道德責任的上帝形像承載者,但他們的道德責任從來沒有使神的護理成爲不必要的偶然介入。」

第五,道成肉身和十字架的中心地位。

上帝並沒有在髑髏地望而卻步(使徒行傳2:23,4:27-28)。事實上,由於他的至高主權,基督徒可以宣稱十字架是一個寶座。帶著神祕和榮耀,流血的拿撒勒人在他被懸掛的地方治理著萬方。基督信仰是一個獨特的安慰,因爲只有基督教的神投身於我們經歷的苦難。正如施禮透(Edward Shillito)曾在詩歌《帶著疤痕的耶穌》中所寫的那樣:

其餘神靈健碩無比;但你如此虛弱;
他們乘駿騎,但你向著寶座跌撞前去;
唯有上帝的傷口,能對我們的傷口言說,
也沒有哪個神靈傷痕累累,唯獨有你。

第六,背起我們的十字架(向全球受逼迫的教會學習)。

雖然我們常常認爲苦難主要是指「癌症、年老、貧窮或戰爭」,但卡森指出,新約聖經中最常提到苦難的經文都與基督徒的獨特苦難有關——「而且它們都很了不起」(例如,見使徒行傳5:40-42;羅馬書8:17;腓立比書1:29,3:10;彼得前書2:20-23)。正如他所觀察到的,「自1800年以來,基督徒的歸信人數比之前1800年的總和還要多。自1800年以來,基督徒的殉道者比之前1800年的總和還要多。你們爲此蒙召(彼前2:21)。」

卡森堅持認爲,強有力的苦難神學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因爲成熟的基督徒至少還有兩種態度:(1)他們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並呼求更新和復興(例如,見尼8-9),(2)他們在談論和分享神的美善很喜樂。

可以肯定的是,卡森的框架不一定是爲第一次進入可怕痛苦的人提供的最有用的東西。他問道:「如果你剛剛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黑色素瘤,你會想聽這個講座嗎?當然不,你也不應該。在危機中,關係敏感性和具體同情心的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此外,如果眼前的需要是具體的(如飲用水、安全、住所)時,神的子民應該迅速做出愛的回應。」

卡森總結說,每個信徒都應該在邪惡的日子到來之前,預防性地思考這六個支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處於最佳狀態,以堅定、謙卑、同情和喜樂的態度面對複雜的苦難。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6 Pillars of a Christian View on Suffering.

Matt Smethurst(馬太·斯摩瑟斯特)是福音聯盟的執行編輯,也是《執事:他們如何服侍和堅固教會》Deacons: How They Serve and Strengthen the Church,Crossway,2021),《在打開聖經之前:九種親近上帝話語的心態》(Before You Open Your Bible: Nine Heart Postures for Approaching God's Word,10ofThose,2019),《帖撒羅尼迦前後書:12週學習》(1–2 Thessalonians: A 12-Week Study,Crossway,2017)和《在你分享信仰之前:五種準備傳福音的方法》(Before You Share Your Faith: Five Ways to Be Evangelism Ready ,0ofThose, 2022)等書的作者。他和他的妻子Maghan以及三個孩子住在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他們正在參與建立河城浸信會(River Baptist Church)。
標籤
苦難
問答
卡森
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