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使徒行傳和問題解答:宣教的使命是什麼?
2018-12-28
—— Joel James

上週我們一開始把宣教使命定義爲「帶著護照的教會論」,然後我們查看了藉著社會服務來達成宣教使命的方法,在整體格局上所犯的兩大問題。然後在兩篇文章(這裡這裡),說明把社會服務當作宣教使命是一種誤導。今天我們要爲這個系列收尾,來看使徒保羅是如何理解社會行動在宣教使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的。

倘若我們讓使徒行傳爲我們的宣教努力劃下分道線的話,那麼教會植堂、領袖訓練(以及聖經翻譯,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是我們的焦點。這是耶穌所訓練的人如何理解並應用祂所交付的任務的方式。

毫無疑問,早期的基督徒對他們身邊需要幫助的非信徒顯出了他們的愛心(多3:14;加6:10):這是基督徒所當作的,只因爲他們是基督徒。我也會毫不遲疑地說,我鼓勵這麼做。例如,我教會裡的人被孤兒院所聘用,爲孤兒教導聖經,在安寧病房擔任義工,爲貧困的非洲農夫設立學校,在監獄的牧養事工,爲有需要的牧師負擔神學訓練的經費,爲流落街頭的孩童設立食物回收計劃,並主持其他的憐憫事工。他們做這些事,純粹是因爲他們是基督徒。然而,基督徒作他們身爲基督徒當作的事,和教會動員本身的資源去從事其有組織的、團體性的宣教計劃,未必是相同的。

讓一個事例來說明

使徒的宣教哲學,透過保羅對羅馬教會的長期宣教計劃可以得到頗具有說服力的說明。在保羅的時代,羅馬是個向外不斷擴張蔓延的大都市,裡頭住著超過一百萬的居民,其社會問題與任何一個現代城市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毫不遜色。如果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信,像是由現代福音派社會行動的提倡者所寫的信會怎麼樣呢?

我實在等不及了,迫切地想盡快到羅馬領導以基督爲中心的社會公義任務!行動必須早於言說!我們必須藉著努力提升羅馬城內的整體公民素養、種族關係和社會狀況。我們必須根除奴隸制和貧窮。我們必須建立孤兒院。除非我們首先幫助羅馬人民改善社會,在經濟上富裕起來,否則他們不會聽信福音。除非教會組織一系列以社區爲基礎的服事,以根除失業,並鼓舞那些弱勢族群,否則我們無法看到羅馬城得到轉化。

當然,你們知道保羅實際上寫了些什麼:

我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我不以福音爲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羅馬書1:15-16

而在羅馬,保羅清楚說明,他所傳的福音是一個關於罪、神的震怒、基督、十字架、悔改、信心、赦免的福音。保羅非常清楚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羅馬帝國任何大城市裡普遍的光景;然而,他仍然表現出我們在整本使徒行傳裡所發現到的、對社會行動宣教的系統性的忽視。

沒有錯,由於基督身體裡有各樣的恩賜,有些宣教士樂意將更多的憐憫和同情的成分加到他們對其他人的服事上——信徒有不同的恩賜。這不是我掛念的。我關切的是我們會容許集體的社會行動宣教——這是我們在新約聖經裡看不到的——接管了我們的宣教努力。至少它和使徒行傳裡所記載的是不成比例的。而事實上,我們很難說這反映出了使徒行傳的思想。

在艾滋病童長大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一些井就被用沙子封填起來,由於缺乏西方的資助,醫療門診也關閉了,我牧養的非洲人民需要教會去宣講神的話、宣講福音。如果我們差派的宣教士把焦點放在社會行動上,誰會來植堂、牧養教會呢?不信的人和非政府組織不會傳揚福音和建立教會,這是只有教會才會作的事。對許多宣教士和差派他們的教會來說,雖然社會行動工作在情感上能得到很大的回饋,但是我擔心我們有一天會醒悟過來,並且明白到我們並沒有用最有益的方式來幫助這個世界。

要修正這個趨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首先,提醒你們現在的宣教士,告訴他們,他們所作的宣講福音的工作是最有意義的。從事使徒行傳式的宣教工作的老派保守宣教士,有時候會感到一種壓力,必須去擁抱新的社會公義宣教模式。他們知道「我們這週照顧了十四個孤兒」,比起「我們在教會植堂、講解腓立比書的工作上,進行到了第十四周」,要更容易讓支持者產生一個正面的反應。請寫信給你們的宣教士,拜訪他們,並鼓勵他們不要因爲時髦的辭令,或受到實用的壓力,就轉移他們努力的方向。

其次,當我們預備好要差派新的宣教士出去的時候,請先打開使徒行傳,並且跪下來禱告,好決定你們的宣教哲學,並按照使徒行傳的做法來做。讓使徒行傳來塑造——是的,甚至是主導——你們對教會的看法,然後是你們對宣教計劃的看法。這不是什麼奧祕:耶穌親自訓練的人,他們對大使命的理解,就是完成大使命的正確方式。


譯:駱鴻銘;校:改革宗出版社。原文刊載於The Cripple Gate網站: Acts and answered: what is the mission of missions?

Joel James(喬爾·詹姆斯)是南非比勒陀利亞恩典團契(Grace Fellowship)的牧師兼教師,他從1995年起就在那裡工作。喬爾是馬斯特神學院的教牧學博士。
標籤
宣教
使徒行傳
改革宗出版社
The Cripple 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