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反猶襲擊奪走了彌賽亞派猶太裔重要人物的生命
2025-05-26
—— Joe Carter

最近發生了什麼

本週早些時候,兩名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工作人員在華盛頓特區首都猶太博物館外遇襲身亡。當局認定這是一名親巴勒斯坦槍手發動的反猶主義襲擊,其中一名遇難者是基督徒。

案件背景

30 歲的亞倫·利辛斯基(Yaron Lischinsky)和 26 歲的莎拉·米爾格里姆(Sarah Milgrim)在美國猶太委員會舉辦的青年外交官活動期間遭近距離槍擊。

利辛斯基是德裔以色列公民,具有猶太血統,曾服役於以色列國防軍,並獲賴希曼大學(Reichman University)政府外交與戰略碩士學位。他在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政治部門擔任研究助理,專注於中東事務並促進外交關係。

這位彌賽亞派猶太基督徒(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積極參與跨信仰對話,致力於消除文化宗教隔閡。其父爲猶太人,母親是基督徒,16 歲時移居以色列,後加入耶路撒冷彌賽亞派教會「萬王之王」(Melech Ha'Mlachim)。據同教會友人稱,利辛斯基常爲英語訪客翻譯講道內容。

耶路撒冷阿爾加曼研究所(Argaman Institute)所長羅南·肖瓦爾(Ronen Shoval)——利辛斯基曾在此求學——評價這位年輕人是「將命運與以色列民緊密相連的虔誠基督徒」。以色列駐德國大使羅恩·普羅索爾(Ron Prosor)亦以基督徒身份追念他

26 歲的莎拉·米爾格里姆(Sarah Milgrim)同樣懷抱著和平與外交的熱忱。這位來自堪薩斯州歐弗蘭帕克市的美國猶太裔女性,擁有國際研究與可持續發展雙碩士學位,在以色列駐美使館公共外交部門工作,負責組織各類促進理解與合作的交流活動。

米爾格里姆長期致力於推動以巴對話,曾參與「科技促和平」(Tech2Peace)項目。該組織通過聯合項目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青年共處。2014 年她尚在少年時,其家鄉猶太機構曾遭白人至上主義者槍擊致三人死亡;2017 年高中校園出現納粹標誌塗鴉時,她積極發起應對行動。當時她對當地媒體坦言:「過去只需擔心去猶太會堂的安全,現在連學校都不再是避風港,這太荒謬了。」

據以色列大使透露,利辛斯基已買了一枚訂婚戒指,原計劃在即將到來的耶路撒冷之旅中向米爾格里姆求婚。

以色列外長吉迪恩·薩爾(Gideon Sa'ar)直指此次襲擊與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馬斯大屠殺後蔓延的「惡性反猶煽動」直接相關。目擊者稱,槍手行兇後反覆高喊「解放巴勒斯坦」口號。

事件背後的深層意義

利辛斯基和米爾格里姆的遇害不僅是一起個人悲劇,更是對日益猖獗的反猶主義和政治暴力的殘酷警示。這起針對猶太人的襲擊(包括像利辛斯基這樣的彌賽亞派基督徒)提醒我們,必須時刻警惕並堅決抵制這種仇恨。

我們不應將他們簡單地視爲冰冷的政治符號。他們按神的形像所造,這麼年輕,本該擁有的美好未來,卻被意識形態的仇恨無情剝奪。他們的死讓我們再次看到,每一樁反猶暴行鍼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父母疼愛的孩子、伴侶期盼的愛人,是造物主精心創造並珍視的生命。

利辛斯基作爲彌賽亞派猶太基督徒的身份,也提醒我們猶太教與基督教社群之間本應存在的橋樑。他的一生和工作展現了跨越隔閡、促進理解的可能。他的離世呼籲基督徒與猶太同胞站在一起,銘記我們共有的信仰根基,並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偏見。

從根本上說,我們對抗反猶主義的動力源於福音本身。基督爲猶太人和外邦人而死,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在祂裡面成就了「一個新人」(弗 2:14-15)。這福音不僅使我們與神和好,也讓我們跨越種族與文化的鴻溝彼此聯結。

奪走利辛斯基和米爾格里姆生命的兇手,同樣迫切需要這福音。唯有耶穌的救贖大能,才能使人掙脫仇恨的鎖鏈。

最好的紀念,是延續他們的未竟事業:倡導和平、抵制反猶主義,在分歧中仍堅持搭建理解的橋樑。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ntisemitic Attack Kills Messianic Jewish Bridge-Builder

Joe Carter(喬·卡特)是福音聯盟的編輯,同時也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 Virginia)的麥克林聖經教會(McLean Bible Church)擔任牧師。
標籤
暴力
反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