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基督徒经典著作
奧古斯丁在2022年一樣可以寫出《上帝之城》
書評:《上帝之城》奧古斯丁著
2023-02-13
—— Chris Watkin

編注:就像C. S.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克里斯·華金(Chris Watkin)在其新書:《符合聖經的批判理論:聖經展示的故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現代生活以及文化》(Biblical Critical Theory: How the Bible’s Unfolding Story Makes Sense of Modern Life and Culture, Zondervan Academic, 2022)裡闡述了類似的思想。福音聯盟主編科林·漢森評價本書爲「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

告訴我你是否覺得這個場景很眼熟:幾個死硬派將社會切割的四分五裂,它們之間除了互相謾罵之外,似乎無所作爲。 在號稱自由公開的誇誇其談之下,卻是一套刻板專制的要求,迫使我們敬拜這個時代的偶像。政治和經濟力量合謀,力圖維持精英階層的生活方式。一個標榜著走出了迷信、生活在「歷史正確一邊」的社會,卻充斥著大量怪異的迷信和過時的假設。

這就是第五世紀的羅馬:一個錯綜複雜、搖擺不定、四分五裂、自相矛盾的社會,奧古斯丁就是在這個社會中寫下了他著名的社會和政治理論作品《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希波的這位主教爲文化批判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模式,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美國亞馬遜網站上這本書的簡介是這樣寫的:

《上帝之城》

奧古斯丁著

希波的主教聖奧古斯丁是基督教歷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上帝之城》是他撰寫的一部偉大的神學作品。當時,羅馬帝國搖搖欲墜,該書細數羅馬的古代異教,希臘哲學家的觀點以及聖經的啓示, 爲信仰做出了有力的辯護。《上帝之城》是基督教發展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文獻之一,它指明了天國勝過世上最好的政治體驗,而且屬天的人將是永恆的。

企鵝經典,1184頁

奧古斯丁這部鴻篇鉅著中有六個工具,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深更廣地參與到現代文化中來。

一、做個熟知內情的局外人

奧古斯丁不是對晚期羅馬文化略知一二而已,他非常了解它,這點很明顯。他曾在迦太基和羅馬講授修辭之術,也能滿心佩服地引用西塞羅之語。奧古斯丁之所以寫羅馬文化,並不是爲了三言兩語地否定它;他理解爲什麼對認同羅馬文化的人而言,它那麼有魅力。

但奧古斯丁也是一個局外人。是的,他是北非人,來自塔加斯特,地處現在的阿爾及利亞。是的,他有一個基督徒的母親,一個異教徒的父親。然而,讓他置身於羅馬文化之外的原因是他對耶穌基督的忠心。

而我們參與文化的方式往往僅限於兩種:要麼是「說不得的局內人 」,要麼「勇猛的局外人」。奧古斯丁向我們展示了結合兩者的重要性。

二、評論整個文化

奧古斯丁並沒有評論羅馬晚期文化中的那些孤立的趨勢。相反,他探討的是羅馬文化的深層結構和基本假設:既有美德也有惡習;既有虔誠拜神,也有理性哲學;既有政壇風雲也有流行娛樂。《上帝之城》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特警隊,只針對某個特定的文化惡棍;它是一支警察部隊,巡察整個羅馬社會的歷史及現在。

在奧古斯丁之前,從沒有人這樣做過。這點很重要。正如奧古斯丁學者查爾斯·馬修斯(Charles Mathewes)所指出的,「面對特定的社會世界, 從既來之則安之的不加反思發展到評判性思考」,《上帝之城》標誌著「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換句話說,所有綜合的社會和批判理論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奧古斯丁。

三、使用整本聖經來評論

奧古斯丁並沒有用孤立的聖經經文或他特別喜歡的教義來對付羅馬文化。在《上帝之城》的第11-20卷裡,他講解了從《創世記》到《啓示錄》的整個聖經故事。他指出,相對於羅馬令人困惑的信仰, 聖經則給出了一個連貫的、令人信服的解釋。

可以說,聖經搭出了自己的臺子,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示重點,而不是被迫削足適履,擠入文化的範疇。奧古斯丁的方法並不像某些現代範式那樣,只談創造、罪惡,甚至救贖。他的文化評論保留了一種符合聖經的平衡。

四、揭開表面

奧古斯丁對文化的評論也並不淺顯。他不滿足於分析文化的自言自語;他想深入到文化的構造板塊內,揭示出表層下發生的事情。

對奧古斯丁來說,分析深層文化的關鍵是愛:對上帝的愛和對自己的愛——這兩種愛打造出兩座城。事實上,愛比思想更深刻。他寫道:「不管到哪裡,身體總爲重量所推動,正如靈總被愛所推動。」當奧古斯丁遇到某種文化理念、行動或態度時,他首先問的是:這表達的是什麼愛?當我們今天與文化打交道時,這會是多麼精闢的問題啊!

五、拒絕在對立與妥協之間二選一的錯誤選擇

奧古斯丁避免了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只看到兩座城之間的對立,另一個極端是只看到上帝之城如何滿足屬地之城最深的渴望。他也避免了和稀泥式的對半開妥協。

該書第一句話就異常清晰地展示出他獨特的策略:「上帝之城是最榮耀的......」 「榮耀」是羅馬人特有的價值觀;在羅馬所向披靡的戰鬥中,其榮耀一目瞭然。很明顯,羅馬的榮耀很難說是基督教的美德。

如果奧古斯丁今天寫一本書,他的開場白可能是「基督徒是所有人中最不受束縛的」或「我的上帝比你更覺醒」。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話語已經越界了。「你已經上了文化的賊船,奧古斯丁! 你不能使用這個詞——沒必要這樣煽動情緒,很有可能還會誤導他人。不要再和羅馬人同流合污,從他們中間走出來吧!」

但這種反對意見忘記了奧古斯丁對榮耀的定義與羅馬的定義是對立的。他描寫的是一個榮耀的基督——倒空自己,服事他人;而不是一個榮耀的凱撒——高舉自己,奴役他人。這個訴諸於榮耀的開場白十分精彩,它同時完成了兩件事: 它告訴讀者,上帝之城是一切羅馬所珍視的東西之最深刻、最真實的實現,但它也暗示了羅馬人理解的榮耀是一種扭曲的幻想,其實根本就不是榮耀。

《上帝之城》遵循的是聖經中的模式。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將神的愚拙表現爲既是屬世智慧的根本對立面(林前1:20-23),又是屬世智慧所追求的一切的徹底實現(林前1:25,30-31)。福音不是二選一:要麼與屬世的對立,要麼是屬世的實現。

六、理解教會和文化之間的複雜關係

奧古斯丁給我們上的最後一課告訴我們,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在現今時代交織在一起,錯綜複雜,密不可分,但這兩者注定要在最後的審判中分開。過分強調對立,會讓人傾向於把這兩座城看成是完全不同的——從而看不到自己也是被文化所塑造。過分強調實現,會讓人傾向於將這兩座城視爲同一基本價值的替代性表達,這意味著我們除了炒炒這個世界文化的冷飯之外,沒有新的東西向它宣揚。

但奧古斯丁的聖經框架意味著他不必在兩個令人沮喪的選項中做出選擇。如今, 兩座城縱橫交織,這讓我們意識到「文化」並不是乖乖地坐在教會門外等著被放進來;不管我們樂意與否, 「文化」已經進入了教會,在塑造著我們。這兩座城迥然相異的命運提醒我們,無論晚期現代的這些假設讓我們多舒服(如果我們認爲自己不是晚近現代人,那就是自欺欺人),它們不是我們的家,我們必須準備好評判它們。

在我們的時代, 如何一面符合聖經,一面接地氣地參與到文化中來, 《上帝之城》給我們畫下了一張藍圖。在其之後, 一直有模仿, 從未被超越。 


譯:變奏曲;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ugustine Could've Written 'City of God' in 2022.

Chris Watkin(克里斯·華金)在英國約克夏長大,現在住在澳大利亞。他是墨爾本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法國研究方向副教授。華金著有多本哲學和神學思辨書籍,多見於P&R出版社「偉大思想家」("Great Thinkers")系列。
標籤
閱讀
基督徒經典著作
奧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