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芭比園和伊甸園
2023-08-17
—— Anna Hoole

提醒:本文有劇透。

葛麗泰·葛韋格(Greta Gerwig)的電影《芭比》(Barbie)的市場營銷俘獲了我和數百萬人。電影首映當天,我從頭到腳都穿著粉紅,和朋友們一起去看光彩耀目的芭比。

這部影片應該是輕鬆愉快的類型,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影片諸多角色同樣受到死亡、性別、人生目的這些問題的困擾。《芭比》反映了一種類似伊甸園的存在,基督徒可以將這部影片與聖經進行比較,讓我們展開有價值的對話。

「你們想過死亡嗎?」

在芭比樂園這個粉紅色的塑料天堂裡,女性可以成爲任何人:首席執行官、總統、宇航員、建築工人、母親。每天都是完美的,直到「標準版芭比」(瑪戈·羅比 [Margot Robbie] 飾)在一段舞蹈中問道:「你們想過死嗎?」

在芭比樂園,沒有人歡迎死亡,同樣,在伊甸園中,也不該有人類的死亡。上帝看到祂所創造的一切,包括人類,「都甚好」(創1:31)。但是,當亞當和夏娃聽從了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神的智慧之時,他們的罪讓整個世界陷入墮落, 死亡進入了伊甸園,造物受到神的咒詛(創3:19):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爲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死亡是外來之敵、不速之客,是生命中最不自然的部分。芭比迫切希望消除自己的負面想法,並由此踏上了通往真實世界的旅程。最終,芭比選擇了有意義的凡人生活,而不是膚淺的長生不老。

對於基督徒來說,死亡的確爲救贖歷史鋪平了道路,基督的救贖之工榮耀上帝,也讓那些在基督這第二個亞當裡的人勝過了死亡(林前15:20-28, 42-58)。然而,從根本上講,死亡並不是好事,永生也不是壞事。

正如創世記3:15所提到的,當耶穌走上十字架,戰勝罪惡和死亡,爲我們帶來在新天地裡豐富、充滿意義、永恆生命的盼望時,神就成了那位擊打了蛇的「後裔」。神是一切真理、公義、意義的完美無限之源泉,永恆地事奉上帝,即不空洞也不虛假。

芭比和肯之間的掙扎

《芭比》在2023 年上映,考慮到當今的性別政治,影片聚焦於以芭比和肯爲典型的男女關係,這點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葛麗泰·葛韋格和諾亞·鮑姆巴赫(Noah Baumbach,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是伴侶關係)這對聯合編劇所描繪的畫面展現了兩性之間真正的掙扎[1]。

電影一開始,旁白說:「芭比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但是肯只有在芭比看著他時才開心。」

芭比向觀眾展示了女性無所不能、無所不爲的一面,而肯只是一個小跟班。當「海灘肯」(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飾)帶著標準版芭比來到現實世界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一個父權社會,這讓他心花怒放。當肯試圖將父權制帶入芭比樂園時,芭比們的生活就不那麼美好了。

這與伊甸園的生活相比有何不同?想想上帝在創世記第 1 章 26-27 節所說的: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從伊甸園開始,男女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所造。不僅如此,男女需要合作,在上帝的創造中一起服侍。當上帝最初創造亞當時,動物中「沒有配偶幫助他」(創2:20)。所以當亞當充滿深情地向夏娃呼出,「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2:23),他是爲夏娃與他如此相像而歡喜快樂。她像他一樣!

因此,基督徒反對肯發現並模仿的那種父權制。在這種父權制下,男人對女人吆三喝四。這是墮落世界(創 3:16)對受造物的一個咒詛。與此同時,一個幾乎完全由女性掌管的世界也不符合上帝對人類的美好設計,《芭比》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只是沒有點明罷了。

芭比和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區別的(她有她的夢幻屋,而他有他的魔幻房——相當於男性的個人空間)。共同的人性並不意味著兩性之間沒有差異。聖經告訴我們,這些差異意味著在這罪的世界裡,男女一樣都會經歷不同的挑戰。

除此之外,在上帝對造物的計劃中,祂賦予男女不同的角色。這體現在婚姻中,而婚姻最終指向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啓 21:2,弗 5:22-27),並部分突出了婦女在分娩中獨特的角色。上帝還在祂的教會設定了秩序,其中一個要素是合格男性擔任監督者(提前 3:1-13)。因此,儘管這部電影會帶出許多有價值的討論, 但是活在上帝的主權之下的基督徒,我們的生活不會完全與芭比樂園一樣。

你從哪裡找到自己的目的?

縱觀整部電影,肯最大的掙扎是他的身份問題:他的全部人設是芭比男友。解決方案包括羅比飾演的芭比和高斯林飾演的肯之間的一場坦誠對話。

肯:沒有你,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

芭比:你是肯啊。

肯:但大家總說「芭比和肯」。沒有只說「肯」的。

芭比:也許該去發現肯是誰了。

芭比幫助肯意識到他不需要依附她,他一個人足夠了(或者正如電影中戲謔地說的「肯定夠」)。肯必須找出自己的目標,找到自我,而不是僅僅視自己爲芭比的男友。另一方面,芭比也發現,真正參與社會比僅僅做一個理想人物更有意義。

誠然,在基督信仰中,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罪負責,每個人都要到耶穌那裡尋求寬恕(約 7:37)。但是,儘管《芭比》主要強調建立我們個人身份的重要性,而聖經卻特別強調男女也需要彼此。在伊甸園裡,神賦予男女這一創造使命(創 1:28):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既然救贖的奧祕已在耶穌身上顯明,我們就會看到,要在世界上結出豐碩的果子,就必須攜手完成耶穌的大使命(太 28:16-20)。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講,我們的身份不是來自內心,而是來自上帝的呼召:基督裡有君尊的祭司(彼前 2:9)。因此,我們的個人身份是在與神和彼此的關係中找到的。

通過探討《芭比》,我們可以與尚未認識耶穌的人建立聯繫。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展開對話,討論真正的烏托邦、新造中的生命、兩性關係以及我們如何在基督裡找到人生目的。

[1] 鮑姆巴赫的兩部電影《魷魚與鯨》(The Squid and the Whale)和《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探索婚姻破裂對人深刻慘痛的影響。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澳大利亞福音聯盟網站:Barbieland and the Garden of Eden.

Anna Hoole(安娜·胡爾)就讀於悉尼紐頓的摩爾神學院(Moore Theological College),丈夫喬希(Josh)也在同校就讀。安娜和喬希目前擔任聖保羅坎特伯雷教堂(St Paul's Canterbury)的學生事工負責人。
標籤
文化
影評
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