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野獸遊戲》:閤家歡還是金錢崇拜?  
2025-04-21
—— Patrick Miller

2024 年 12 月 19 日,YouTube超級網紅「野獸先生」(MrBeast,本名吉米·唐納森 Jimmy Donaldson)推出了他的爆款真人秀《野獸遊戲》(Beast Games)的前兩集。節目上線後迅速成爲亞馬遜Prime Video平台收視率最高的無劇本綜藝,觀看人數突破 5000 萬。最終勝者獨攬 10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7200 萬元)獎金,創下真人秀歷史上的最高獎金紀錄。作爲YouTube上以年輕觀眾爲主的粉絲最多的頻道主,野獸先生將這部綜藝包裝成《美國忍者勇士》(American Ninja Warrior)或《極速前進》(The Amazing Race)式的「閤家歡」娛樂——這本不足爲奇。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檔節目的核心創意其實借鑑了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這部Netflix熱播劇以極端暴力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虛構故事:超級富豪用天價獎金誘惑赤貧的韓國人參與生死遊戲,而這些遊戲不過是兒童遊戲的殘酷升級版。原劇深刻批判了娛樂至死的資本邏輯,揭露了物質主義和貪婪對人性的腐蝕,生動詮釋了「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10)的真理。 

然而,野獸先生似乎完全忽略了《魷魚遊戲》的社會批判意味,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野獸遊戲》不僅沒有對貪婪、拜金或娛樂剝削提出任何質疑,反而大肆宣揚。儘管打著「健康閤家歡」的旗號,這檔節目傳遞的價值觀卻令人擔憂:它似乎在告訴觀眾,對金錢的崇拜才是頂級娛樂的真諦。

《野獸遊戲》的真正看點是什麼?金錢  

這檔節目從《魷魚遊戲》「偷師」了不少元素:選手穿著編號T恤、守衛戴著詭異符號面具、野獸先生本人更是cosplay了劇中大反派的造型。但最令人不適的,是它對「死亡」的戲仿——數百名選手被安排「假死」淘汰,有人操縱火車撞向假人選手(剪輯還刻意營造真人遇襲的錯覺),甚至動用海軍陸戰隊在私人島嶼上「獵殺」參賽者。  

不過,暴力並非主題。這些虛假的暴力場面,始終在強化同一個問題:「爲了錢,你願意付出什麼?」因爲金錢以及它許諾的幸福,才是這檔節目的核心。  

畢竟遊戲本身實在乏善可陳:疊積木、接掉落的球、小學生水平的知識問答。野獸先生本人的主持也缺乏魅力,只會全程嘶吼著:「你居然不要錢?!」「從來沒人發過這麼多錢!」鏡頭前的選手不是爲金錢尖叫,就是爲錯失金錢痛哭。當然,每個場景最醒目的,永遠是堆積如山的鈔票。  

金錢才是這檔節目的戲劇引擎。致富是選手們的終極目標。難怪節目唯一的觀眾互動環節,就是參加抽獎贏錢。但諷刺的是,合作方竟是家臭名昭著的金融科技公司,專營高利貸業務。美聯社披露,這個抽獎本質是「用額外費用誘使急需用錢的用戶陷入債務循環」。考慮到野獸先生的觀眾主要是青少年,這套操作簡直令人髮指。  

或許有人會說:真人秀不都設置獎金嗎?沒錯。但其他節目(比如《倖存者》《極速前進》)的戲劇張力來自人物——他們的互動、智謀、運動精神才是看點。這些節目會認真介紹每位選手,讓他們展現人性光輝。而《野獸遊戲》卻把選手物化成符號,恰如《魷魚遊戲》裡反派對待玩家的方式。  

物化選手

在《野獸遊戲》這檔節目中,很少提到選手的名字。他們被編上號碼,全程以數字相稱。前兩集裡,節目組沒有講述任何一位選手的背景故事。觀眾很快心領神會——在YouTube針對該節目的討論視頻裡,人們說的永遠是「XX號選手」而非其真實姓名。

鏡頭聚焦的永遠是對金錢的渴望與錯失的痛苦。我從未見過哪檔節目如此執著地捕捉失敗者的崩潰表情。僅有的個人信息片段暗示著:許多參賽者經濟都很窘迫。不止一人坦言,他們賭上現實工作來參賽,只因急需這筆錢。雖無法證實,但《野獸遊戲》的剪輯手法顯然在引導觀眾聯想《魷魚遊戲》裡走投無路的底層玩家——無論事實是否如此。

往好處想,野獸先生或許只是沒能領會《魷魚遊戲》對剝削性娛樂、拜金主義與社會分化的批判。但更可能的真相是:他故意顛覆了價值。畢竟,這檔節目歌頌的,恰恰是《魷魚遊戲》譴責的一切。而《野獸遊戲》的操作,讓缺乏判斷力的觀眾成了共謀。

我們如何成爲拜金主義的幫兇

《魷魚遊戲》中的反派是那些戴著面具的億萬富豪VIP——他們以觀看窮人爲財富殊死搏鬥爲樂。而野獸先生的節目,正將每位觀眾都變成了這樣的VIP。我們隱匿在屏幕後,目睹掙扎求生的參賽者爲百萬美元進行(虛假的)生死較量。在他們眼中,選手們只是編號,而非活生生的人;是娛樂道具,更是被剝奪人格的心理實驗品。

這種價值觀與基督教人類學背道而馳。聖經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擁有不可估量的尊嚴。但《野獸遊戲》的呈現方式,既不尊重人性,更無尊嚴可言。

野獸先生常標榜「我喜歡撒錢,讓人快樂」,但這檔節目展現的是一種扭曲的慷慨。正如他形容某個挑戰環節:「這可能是我做過最殘酷的事」。

如果我們要用娛樂作品來詮釋基督教導的反面,這檔節目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製作——主耶穌告誡我們:「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爲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 12:15),隨後更用「無知財主」的比喻警示世人不要積攢地上財富(16-34 節)。當我們(尤其是帶著孩子)毫無批判地沉迷此類節目時,豈不正在學習錯誤的價值標準?

基督徒能輕易識別《魷魚遊戲》的暴力或《權力的遊戲》的色情問題,卻對這部充滿物慾、拜金、腐蝕心靈的真人秀的道德危機視而不見——這恰恰是屬靈麻木的徵兆。新約關於性倫理與暴力的教導固然指引我們甄別娛樂內容,但耶穌對「貪財之害」的警告在當下文化中更具顛覆性——正因如此,我們更容易對鼓吹拜金的節目喪失判斷力。

我們已深深浸淫在「金錢萬能」的偶像崇拜中,這種崇拜正在侵蝕著我們的靈魂。

但耶穌指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貪戀瑪門就是嚮往死亡(太 6:24)。若選擇觀看《野獸遊戲》,請保持清醒:財富崇拜的陷阱最不易察覺,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警惕它的誘惑。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east Games』: Family Fun or Mammon Worship?

Patrick Miller(派崔克·米勒)是穿越(The Crossing)教會的一名牧師。他在播客《真理超越部落》(Truth over Tribe)中提供文化評論和與領先的基督教思想家的訪談,並且於人合作了《真理超越部落:效忠於羔羊,而非驢子或大象》(Truth over Tribe: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Lamb, Not the Donkey or the Elephant)一書。他與艾米莉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你可以在Twitter上關注他。
標籤
金錢
野獸先生
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