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她爲「聖所詩人」("poet of the Sanctuary"),甚至是「浸信會男女讚美詩作者之冠」。她與其他幾位男性讚美詩作者,例如查爾斯·衛斯理(Charles Wesley)、約翰·牛頓(John Newton)和威廉·考珀(William Cowper)身處同一時代。下面是她的一篇作品:
甦醒,甦醒,把頌讚之聲
獻道成肉身之主。
每一顆心、每一口舌,
都敬拜永恆之道。
她也宣揚上帝奇妙的恩典:
主啊,我們仰慕你的無盡恩典,
長闊高深無人可及。
赦免、生命、喜樂與平安,
都在你愛子身上。
想起她是誰了嗎?如果沒有想起來,可能也不意外。她是安妮·斯蒂爾(Anne Steele,1717-78 年),上面兩首詩歌都出自她的手。
既然她在 18 世紀如此受歡迎,爲什麼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她呢?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是一位特殊(改革宗)浸信會人士,而且是一位未婚女性(不,不是芬妮·克羅斯比),她成年後的整個一生都飽受健康不佳的折磨。
安妮·斯蒂爾的寫作總在衰弱的身體症狀和精神痛苦中進行。她並不是那種在聚光燈下的人。她繼母的日記和信件顯示,斯蒂爾的童年包括瘧疾引起的高燒和痙攣(最終導致神經紊亂)以及嚴重的牙痛、胃痛和其他身體不適。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她在年輕時也經歷了失去家人和朋友的痛苦。
少年朋友的死亡尤其影響了她的屬靈狀態,她在《偉大的醫生》("The Great Physician")這首詩歌中向上帝訴說了自己的心聲:
你們這些哀傷的罪人,
深深的苦毒、種種的苦難,
走近耶穌,他能醫治,
哀傷罪人的痛苦。
長期封閉在屬靈黑夜中的眼睛啊,
對光明和喜悅陌生的人們啊,
他的話語帶來幸福的光芒,
甜美的清晨。
斯蒂爾深知屬靈痛苦和情感黑暗意味著什麼。在幾段歌詞之後,她以一首關於身體虛弱的禱文結束,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爲病人的康復祈禱:
親愛的主啊,我們等待你醫治的手;
疾病在你的命令下飛去;
啊,讓你的仁慈之手
使得生命、力量和健康降臨每個人的心中!
到那時,病人、盲人、瘸子
讚美他們偉大醫生的名字;
奄奄一息的靈魂將讚美上帝,
將奇妙的頌讚傳遍四方。
斯蒂爾對自己的罪、罪對造物的詛咒以及信徒對上帝的依賴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另一首讚美詩中,她哀嘆一位年輕人的死亡:
當綻放的青春,
被死神無情的手奪走;
我們的心在哀悼,
憐憫是必須的。
最後她說:
偉大的主啊,請賜予我們,
賜予我們潔淨和治癒的力量;
只有這樣才能讓心靈,
迎接死亡的時刻。
斯蒂爾的話既表達了環境的可怕,也表達了面對悲慘未來的信徒仍有希望。現代詩歌作者馬太·默克(Matthew Merker)爲她的詩歌重新寫譜,完成了這首優美的聖詩《靈魂避難所》("Dear Refuge of My Weary Soul")。
斯蒂爾在她 61 年的地上生命中一直未婚,但並不是因爲沒有追求者。例如,她拒絕了牧師兼讚美詩作家本傑明·貝多姆(Benjamin Beddome)的求婚。斯蒂爾樂於享受單身生活的自由,因爲她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主的身上。請看《將心獻給耶穌》的第一節和最後一節:
耶穌,我該做些什麼來表明
我有多愛你榮耀的名?
讓我整顆心充滿喜悅
宣告你無盡的仁慈。
啊,教導我心、我生、我唇
歌頌你奇妙的愛!
實現我的盼望,完成我的喜悅、
讓我加入天上的詩班。
斯蒂爾提供了一個在默想和禱告中誠實、敞開軟弱的典範。
斯蒂爾的父親是一個牧師,同時也從事木材生意。她爲父親在英格蘭布勞頓(Broughton, England)的特別浸信會寫了許多讚美詩。這意味著她是一位改革宗(或加爾文主義)浸信會基督徒。斯蒂爾理解上帝的聖潔與仁慈、我們的罪之深與我們更大的救贖主、上帝的主權與我們回應其恩典的責任。
在《救主的邀請》("The Saviour’s Invitation")這首詩歌中,第一節和最後兩節表明了她的神學:
救世主的呼喚;讓每隻耳朵
聆聽天籟之音;
你們這些懷疑的靈魂,放棄你們的恐懼;
讓盼望的微笑在周圍復甦。
罪人們,來吧,這是仁慈的聲音;
聽從慈聲呼喚;
憐憫邀請你們享受天國的歡樂
你們還要耽擱嗎?
親愛的救主,請吸引不情願的心;
讓罪人飛奔向你。
接受你的愛帶來的幸福、
喝了這水就永遠不會死。
我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研究斯蒂爾和她的讚美詩。作爲我信仰中同行的一位女性同伴。她提醒我上帝的聖潔讓我敬畏,上帝的憐憫永不止息。因爲她的事工,我在屬靈之路上腳步更加輕盈,更快地向耶穌尋求安慰。斯蒂爾幫助我正確看待今生的苦難,同時期待天堂的喜樂。她加深了我對文字之美、情感之美和上帝創造之美的熱愛。
這位你從未聽說過的最優秀的讚美詩作家雖然現在已與她的主同在,但她今天仍能對你說話——就像她對我說話一樣。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Best Hymn Writer You've Never Heard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