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愛把生活中的好事稱作「福分」(blessing),說自己「蒙福了」(blessed)。他們通常指的是具體的好事——健康的孩子、理想的房子、滿意的工作、身體的安康。「寶寶睡得香,我們真蒙福」「她找到工作了,真是蒙福」。這些確實是神的恩賜。祂樂意將美物賜給兒女,我們理當感恩。然而,如果我們只在這些順利的事情上看到福分——比如買到理想的房子、遇到夢中情人,那當這些事沒有發生時,我們是不是就要以爲自己不「蒙福」了呢?更糟的是,這種想法可能讓別人誤會:自己因爲失業了、孩子生病了,就不被神祝福。
那麼,福分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談論它呢?
聖經告訴我們:福分是神的恩賜,是祂恩典的延伸。從我們初次領受赦免、信心萌生之時,福分便已開啓。「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爲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羅 4:7-8;詩 32)換句話說,當我們信靠基督時,福分就開始了。如果你的罪已經被赦免,你就是極其蒙福的人。
除此之外呢?當我越多查考神關於蒙福的教導,就越確信福分其實與地上的好處無關。當我們認識神之後,福分更多地關乎尋求神、親近祂。《詩篇》反覆闡明這個真理:
這也體現在我們順服祂、被塑造得更像祂的過程中:
甚至——
所有這些福分都與神緊密相連。祂賜下美物,但祂自己才是最大的福分。
福分不僅與屬世好處無關,反而常常與苦難緊密相連。在八福訓誡中,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貧窮的人有福(參見 路 6)。祂還說爲祂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教導在新約後續書卷中不斷迴響:「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雅 1:12)。我們難免疑惑:這真是我們嚮往的福分嗎?但對那些正經歷哀慟、貧窮、逼迫和試煉的人而言,這是何等的安慰。傷痛中,他們確實蒙受了祝福。
我認識一位朋友,在旁人眼中恐怕算不上「有福」。十八歲那年,他被診斷出患有侵襲性白血病,從職業游泳選手在短短几週內變成了躺在病床上與死神搏鬥的病人。接下來的幾年裡,他接受了一次又一次殘酷的治療,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艱難。如今癌症雖然痊癒了,但治療的後遺症卻讓他患上嚴重的慢性疾病。七年來,他一直忍受著劇烈的慢性疼痛,痛苦讓他難以入睡;皮膚不斷惡化,行動受到嚴重限制,還反覆出現難以癒合的傷口。二十九歲的他,無法工作、運動或旅行,每週都要花許多時間在醫院裡。醫生也無法告訴他是否會康復,因爲沒人知道。然而,他卻是一個極其蒙福的人。
他蒙福,因他深信天父愛他,並知道什麼對他最有益處;他蒙福,因他每日屈膝禱告,與神親密同行(司布真曾說:「凡是促使我們禱告的,都是福分」);他蒙福,因他認清自己的軟弱,全心倚靠神,如飢似渴地領受神的話語;他蒙福,因他不得不時常投入神的臂膀,親身經歷基督的恩典足夠他用;他蒙福,因這破碎的人生讓他定睛永恆。神正在雕琢他的心,塑造出一件傑作。他真是一個極其蒙福的人。
爲什麼一定要經過苦難?難道沒有更容易的蒙福之路?可悲的是,我們天生心硬,總想靠自己的力量行事,走自己的路,遠離神。我們在錯誤的地方尋找愛、安全、幸福,但神渴望我們在祂裡面尋見這些,倚靠祂,憑祂的力量前行。所以當神引領我們走過崎嶇之路時,我們不該忿忿不平。除非認識到健康、關係、財富都靠不住,否則我們不會投靠祂;除非明白唯有祂能真正滿足我們,否則我們不會全心尋求祂。祂是至大的福分,而在苦難中經歷祂的同在、品嚐祂的愛,往往尤爲深刻。
苦難本身不是福分,也不是更深經歷神的唯一途徑。但神常在苦難的熔爐中塑造我們的心,使我們更像祂。這本身就是福分!當我們在水深火熱時,要知道神並非與我們爲敵,而是在煉淨我們,使我們剛強。福分常伴隨著痛苦而來,但這一切都值得。屬世的恩賜終會過去,真正的福分存到永遠。
如果讓我選擇,是否願意用一生的苦難來換取更深的祝福,擁有像我朋友那樣的心?我恐怕還是會退縮。我害怕痛苦。我想要健康、穩定的生活、健康的孩子;我希望父母長壽、婚姻幸福、朋友親密;我想去旅行,擁有理想的工作和舒適的家。我這愚昧的心,總是渴求神的禮物,卻忘了那位比禮物更寶貴的賜予者。但我慶幸生命藍圖不由我執筆。我感恩慈愛的神不總是應允我的祈求,因爲祂更關心塑造我的心,而不是讓我過得舒服。所以,當我鼓起勇氣禱告說:「神啊,請賜福給我,讓我更認識祢,更依靠祢」時,我就不該驚訝,祂真的會那樣做。
譯:MV;校:JFX。本文首次發佈於https://www.premierchristianity.com,澳大利亞福音聯盟英文網站蒙允轉載:Blessing: It Doesn』t Mean What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