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少年邦》:引發對未來政治的隱憂與期盼
2021-10-14
—— Brett McCracken

身爲兩個男孩的父親,我感恩的是,他們還小,不知道2020是失控的一年;對於什麼不再存在了、什麼被毀壞了、什麼被抵制了,以及人如何在這一年裡因爲疫情而學會了謙卑,又如何受了政治的毒害,他們完全不知情,我爲此感到慶幸。然而,他們將來要繼承的,是這個混亂而嚴重受損的世界,他們需要重建、重構,他們能承擔這個重責嗎?他們長大成爲下一代領袖時,能勝過讓他們失望的當代領袖嗎?或者,猶如前輩,同是罪人的他們也將屈服在誘惑之下,以贏得權力爲優先考量,付上犧牲美德的代價嗎?

這是今天上映的,蘋果影視(Apple TV+)發行的新紀錄片《少年邦》Boys State)所引發的議題。《少年邦》獲得了2020年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美國紀錄片評委會大獎。該片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探討德州領袖甄選夏令營的內幕故事。這是一個模擬政府實驗營(自1930年代起,由美國退伍軍人協會贊助),這一活動將召集上百個高中三年級學生在州府聚集,爲期一週地模擬州政府的運作。這紀錄片既激勵人心、又叫人害怕,不止因爲它反映了當今政治,也因爲它的焦點在這新生的一代,給人既振奮,又擔憂的理由。

《少年邦》由紀錄片導演傑西·羅斯執導,他近年的聲望來自奈飛公司的系列《家庭、權力與原教旨主義》(The Family, 2019),論福音信仰與華盛頓特區政治之間的交集;以及我列爲2010年代,與信心相關的15部最佳影片之一《夜宿人》The Overnighters, 2014)。顯然羅斯對於信仰與政治的議題感興趣,雖然《少年邦》沒有公開論述信仰,但這部影片有許多值得基督徒思想之處。

持守信念或妥協利己

貫穿《少年邦》的主題是,在政治界裡,誠摯的理想主義(不計代價持守所堅信的)與利己的實用主義(爲爭奪權力,說話作事都不擇手段)兩者之間無可避免地存在著張力。紀錄片的焦點放在四位男孩身上——史蒂芬·加薩,彬·範恩斯坦,羅伯·麥度高,以及瑞內·歐特羅——他們都在這種張力下掙扎,但有些人倒向了兩者之一。

例如,史蒂芬是個熱心的理想主義者、墨西哥第二代移民,因爲相信伯尼·桑德斯所提倡的那些在德州不受歡迎的議題例如槍支管制,而對政治發生興趣。在這政治議題上與之對立,卻也不十分積極的是彬;彬是一位里根迷,曾被截肢,但拒絕把自己看爲殘障人士,他更主張個人責任。另外兩位,羅伯與瑞內則傾向於利己的實用主義,除了想獲勝之外,不清楚他們相信什麼。具有群眾魅力的瑞內,被選任爲國家主義黨主席,在受到被彈劾的威脅之前,他曾說:「我寧死都要保住我的位子。」 參選國家主義黨總統候選人的羅伯更直截了當的說:「我把這事當做一場競賽,有的時候,爲了獲勝,你就必須說須要說的話,靠著你心裡所相信的,是贏不了的,在政治界,少數人的意見是贏不了的。」

獲勝不計代價

羅伯的話在許多層面上都令人憂心,但主要的是,這些話反映了他成長環境的真實狀況。國家政治選舉確實像一場比賽,一部分因爲報導的方式猶如賽馬,是政府版的《倖存者》真人秀節目;遊戲規則基本上是:獲勝不計代價,什麼都可以:謊言、操縱、背後攻擊、出賣、和《震憾真相》式的泥石流。彬說:「這是政治,你之所以參戰,就是爲了獲勝……團結合一的說法不會讓任何人贏得選戰;你需要利用人身攻擊,你需要找出引起分裂的議題。」

看見這些年輕人把政治當作競賽,以獲勝爲目標,而不是爲了實現向選民的承諾,這實在太不幸了!讓人氣餒的是,我們看見他們的政治竟然是直覺地高舉個人崇拜遠超過關係資本和建立共識。然而這並不叫人驚訝,黨派分裂造成的僵局,在美國的政壇日趨嚴重,兩黨合作的概念已坍塌,強調的是野蠻的、獲勝不然就被淘汰的達爾文式觀點。政治的目標變得很簡單:當選,讓政黨掌權,然後懲罰對手;獲勝一旦超越信念,成爲更大的動力,伴隨的就是無窮無盡的醜事,最後當選在位的那些人,大多因爲他們知道獲勝不是因爲忠於道德,就會一旦權力在握就難保他們的行動前後一致了。

對基督徒的警戒

基督徒對實用主義的誘惑應該特別有所警覺。基督徒相信神在聖經裡所啓示的真理超越一切,所以相對其他人而言,我們的政治行爲都該被我們的信念驅使,而不是被政黨(方便的)信念左右。今天有太多基督徒面對政治責任時,把基督教信念放在一邊,或者隨著政治風向起舞,決定何爲優先事項。太多基督徒似乎更在意於作任何能夠獲勝、且不斷獲勝,而不是即便敗陣仍要作正確的事。世人正在觀看,但他們看見的卻是醜陋。

《少年邦》應該激發基督徒思想:我們不計代價,即便獲勝,是否比持守原則而敗陣失去更多?但也讓我們不禁懷疑,沒有某種程度上的信念妥協,政治真的會改變嗎?如果戰略上持續忠於基督信仰,在目前這種兩黨制之下,無法贏得選戰,這對基督徒該試圖改變政治,又意味著什麼呢?對有基督信仰的這些青少年來說,除非他們在聖經標準上作某種妥協,否則就注定成爲政治流浪漢、或無能爲力嗎?

以上這些,還有其他許多讓我困惑的問題,都是這部影片所引起的,但它至少也給了我一個期盼;如果政治真的是公平競爭——德州少年模擬營大致上是公平的——那麼,下一代就無需侷限在他們所將承接的、舊有的結盟方式,以及死板的政治二元制。如果《少年邦》裡的青少年能從零開始,發明新政黨與平台,又藉著協調合作找出信念上的共識,那麼,或許現今有政治挫敗感、被忽略的基督徒公民的下一代,也同樣可能做得到。


譯:麗文;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oys State': Reason to Fear,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of Politics.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政治
美國
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