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男人真能覺得自己是女人嗎?
2024-08-22
—— Ryan Welsh

今年初,基督教嘻哈歌手沙伊·林恩(Shai Linne)推出了一首新歌《農場寓言》(Farm Talk)。這首別具匠心的現代寓言曲巧妙借助農場動物的形像,折射出一個當今西方社會最具爭議的文化現象——跨性別運動中的身份認同困惑。在這首歌裡,豬堅稱自己是狗,母雞認爲自己是公雞,馬支持它們的「自我發現」,而青蛙則以溫和卻堅定的態度指出了它們與生俱來的本質。

豬對農場小夥伴們說:「自打我記事起,就從沒覺得自己是頭豬。在我內心深處,我一直知道自己其實是條狗。」隨後,這些動物開始反叛,試圖迫使農夫承認並接納豬和母雞自我認定的身份。在他們看來,這種內心感受足以讓農場主接納豬進入家中、讓它睡在床上,和它做新朋友。然而,這種想法未免太過天真。

豬先生的主觀感受真的足以引發一場影響整個農場的鉅變嗎?讓我們將這個寓言故事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一個人對自身性別的認知,是否真的構成了徹底改變社會文化的充分理由?這場所謂的變革涉及面極廣:從損害身體的手術,到允許生理男性進入女性更衣室,再到生理男性參與甚至主導女子體育比賽。僅憑個人的主觀感受,真的能爲這些重大改變提供足夠的客觀依據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在這個複雜的討論中,我們還需要深入探討一個更爲根本的問題:一個人是否真能完全理解作爲一個在生理上截然不同的個體是什麼感覺?

一般情況與陳規定式

林恩的寓言中,豬先生爲自己的感受提供了一些理由。他提到自己會搖尾巴、喜歡狗餅乾,還會汪汪叫。這些食物偏好和行爲成了他認同自己是狗的依據。

許多認同跨性別身份的人也用類似的邏輯來支持自己的主張。他們認爲自己的興趣愛好、行爲模式或性格特徵與社會對特定性別的普遍預期或文化刻板印象不符。南希·皮爾西(Nancy Pearcey)講述了約拿·米克斯(Jonah Mix)的故事。米克斯認爲,正是因爲自己不符合文化中對「男性氣質」的期望,所以他得出了自己不是男人的結論。他說:「如果不是因爲身體,那就是因爲行爲讓我們成爲男人。」

米克斯基於自己不同的「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提出一個與他生理性別不同的身份。LGBT+倡導組織GLAAD將「性別表達」定義爲「性別的外在體現,包括一個人的名字、代詞、穿著、髮型、聲音和/或行爲」。

如果我們簡單地認爲非典型的性別表達必然導致跨性別身份,這種觀點實際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邏輯問題。按這種說法,所有男性和女性都應該嚴格符合社會對其生理性別的預期,比如生理特徵(如身高、體重、肌肉構成等)和行爲舉止(如興趣、愛好等)。那麼,我們是否該認爲:喜歡粉色且對運動或玩具車不感興趣的小男孩就一定存在性別認同障礙?女孩子如果身高超過一米八、比同校男生更健壯,她就一定性別認同有問題?雅各因爲喜歡和利百加一起在家做飯,而不是和以撒和以掃一起打獵(創 25:27),就應該被視爲跨性別女性?

如果按照跨性別意識形態的邏輯,我們甚至可能會得出雅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母親」而非父親這樣荒謬的結論。正是這種推理的荒謬性,導致第二波女權主義者開始反對生物決定論。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如今許多非基督教的女權主義者願意與基督徒站在同一陣線,共同質疑跨性別意識形態。

感受與身份

如今,當有人宣稱自己是跨性別者時,通常不會以性別表達作爲理由。這些主張更多地源於所謂的「性別認同」。GLAAD將性別認同定義爲「人對自身性別的內在、深層認知」。認同跨性別的作家尼古拉斯·泰奇(Nicholas Teich)認爲,人天生就知道自己的性別認同。他:「你的性別證據就藏在你的大腦裡。」

即便有人能夠說服他人,認爲主觀感受足以引發社會、政治和醫療領域的變革,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人真的能體會到成爲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個體是什麼感覺嗎?著名哲學家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對此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1974 年,內格爾在《哲學評論》(Philosophical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題爲《做蝙蝠是什麼感覺?》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內格爾提出了對唯物主義還原論的有力質疑,他反對將複雜的心理過程簡單地歸結爲大腦中的化學和物理反應。他的研究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邏輯框架,來回答這個根本問題:一個男人是否真的能夠感受到作爲女人的體驗?

內格爾指出:「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一個生物擁有意識體驗這一事實,本質上意味著成爲那個生物有著某種獨特的感受。」他以蝙蝠爲例,認爲雖然做蝙蝠必定有其特定的體驗,但人類永遠無法真正理解那種感受。內格爾寫道:「我們沒有理由認爲[做蝙蝠]在主觀上像我們所能經歷或想像的任何事物。」只有蝙蝠才能真正體會做蝙蝠的感覺。

人類可以觀察和研究關於蝙蝠的客觀事實。比如,我們知道蝙蝠主要通過高頻聲波來感知世界,它們喜歡倒掛、能飛行,但視力不佳。然而,了解這些事實並不等同於體驗蝙蝠的生活。內格爾的觀點很簡單: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我們都無法完全理解蝙蝠的體驗,因爲我們不是蝙蝠。我們可以想像,但無法真正知道以蝙蝠的方式感知世界是什麼樣的。

即便有人能夠令人信服地論證男人可以感受到做女人的感覺,從邏輯上講,這仍然不能證明他就是女人。「獸控」(furry)現象恰好揭示了這種主張的非理性。沒有獸醫能夠爲一個說自己是動物的「獸控」提供適當的治療。同樣,宣稱自己是男人的女性(即使做了變性手術)也不需要擔心睾丸癌,宣稱自己是女人的男性也不需要檢查卵巢癌。無論主觀感受或身份認同如何,都無法改變基本的生物學事實。

界限與感受

2015 年,一個引發廣泛爭議的事件震驚了美國社會。白人女性瑞秋·多勒扎爾(Rachel Dolezal)聲稱自己是黑人。這一言論使她遭到「取消」(抵制)。她後來失去了在華盛頓州斯波坎市(Spokane)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的工作。美國公眾,尤其是非裔美國人群體,普遍認爲多勒扎爾陷入了身份困惑,他們認爲,她不能僅憑自己的感受就改變自己的種族身份。多勒扎爾不能僅僅因爲「覺得自己像個黑人女性」就繼續擔任她的職務。瑞安·安德森(Ryan Anderson)指出,跨性別運動同樣充斥著大量關於本質和存在的論斷,卻缺乏實質性的依據來支持這些觀點。

誠然,人類具有同理心。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爲他人著想,試圖理解處於困境中的人的感受。但是,認同他人的處境並不等同於完全理解成爲那個人的體驗。男人女人可能會努力去理解異性的獨特經歷,但如果他們說自己完全知曉作爲異性的感受,則顯然言過其實。我們可以理解並支持他人,但我們不能說自己就能夠完全體會他人的感受。

誠實與關愛

我們說男性無法真正體會成爲女性的感受(反之亦然),這並非否認那些經歷性別焦慮者的內心感受。所謂性別焦慮,是指個體因生理性別與內心認知的性別身份不一致而產生的不適或痛苦。這種感受確實存在,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感受並不等同於客觀現實。這可能只是一種身份認同上的困惑;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一種需要尋求專業心理援助的障礙。

許多人可能認爲,認同並支持他人的困惑就是在表達關愛。然而,這種表述其實是在說謊。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真正的愛應該建立在真理之上,需要清晰的思考,誠實的表達。正如林恩筆下的青蛙先生所言:

我的不同意並不代表我愛你們更少,

只是在我看來,你們對現實有些困惑。

你們以爲感受就能決定事實,

但這種邏輯是有問題的,讓我們慢慢理清:

僅僅因爲你們覺得某事是真的,並不能使它成爲事實。

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話)會去肯定其他身心失調症患者的感覺。我們不會鼓勵患有厭食症的年輕女性遵循她的感受繼續減肥,因爲那樣做對她身體會造成傷害。同理,我們也不應該對那些認爲自己性別與生理性別不符的人說違心的話。我們既不應鼓勵他們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應支持他們否定神賜予的生理性別。

《以弗所書》4:15 教導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愛意味著爲了他人的好處而抗爭。在當今社會,不同意見常被誤解爲仇恨。因此,我們更需要以關愛的態度討論這些敏感話題,始終把對方的最大利益放在首位。

嘲笑、取笑、或厭惡那些認同跨性別身份的人,這些行爲都顯示出我們動機不純。我們應當以真誠和關愛的態度對待那些在性別認同問題上感到困惑和痛苦的人。這種關愛會體現在我們如何與他們交流和相處。但同時,我們的愛和關懷絕不應導致我們認同那些可能有害的觀念或行爲。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Can a Man Feel Like He’s a Woman?

Ryan Welsh( 瑞安· 威爾士)(西部神學院神學碩士,戈登康維爾神學院神學博士,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博士)擔任德克薩斯州南湖市復興教會的首席牧師,以及西南浸信會神學院的兼職講師。他是《揚起塵埃:「如何」裝備執事爲教會服務》(Raising the Dust: "How-To" Equip Deacons to Serve the Church)一書的合著者(與 Gregg Allison 合著)。瑞安和他的妻子有兩個孩子,住在德克薩斯州羅阿諾克。
標籤
性別
身份認同
轉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