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一間小教會如何用書籍滋養了烏克蘭人的心靈
2025-03-26
—— Sarah Eekhoff Zylstra , Aleksander Saško Nezamutdinov

2022 年,當俄軍首次越過烏克蘭東部邊境時,約 350 萬人向西逃往波蘭。許多人途經克拉科夫——烏克蘭宣教士兼教會建立者亞歷山大·薩什科·涅扎姆特迪諾夫(Aleksander Saško Nezamutdinov)就在這裡牧會。

他所在的基督救主長老會(Christ the Savior Presbyterian Church)僅有 40 名成員,卻全力以赴,爲難民提供交通、住所、食物和衣物。當最初的逃難潮平息後,他們發現了烏克蘭人另一個迫切的需求:書籍。

「人們開始尋找精神食糧,」涅扎姆特迪諾夫說,「但烏克蘭語的資源實在太少了。」

這背後的主因要追溯到蘇聯時期。整個 20 世紀大部分時間裡,推行俄語的政府嚴厲限制烏克蘭語印刷品。新教徒撰寫的書籍雜誌幾乎不可能通過審查。

「(這是因爲)新教徒常與西方親友保持聯繫,」他解釋道,「更因爲他們受到的教導是要學會獨立思考,這讓當局難以控制。」

他認爲俄羅斯如今正在故伎重演:「在烏克蘭被佔領的地區,新教是最早受到對付的一個群體。他們會強佔教堂,更換門鎖並派兵把守。歷史正在重演。」

涅扎姆特迪諾夫和會眾們發現,烏克蘭人正日益渴望通過母語進行文化抵抗。同時,人們也需要以福音爲核心的書籍——從心理輔導、創傷療癒 到將臨期靈修,不一而足。

於是兩年前,這間小教會創辦了一家烏克蘭語出版社。

福音聯盟採訪他時,特別問到了他們是如何實現這一創舉、是否有人對他們出版的書籍感興趣,以及他在事工中如何見證了上帝的作爲。


你們將出版社命名爲「烏克蘭宗教改革出版社」,也是在重演歷史,對嗎?

沒錯。19 世紀末,改革宗教會在烏克蘭蓬勃興起,關鍵原因之一正是他們使用的語言——當時天主教彌撒仍用拉丁語(這一傳統持續到 1962 年),東正教則使用早已無人能懂的古老斯拉夫語。

改革宗宣教士們效仿路德使用印刷機的策略,堅持用烏克蘭語傳講福音。他們用母語佈道和舉行禮拜,吸引了大量民眾,常常整個村莊的人都來聽道。教會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場運動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這些宣教士還創辦了兩本烏克蘭語雜誌來駁斥無神論思想,講授教會歷史,刊登本土作家的作品。他們就像保羅那樣,致力於搭建文化與基督教之間的橋樑:「你們聽過某位哲學家的觀點,現在請思考它與聖經或神普遍啓示的關聯。」他們想證明普遍恩典與普遍啓示始終存在,在烏克蘭歷史中處處可見其蹤跡。

隨著蘇聯時代的到來,這兩本雜誌被迫停刊。我們的出版社正是繼承了其中一本的名字——《烏克蘭宗教改革》。

一間 40 人的小教會如何能辦起一家出版社?神是如何預備你們的?

其實早在 2016 年,我們就已經開始用波蘭語出版神學書籍了,因爲我們發現市場非常缺乏以福音爲中心的讀物。通過與十架路,渴慕神,九標誌,林格尼爾等機構的合作,我們已出版了約 70 本波蘭語書籍。

所以到了 2022 年夏天,我們很自然地開始著手烏克蘭語翻譯。我們首批印刷了 6 萬冊書籍,比如約翰·派博的《耶穌爲何而死:五十個理由》(Fifty Reasons Why Jesus Came to Die )和史普羅的《馱著君王的驢》(The Donkey Who Carried a King)。

讀者的反響非常熱烈,於是我們繼續推進。目前我們已有約 20 種烏克蘭語書籍。有意思的是,我們同時出版波蘭語和烏克蘭語版本,但是烏克蘭語書籍的需求量往往是波蘭語的兩倍——它們賣得更快,分發更迅速,因爲烏克蘭基督徒的群體更爲龐大。

這些書會送回烏克蘭嗎?

一部分會。目前有數百萬烏克蘭難民分佈在波蘭、德國和捷克,我們會向這些地區分發書籍,但同時也堅持把書送回烏克蘭國內。

烏克蘭本土也有基督教出版社,但他們現在舉步維艱。比如經常面臨電力短缺——去年冬天俄羅斯針對能源基礎設施轟炸時尤其嚴重。我們在烏克蘭的編輯和翻譯常常因斷電被迫停工,有時一停就是幾小時甚至幾天,電腦電量耗盡根本無法工作。

更關鍵的是,許多烏克蘭出版社正在緊急轉向他們原本沒計劃出版的題材:心理輔導、創傷後應激障礙、如何幫助目睹恐怖事件的孩子……他們正將重心轉向救濟事工。

於是我們決定:「好,那我們可以填補其他空白。」我們剛剛引進了一批史普羅的著作,正在趕製阿利斯泰爾·貝格(Alistair Begg)的將臨期靈修書。說來你可能不信,司布真的作品竟沒有一本烏克蘭語譯本——所以我們也在推進這個項目。

烏克蘭獨立已經 30 多年了,爲什麼用烏克蘭語寫成的福音資料還是這麼少?

這得從蘇聯時期說起。在長達 70 年的統治中,俄語無處不在——電視、書籍、大學課堂,到處都是。但和自願學英語的美國移民不同,俄語是強加給烏克蘭人的。

所以,烏克蘭人在家裡、在中小學都說自己的母語。許多教會也一直堅持用烏克蘭語,尤其是唱讚美詩的時候。這就導致過去一百年來,烏克蘭人其實一直處在「雙語並行」的狀態。

蘇聯解體後,大批基督教宣教士來到烏克蘭,但他們大多沒花心思製作烏克蘭語資料。因爲如果直接用俄語,不僅烏克蘭人能看懂,整個前蘇聯地區的人也都能用——這樣「一本多用」,傳播範圍自然更廣。

但如今,情況變了。爲了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和意識形態滲透,烏克蘭人正在重新擁抱自己的語言。

不難看出,神將你們這間小小的教會安置在此時此地,正是爲了在艱難歲月中爲尋求安慰與真理的人們提供數以千計的福音資源。你如何看待神在這項事工中的作爲?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神啊,你究竟要做什麼?這一切最終會走向何方?若是在三年前,我根本想不到我們會如此深入地參與這項事工。

我看到了許多機遇。其中之一在白俄羅斯,這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國家。當地年輕人正在努力復興白俄羅斯語,我們希望能幫助他們出版第一本基督教書籍。

我還在考慮是否可以舉辦一次研討會,爲更多牧者提供我們現有的這些書籍資源。

此外,我們正在籌劃開發一款應用程序或建立數字圖書館網站。畢竟對於前線人員來說,接收實體書籍運輸實在太困難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我希望能打造一個平台,讓前線戰士都能免費獲取電子書。

這一切都是靠著神的恩典才能成就。這是我們教會的事工,我們很樂意以這樣的方式服務波蘭和烏克蘭的教會。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a Tiny Church Is Serving Ukraine with Books

Sarah Eekhoff Zylstra(沙拉·茨爾察)是福音聯盟的資深作家,於西北大學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
Aleksander Saško Nezamutdinov(亞歷山大·薩什科·涅扎穆特迪諾夫)是克拉科夫基督救主長老會(Christ the Savior Presbyterian Church)的主任牧師,同時經營著MW出版社(MW Publishing House)和"烏克蘭改革宗出版社"(Ukrainian Reformation)兩個事工機構,致力於出版波蘭語和烏克蘭語的福音資源。他與妻子安雅(Ania)、女兒斯特凡尼亞(Stefania)一家現居克拉科夫。
標籤
戰爭
烏克蘭
書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