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保守教會合一與和平的艱難呼召
2019-02-02
—— Curtis Heffelfinger

"赫弗爾芬格先生,我很抱歉,這件事實在不好說。依照昨天的診斷,你得了癌症。"

這些話是醫生在2005年口腔手術的時候對我說的,由於一個長在我的舌頭右側、急性又致命的惡性腫瘤,他們啓動了緊急機制以拯救我的性命。在得知「一切正常」的結果之前,我承受了三件大事件:手術、放療及化療。儘管失去了30%的舌頭,然而慢慢地,上帝保住了我的性命並且使我還能講道。

任何一位癌症倖存者會告訴你——這個"C"開頭的字(Cancer,癌症——譯註)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癌症好像我的人生導師,我絕不是自願找他教我的、我也不希望再找他,但我同時也不希望用任何東西去交換癌症教給我的寶貴功課。什麼樣的功課呢?這一經歷告訴我,當醫生在病床邊使用的方法恰到好處時,會給病人帶來多大的益處。我的腫瘤科醫生對待病人的方法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令我思考如何成爲一個更好的牧師。

G醫生在我需要得到資訊的時候總是直接地告訴我我所需的信息,他不止一次地說:「我們把你送到陰間,又從那裡把你的性命救回來了。」然而,每一次他都是以最和藹、最富有同情心以及最溫柔的風範跟我說話的。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曾聽說過薩德侯爵般的簡單粗暴醫生故事,但我的醫生G絕不是這樣一個醫生。

帶著恩典

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可能從我的腫瘤科醫生這樣的人身上學習一到兩個功課。我們在彼此學習上的失敗其實是在挑戰我們是否真的認爲自己是靠恩典得救的。楊腓利非常到位地挑戰我們的缺陷;"若恩典是如此奇異,爲何基督徒們不願更多地活出恩典?爲什麼蒙召發出恩典馨香的基督徒啓示卻是在散發恥辱的毒氣?」

倘若我們想要成爲散發恩典的和平之子,我們就必須面對和解決這樣的困境。持守合一並非僅僅看見自己有多正確,並非僅僅看到自己是蒙了和平之子的拯救和受差遣成爲和平之子這兩者是相同重要的,持守合一也是我們在教會中處理各種關係的必須,是我們帶著愛和恩典在教會中的相處之道。

在以弗所書4:2-3,保羅列岀5項美德,這五項美德對我們持守基督徒合一來說是絕對關鍵的:

  • 謙虛
  • 溫柔
  • 忍耐
  • 寬容
  • 竭力

透過聖靈的幫助,我們能夠接受和應用在我們的一生,這些美德形塑了一個與其他基督徒聯合的一個方式,就是恩典相伴。這與保羅所說的相似,他不斷地教導我們「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4:5)「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西4:6)

當我們操練這五個美德時,求神來幫助你特別著重以這些美德的標準,真實地審視自己的一生。

顯出所有美德

首先,謙卑自己。先設定自己的視角,而最重要的是盡你諸般的義竭力順服追求上帝,祂是你最好的榜樣。時常思想腓立比書2:5-11,我們在基督耶穌裡面,存心順服以至於死的心志。格外留意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沒有其他人的聲音比我們對自己所說的更具影響力。

其次,溫柔。倘若你必須解決某個人對你的冒犯,要留意你和好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時間來恢復關係。絕對不要在情緒最高漲、最低潮或最具殺傷力的時候響應,當知道舌頭具有毀滅性的力量(箴言18:21)。如果有需要,組織語言寫下你要表達的觀點。總是盡力地和對方面對面的溝通,而不要用電話、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來解決問題,使用這些工具溝通的時候很多東西會缺失。

第三,忍耐。不要過早放棄尋求合好,給你的弟兄姊妹一些時間來醞釀回應。沒有在第一兩次當中看到突破,並不表示神沒有喜悅你付出的過程。

第四,寬容。想到你己經竭盡所能的處理他人在你生命中留下的爛攤子,很多時候其實你還可以承受更多。靠上帝的恩典及聖靈的幫助,你還可以擔負來自與你同在一個教會共同體中的聖徒們更多的重擔。若你太早放棄,你就可能就此放棄了神爲了幫助你長成富有愛和聖潔而賜予的這些美好工作。教會的長老在成員面談的時候會以某種方式問這樣的問題:「當我們令你失望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我們一定會在某個時候令你失望的。」這是長老們在幫助你看到林前13:7的絕對重要性。

最後,竭力。要竭力地嚮往在和睦中持守聖靈所賜的合一。不斷地浸沐於歌羅西書3:13的信息:「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主已經怎樣向你謙卑、向你溫柔、向你忍耐,向你寬容——「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這就像16世紀的英國教會的大主教克蘭默所說的:「冒犯他人就是去向他人乞求恩典。」

所以,克蘭默這位和平之子對待難處之人的方式就是以極大的恩典待人。那麼,你和我呢?


譯:Deborah Lwo;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Difficult Call to Promote Peace and Unity in the Church

Curtis Heffelfinger(克提斯·赫弗爾芬格)是奧蘭多恩典教會的教導牧師,著有《使教會合睦:八個關鍵的聖經原則來解決衝突並持守合一》一書。
標籤
教會
饒恕
書摘
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