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如何在教會中建設性地表達不同意見
2024-11-28
—— Dan Doriani

我和妻子都認同應該看好電影,避開爛片。但說到看什麼電影,我們的共識往往就到此爲止了。我興致勃勃地提議看燒腦科幻片,她卻直搖頭。她建議看溫馨的假日愛情喜劇,我又不太感冒。不過別爲我們擔心,我們最終總能找到雙方都喜歡的電影,因爲有愛就有辦法。

可惜的是,當教會裡的人出現分歧時,事情就沒那麼好解決了。尤其是當我們之間缺乏深厚的關係時,更是如此。教會成員和領袖之間經常會有不同看法。比如:爲什麼總是唱這首歌?牧師爲什麼要提到那部不敬畏神的電影?還有一些更棘手的問題——教會的發展方向、預算安排、政治立場等等。

幸運的是,聖經爲我們提供了幾項基本原則,指導我們在意見不合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建設性的交流:

  • 首先,沒有人知道所有事。因此,我們要學會傾聽他人。
  • 其次,分歧並不代表否定對方。這只是我們知識有限,視角和經歷有所不同,再加上人性中罪的傾向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 因此,我們應該願意糾正錯誤,對有益的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

《雅各書》1:19 說:「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 章中對愛的描述也同樣適用於健康的溝通。因爲「愛是恆久忍耐」,所以它能讓人把話說完。愛是「不自誇」,所以要放下自我。愛「不求自己的益處」,不固執己意。「愛只喜歡真理」,所以要追求真理。既然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盼望」,我們就會寬容小錯,帶著最大的善意來理解他人的話。這些原則都適用於如何進行健康的爭論。

從耶穌的辯論中學習智慧

《馬太福音》12:1-8 記載了一個有趣的場景:較真的法利賽人錯誤地指責耶穌,說他門徒的行爲不合法。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思考它如何啓發我們進行良好的爭論(1-2節):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法利賽人的想法是:(1)耶穌的門徒在掐麥穗,(2)安息日掐麥穗不合法,(3)耶穌應該爲門徒的行爲負責。注意耶穌是如何全面、耐心、坦誠地回應這個錯誤指控的。他解釋了爲什麼他們的看法有誤,用了他們能夠理解的推理方式。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吃的,惟獨祭司才可以吃。 再者,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嗎? 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因爲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耶穌認真回應了法利賽人的質疑,因爲他們確實認爲門徒違反了神的律法。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進行良性爭論的兩個重要原則:

原則 1:要找出對方真正關心的問題並予以回應,即使你認爲——就像耶穌那樣——對方理解有誤。

原則 2:即使你確信對方是錯的,也要認真傾聽——哪怕你擁有更多的知識,更高的權柄。

這些原則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回答所有問題,特別是那些帶有錯誤前提的問題。有時候說「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也是很好的。耶穌就經常不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引導人們用更好的方式來思考問題(例如《約翰福音》9:1-3;《馬太福音》15:1-6,20:20-21)。

共同解決問題

如果有問題或戰略議題出現在領導團隊的議程上,那它很可能很重要,或者很複雜。簡單問題通常不需要團隊討論。長期存在的複雜問題往往難以輕易解決,因此容易引發分歧。但健康的團隊不會害怕這種分歧,他們反而會期待辯論,並充分利用這個機會。

重大討論通常包含四個步驟:

明確問題 → 頭腦風暴 → 制定方案 → 付諸實施

明確問題是指搞清楚問題的本質。頭腦風暴是提出幾種可能的策略或解決方案,但不急於評估。制定方案時,團隊要確定最佳選擇,分配責任,整合資源。最後,團隊實施方案:他們要有必要的權力、資源和支持。

每個階段都可能出現不同意見。健康的團隊歡迎辯論,甚至分歧。他們明白,如果所有人都一致同意或假裝同意,那反而是危險的,這種表面的一致於事無補,也不會有效果。團隊在辯論中應該心存感激,而不是採取防禦態度,即使有人說:「你錯了!」《箴言》9:7-9 說道:

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這段經文三次提到,褻慢人和惡人不聽任何人的意見。但義人喜歡糾正,喜歡教導,並因此增長學問。智慧人說:「神無所不知。」他們敬畏神,聽從神那裡來的使者。愚昧人驕傲自大,以爲自己「無所不知」(箴 1:1-17,12:15,26:12)。《箴言》第 9 章爲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如何進行良性辯論的原則。

原則 3:如果我們希望有良性的分歧,就必須對別人的糾正持開放態度。

原則 4:專注於當前的問題。我們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人。有的想法可能不明智,但我們絕不稱那人爲傻瓜。我們期望彼此都努力在智慧上成長。

原則 5:在健康的衝突中,我們的目標是互相造就。

《箴言》認爲,糾正他人是一種的表現——事實上也理應如此。理想情況下,我們應該互相信任對方的動機。我們都希望變得更有智慧。健康的分歧是信任的結果,同時,我們妥善處理分歧,信任也會增加。

假設團隊中的前六個人在每個重要問題上都迅速達成一致,那麼第七個人可能就需要扮演一個特殊角色。他要假設團隊可能陷入了集體思維的誤區,對每個看似有漏洞的觀點提出質疑。但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無休止的討論。我們必須在恰當的時候從思考轉向行動,但同時也要對快速形成的共識保持警惕,至少要找出並彌補其中的薄弱環節。

健康爭議的原則

讓我用更通俗的語言重新闡述這些原則:

  1. 不論地位高低,健康的團隊在明確問題、頭腦風暴、制定計劃和付諸實施的過程中,都會傾聽每個人的想法。在集思廣益時,我們會認真考慮每一個有價值的建議。
  2. 健康的團隊聚焦當前問題。只有在過去的錯誤與當前討論直接相關時,我們才會重提舊事。
  3. 健康的團隊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人。有的提議可能不夠明智,但我們絕不會說提出這個想法的人是傻瓜。健康的爭議推動團隊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他們不會質疑成員是否應該在團隊中。他們的想法是:既然麗莎在這個會議室裡,那她就屬於這裡。
  4. 健康的爭議旨在增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因爲誠實是維繫關係的基石,成員應該坦誠自己的目標和想法,這樣每個人都能理解他們在爭論中持某個立場的原因。
  5. 健康的爭議是一種團隊活動。每次私下交流都應該以改善團隊的工作流程或職能爲目的。團隊不應該形成小圈子來操控結果。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o Disagree Constructively (in Church)

Dan Doriani(丹·多利安尼)博士畢業於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是密蘇里聖路易斯聖約神學院的副校長和系統神學教授,同時也是福音聯盟理事之一。
標籤
教會生活
分歧
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