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要求信徒將個人意志降伏於基督的主權。一個基督徒不可能即堅持對個人屬靈道路的主權,又聲稱耶穌基督擁有最高治權。我們或者按著他的要求並靠著他的恩典在基督裡,或者根本不在基督裡。基督教信仰並非按著消費主義的要求來運作,耶穌也不是呼召眾人跟隨他享受舒適和便利,而是要捨棄自己(太16:24)並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路14:27)。門徒不是教會消費者,耶穌絕非呼召我們去獨自閉關靈修,而是在共同體中活出信仰並對他人負責。脫離教會的基督教信仰絕不是真正的基督教,這樣的人其實是在假裝擁抱耶穌卻躲避祂的身體。(參林前12;弗1:22-23;5:23;西1:18)
教會試圖滿足個人化「精神追求」這一不斷改變的需求其實並不能給任何人帶來益處。將焦點從不變的耶穌基督自己身上轉移到經常改變並且偏離「正路」的個別信徒的浮動需求上將會使教會失去重心從而變得東倒西歪。當一間教會較少關注聖經對個人的要求,而較多關注個人對教會的要求,以滿足他們的喜好時(喜愛的音樂風格、合適的講道長短、咖啡的品牌,等等),教會就失去了改變我們並拆毀我們眾多偶像的權柄。教會不過是成了一件可供購買、消費的商品而已,當一種更炫目、更時髦、更「適切」的選項出現時,教會就會被丟棄。
這種面向消費者的架構也會導致產生一些奇怪的突變,例如將一間教會/一種傳統的一部分與另外一些教會或傳統結合,就好像一位嬉皮士會用各種互不相關的主題混搭出自己的個人風格:穿一雙華爾街投資者的鞋子,留一撮加拿大伐木工的鬍子,著一身南方兄弟會式的Vineyard Vines牌襯衫,紋幾片大蘇爾的神祕波斯文紋身,等等。(類似於當前的「大金鍊子小手錶」的「社會人」。——譯註)
同樣地,許多靈性追尋者(包括許多基督徒)「忙於通過某種『隨意拼湊』來混搭成自己的個人觀點」(查爾斯·泰勒,《世俗時代》,英文版582頁直譯),好似在某種教會性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屬靈遊客。或許他們滿懷熱情地投身於歸正神學,卻去尋求公教藝術或禮儀之美;或是他們同時加入兩三個教會,在禮拜日隨意挑選其中一個,這取決於他們的心情。
如此途徑導向大雜燴式的信仰,靈修如同Spotify 音樂播放器的播放列表或Chipotle的墨西哥捲餅一樣可以定製,這有利於屬靈健康嗎?也許吧。在溫和的形式與尊重超越自身的權威下,一種古怪的混合型基督教還可以在正統之內。我認識一些十分虔誠的跟隨耶穌之人採取反抗固有的老舊界限的方式來確定自身當前的基督徒身份。(例如,「改革宗天主教」或「改革宗靈恩派」)。近些年來我拜訪過的一些最健康與增長最快的教會正是各種類型的混合體。(例如,Vintage教會:一間與加州聖莫尼卡浸信會合併的靈恩派安立甘宗教會)。
就我們這個健忘和注意力只有七秒的時代來說,「古舊」可以輕而易舉地再次翻新。好好想想把80年代復古風的合成音樂或「復古的」傢俱裝修潮流重新包裝成二十一世紀時尚的方法。當然,「古舊」在整體上永遠不具有吸引力。一位來自布魯克林的時尚達人也許會喜歡(並試圖重現)曾祖母的小鍋菜和DIY的手工美學,而非喜歡她的宗教敬虔或是家庭主婦的嫺雅氣質。這在今日後涂爾幹主義的信仰世界中同樣真實。那些「選購」教會的人可能一邊震撼於非常古舊的基督教的「嶄新」(對他們而言如此嶄新)一面(古代信經,清教徒聖詩,公禱書,等等),又同時拒絕基督教歷史上一貫「老派」的道德教導。
眾教會要了解這些大雜燴式的品味,並辨識「以舊作新」的現象可發揮的優勢——只要它不是噱頭或營銷策略。基督教既是古舊的,亦是嶄新的,並且這種混合的身份認同自然在今日浮躁的精神世界引起共鳴。一間二十一世紀的教會可以在擁有設計精美的網站、舉行一個基督徒說唱歌手的出彩表演的同時也承認古代信經,且強調禮儀實踐的歷史根基,這可能會吸引今日選購教會的人——他們正在尋找屬靈智慧與混搭教會風的新鮮組合。
不錯,教會有許多方式來辨識並且迎合後涂爾幹時代大雜燴式的嗜好。不過,關鍵是不要以被動的、「品牌翻轉」的方式來回應某些人的特殊需求,或是因爲數據顯示敬拜禮儀在千禧一代中受歡迎就那樣做。教會使用傳統禮儀應當是因爲那是敬虔的,而不是因爲那是吸引人的。要確保你在大雜燴式的教會風格背後,傳達出超越僅僅「酷」或「美」的(或其他奇特行爲)更多令人信服的緣由。你們在敬拜中所選的詩歌是否較少考慮歌詞的深度,卻較多關注「新鮮」的因素?你思想過在你們聖所中,那些常年陳設、烘托氣氛的天主教祈禱用蠟燭的神學內涵嗎?你們的會眾能體會到主日崇拜中集體背誦時,老調重彈的信經的歷史背景與神學輪廓嗎?當你審視你們教會的混搭元素是否更多地源於碎片化的實用主義(以聽眾爲導向的適切性),而非連貫的敬拜(以上帝爲導向的敬畏)時,你可能會考慮這些問題。
文化適切性可以與敬畏共存,不過前者應該永遠是後者的副產品。一間教會最具有適切性的,當是在三一上帝面前的無以復加的虔誠與動人心魄的敬畏。今日的眾牧者應當留心引起廣泛共鳴的事物,卻不應由市場動向的心血來潮驅使。他們要意識到世上的確有很多教會選購者這一現實,卻不要爲了適應最新的「消費趨勢」或迎合每位教會選購者的需要而不斷調整。
編注:這是福音聯盟最新發行的書籍《我們的世俗時代》一書(Our Secular Age: Ten Years of Reading and Applying Charles Taylor)的節選,該書是向查爾斯·泰勒所著《世俗時代》的致敬和回應。
譯:淨風子;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Discipleship Is Not Consumer-Frien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