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你的禱告需要的不是新方法
2025-10-20
—— Cassie Watson

我原以爲,只要用幾張索引卡片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我的禱告生活一直斷斷續續,軟弱無力。但我渴望能像喬治·穆勒(George Müller)那樣,在禱告中全然倚靠神,剛強而持久地奔走天路。很多人建議嘗試不同的方法:在卡片上寫下禱告事項、使用 PrayerMate 禱告應用,或是照著《異象之谷》(The Valley of Vision)中的禱文來禱告。

有一次,我回到父母家,看見父親的禱告卡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長塑料盒裡,我心想:也許這就是我需要的。

不得不承認,這個方法確實讓我禱告更有條理,也更豐富多樣。然而,它並沒有讓我在禱告上變得靈命健壯。真正的成長,反而來自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

幾年前,教會裡發生的一些問題讓我感到非常沮喪和無助。周圍的一切都在改變,而且似乎沒有一件是變好的。我什麼也做不了。那段時間,我常常在主日敬拜中淚水盈眶。

凡是經歷過沮喪或教會傷害的人,大概都不會對我的發現感到驚訝:那段艱難的日子,比任何禱告方法、任何索引卡,都更深地改變了我的禱告生活。那時,我完全絕望,只能向神呼求,求祂在我無能爲力的地方動工。

要擺脫禱告中的倦怠,你並不需要新的技巧。你真正需要的,是一顆謙卑、倚靠神的心。

爲什麼我們總是迷信各種「禱告技巧」

我們之所以那麼容易依賴各種方法、各種系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時代精神的影響。我們所處的文化崇尚不斷進步、不斷優化。廣告不斷向我們灌輸這樣的觀念:無論遇到什麼問題(甚至只是一些小小的不便),總有一個應用程序或產品能幫你解決。像 Buzzfeed 這樣的媒體也不斷推出各種生活妙招和改變人生的祕訣。於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禱告太少了時,本能反應就是去尋找一個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我們想靠自己解決問題。

但我們往往忽略了核心的問題。我們禱告少,並不是因爲缺乏合適的禱告系統,而是因爲我們並不真正從心裡覺得需要禱告。

自從伊甸園以來,人類就不斷想脫離神、掌控生活。希西家王時代的猶大,爲了抵擋亞述人的威脅,沒有尋求神的幫助,反而去依靠埃及(賽 30:1–2)。到了新約,彼得也曾信心滿滿地說自己絕不會離棄耶穌,但最後卻靠自己的力量跌倒,三次不認主(路 22:33–34、39–40)。人類傾向於依靠自己,這從未改變過,只不過我們今天的文化把這種自力更生包裝得更精緻、更高效罷了。

十八世紀的威爾士牧師托馬斯·查爾斯(Thomas Charles)就曾感嘆,許多基督徒「在實際生活方面過的就像無神論者一樣」——我們嘴上說信靠主,卻在日常生活中並不覺得離了祂就不行。他寫道:

我們豈不是仍舊活在沒有神的世界裡嗎?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若沒有從天上不斷而來的幫助和指引,我們這些自以爲敬虔的人,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完成任何工作,沒有力量盡任何本分,不能在試煉中得勝,也無法戰勝任何敵人?

當我面對選擇時不去禱告,那是因爲我以爲自己有足夠的智慧、信息和朋友的建議,可以做出好決定;當我在試探面前不去禱告,那是因爲我以爲下次自己一定能靠意志力抵擋住。

然而,當我在教會遇到困難時,我終於看見事實的真相:我從來都沒有掌控。那時,主正藉著這些經歷,讓我像托馬斯·查爾斯所說的那樣,在實際生活中真切地意識到自己多麼需要祂。

禱告的核心

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謙卑的心是來到神恩典寶座前的關鍵。正如小查爾斯牧師(H. B. Charles Jr.)所說,聖經談論禱告動機的篇幅,遠遠多於禱告的方法。他說:「禱告,其實是一種『依靠的宣告』。」

我們常把主禱文當作禱告的範本,用來學習該向神求些什麼。主禱文的確是如此,但耶穌教導我們的,不僅僅是禱告的內容,更是禱告的心態:帶著兒女的身份,稱神爲「我們的父」;在「在天上的」主面前謙卑自己;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而不是自己的需要;爲每日的飲食祈求,而不是僅憑自己的勞力去爭取(太 6:9–13)。

耶穌也鼓勵我們效法那位不住求告的寡婦(路 18:1–8)。她之所以一次又一次來到法官面前,是因爲她的絕望。她知道自己無力解決問題,她也清楚誰才有能力幫助她。耶穌希望我們以同樣迫切、完全依靠的心來到天父面前,因爲我們認識祂的性情。我們可以謙卑地伏在神大能的手下,把一切憂慮交託給那位顧念我們的主(彼前 5:7)。

苦難與學習

我們或許覺得難處在於,我們無法簡單地靠一份名爲「五步速成謙卑法」的清單,就變出一顆更懂得倚靠的心。但這真的算是個問題,還是恰恰點明了關鍵所在?若我們想在謙卑上長進,就必須倚靠神來改變我們。所以,要從禱告開始:「主啊,我知道我的禱告不合你的心意。求你赦免我,並教導我學習倚靠你。」

神對這種禱告的回應,可能會帶來一些痛苦。祂常用苦難來除去我們自足的假象,使我們不再倚靠任何其他支撐。南希·德摩斯·沃爾格慕(Nancy DeMoss Wolgemuth)常說:「凡使我更加需要神的事,都是祝福。」無憂無慮、自給自足的快樂,無法與親近基督的喜樂相提並論。

如果我們要時時倚靠神,就必須更加認識祂。這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反覆研讀和默想聖經。透過聖經,凝視神的聖潔(賽 6)。數算祂在整個歷史中如何看顧祂的百姓(詩 136)。驚歎基督既有大能,也有意願拯救罪人(太 8:1–3);在大自然中,操練自己發現天父時刻的護理(太 6:25–34)。

索引卡、禱告應用、禱告清單,這些方法都很好。你可以制定計劃,建立固定的代禱系統,汲取教會歷史的屬靈財富,也可以隨時爲宣教士禱告。但千萬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培養我們的心,一顆能認清我們是何等需要禱告——何等需要神——的心。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You Don』t Need Another Prayer Technique.

Cassie Watson(凱茜·沃森)是梅里蘭茲聖公會(Merrylands Anglican Church)的實習生,她的服事是促進姊妹在真理和對耶穌的愛上的長進。
標籤
謙卑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