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親人進入臨終關懷時應注意些什麼?
2024-06-10
—— Kathryn Butler

最近,我的一位患癌症的好友去世了。多年來,她一直在治療和復發中掙扎,當醫生最終說出「臨終關懷」(hospice)這個沉重的詞時,她和她的家人既不驚訝,也沒有感到絕望。作爲基督徒,他們從她嚥下最後一口氣後將與主同在的確據中得到安慰。(羅 14:8;林後 4:17-18)

然而,儘管我的這位朋友在她完全接受的情況下開始臨終關懷,但她的家人尚未準備好面對她最後幾天所引發的情緒波動。當她在躁動中直挺挺地坐起來時,他們顫抖並哽咽著流淚。當她對他們的聲音不再有反應時,他們會強忍著失去親人的痛苦。自始至終,他們都在掙扎著面對與他們如此珍愛的母親、姐妹或妻子以死亡爲分別的嚴峻現實。

有親人接受臨終關懷的家庭經常要經歷這樣的風暴。作爲我們罪的工價(羅 6:23),即便在預料之中,死亡本質上仍然是令人痛苦的。我們本不爲死亡而生,尤其當死亡奪走我們深愛的人時,我們往往在他們去世後處於揮之不去的悲傷、困惑和悔恨的情感之中。

美國每年有一百五十萬人接受臨終關懷,許多家庭都會走在這條令人不安的道路上,一路上飽受疑惑和心痛。當護理人員和家人們想要好好地愛臨終者時,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我們該如何與他們一同行過死蔭的幽谷,並時刻提醒他們好牧人的愛會在光景慘淡時遮蔽他們(詩 23:4)?

臨終關懷是什麼?

對臨終關懷的誤解比比皆是,這些誤解加重了家人們的痛苦。許多人將臨終關懷等同於「放棄」親人。還有人將其與醫生協助自殺(PAS,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和安樂死(euthanasia)混爲一談。還有更多的人對臨終關懷有正確的認識,卻難以向他們的親人說再見、無法想像沒有他們的日子。

需要說明的是,臨終關懷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絕症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痛苦和折磨。一個多學科團隊通常由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牧師和保健助理組成,他們提供醫療護理、屬靈和社會支持,主要是爲了控制臨終者的症狀並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爲了治癒。雖然我們經常將臨終關懷與癌症聯繫在一起,但最常見的臨終關懷合格診斷是嚴重的失智症(dementia)、肺氣腫(emphysema)和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對於預期壽命只有幾個月的患者,臨終關懷服務通常從護士、社會工作者和家庭健康助理的定期家訪開始,以確保患者的病情穩定與狀態舒適。隨著病情的發展,所給予的支持也會增加,最終瀕臨死亡的病人需要持續的床邊護理和頻繁的藥物治療,以減緩疼痛、焦慮和呼吸困難。在家中,這些護理工作往往落在家屬身上,這可能會造成情感創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有著護士可以全天候監護病人的臨終關懷之家(hospice house)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只有預期壽命爲六個月或更短的患者才能接受臨終關懷服務。這些病人在諮詢他們信任的醫生後,認同進一步的治療干預將是徒勞的(例如,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治療方案已用盡)。在臨終關懷中,醫療護理仍會繼續,但護理的重點轉向減輕症狀而非根除疾病。

研究表明,這種護理方式的轉變並不代表護理人員已經「放棄」患者;實際上,這樣可以延長臨終者長達三個月的預期壽命。在我們高度科技化的醫療體系中,接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具有明顯的、可衡量的益處。

這在聖經中也有先例。雖然聖經指示我們要尊重生命(出 20:13),但聖經也提醒我們,我們終身的事掌握在神的手中(詩 31:15)。就像田間的草一樣,我們也會枯乾(賽 40:7-8);在基督再來之前,我們所有人都會走向死亡(羅 5:12)。當我們否認死亡,追逐那些不能治癒疾病的治療方法時,我們就是摒棄上帝在基督裡的恩典和祂復活的大能。基督更新了死亡,以勝利吞沒了死亡(林前 15:54)。正如《海德堡教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中恰當地指出的那樣,「我們死,不是爲了補贖我們的罪,而是向罪死,並進入永生。」(譯註:見《海德堡教理問答》主日 16 第 42 問。)

臨終關懷不是什麼

雖然臨終關懷反映了聖經的教導,但安樂死或醫生協助自殺卻並非如此。爲親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家庭可能會混淆這些做法,特別是鑑於「臨終醫療援助」(MAiD,Medical Aid in Dying)這一術語的出現,加拿大現在已在使用該術語,並且美國也在越來越頻繁地使用該術語。在臨終關懷中,死亡繼發於疾病;而在「臨終醫療援助」中,身患絕症的病人會以醫療手段來故意結束自己的生命。

例如,安樂死:醫護人員會根據病人的要求施用(通常是注射)致死劑量的藥物。醫生協助自殺也類似,醫生會開出一定劑量的藥物讓病人自行結束生命。在這兩種情況下,「臨終輔助」絕非症狀緩解,而是致死劑量的藥物。

在過去 20 年中,美國的醫生協助自殺合法化程度穩步上升,因此了解它與臨終關懷的區別至關重要。臨終關懷的目的是減輕因徒勞無益或負擔過重的醫療干預而帶來的痛苦。人們可以從臨終關懷中「畢業」;如果病人病情意外好轉,不再認定爲是晚期,臨床醫生會感到欣喜,臨終關懷服務也就隨之結束了。相比之下,醫生協助自殺涉及以結束生命爲明確目標、主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爲,它違反了上帝的話語(出 20:13)。

應該期待什麼

符合聖經教義的臨終關懷知識可以給臨終者的家人們帶來安慰。但是,即便有這樣的安慰,眼睜睜地看著所愛之人逝去也會讓人崩潰。許多家庭滿懷信心地踏上這段旅程,卻發現瀕臨死亡時令人不安的細節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當死亡臨近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常見的變化,這可能會給看護的人帶來困擾:

  • 當臨終者的器官停止工作時,呼吸會反射性地變得急促,以排出血液中多餘的酸性物質。由於這種呼吸急促會加重焦慮和疲勞,護士會使用麻醉劑(通常是嗎啡)或鎮靜劑來幫助減緩呼吸。
  • 腸道隨著死亡的臨近而停止工作。臨終者將會變得沒有食慾,雖然家人們可能擔心臨終者會餓死,但強迫他們進食或飲水會導致嘔吐或腹部絞痛。
  • 在臨終前脫水的情況下,口唇會乾裂。臨終關懷工作者會提供溼潤的口腔棉籤來緩解這種不適。
  • 躁動、譫妄和幻覺是瀕死時常見的症狀,目睹這些症狀尤其令人不安。在最輕微的情況下,臨終者彷彿會看到曾經的人,這可能會驚到旁觀者。在最令人痛苦的情況下,臨終者會突然驚慌失措或對他人進行粗魯的辱罵。臨床醫生會給臨終者用藥來安撫情緒,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但一旦發生,神志不清病人的言語會深深傷害到他們所愛之人。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安慰家屬,死亡不僅會影響身體,也會影響精神,他們所愛之人對自己的行爲並不知情。臨近死亡時的躁動反映的是疾病,而非臨終者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 人在臨近死亡時會逐漸失去知覺。然而,在臨死前的數小時至數天內,有些人會突然甦醒並進行清晰、連貫的對話。這種現象被稱作「迴光返照」(Terminal Lucidity),人們對它並沒有很好的理解,但有大量的文獻記載。迴光返照可能會讓親人感到困惑,因爲他們會把這種突然間的清醒誤認爲是臨床症狀的好轉。一種好的方式是將這些時刻視爲上帝賜予的禮物,讓家人們有機會最後一瞥他們所珍愛的人。
  • 有證據表明,即便臨終者沒有反應,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聲音,大腦對聲音的反應與清醒的健康人一樣清晰。這可以給家人們帶來極大的安慰,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親人仍然可以聽到並理解他們的話。鼓勵家人們與臨終者交談、讀經、大聲禱告、唱讚美詩和最喜歡的詩歌。這種連接可以爲家人們帶來急需的安慰和慰藉,並有愛地照顧臨終者。
  • 在最後 24 小時內,皮膚會變得斑駁併發青,尤其是手和腳。這是正常現象,是循環系統關閉的信號。
  • 生命的最後幾小時通常會出現呼吸失調。患者會快速深呼吸幾次,然後在長達兩分鐘的時間內完全停止呼吸。呼吸道內積聚的分泌物也會令臨終者在每次呼吸時,發出令人不安的嘎嘎聲。此外,即便沒有不適感,聲帶鬆弛也會產生類似呻吟的聲音。儘管目睹這些變化會讓人感到不安,但此時臨終者對周圍環境毫無知覺,不太可能會感到痛苦。

盼望永存

除了上述令人不安的現實外,臨終關懷患者的家屬們可能還會糾結於親人的信仰和救恩問題。如果親人尚未信主,家人們可能會敦促護士暫停使用鎮靜劑,抱著臨終前信主的希望。如果親人已經信主,躁動的時刻可能會讓人懷疑其信仰宣告的真實性。

儘管他們的心痛可以理解,但扣留藥物並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既不是愛,也不是憐憫。作爲安慰,我們可以讓家屬看看十字架上的盜賊(路 23:39-43),耶穌在臨死前邀請他進入自己的國度。我們可以向他們確保,無論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或認知能力如何,聖靈都能在他的心中做工,主能使他所揀選的人都歸於祂自己(弗 1:3-7)。福音的好消息宣告,救恩不取決於我們,而是取決於上帝的恩典——祂能將祂所願意的每一顆心從石心變爲肉心(結 36:26)。

最重要的是,當家人們與臨終關懷中的親人並肩而行時,他們向親人以及周圍的護理人員展示了基督的品格。

與他人同生共死,就是以我們被刺傷的救主先愛我們的那種犧牲的、靈魂疲憊的方式去愛(太 26:38;約 13:34-35;約壹 4:19)。這就是與哀哭的人同哭(羅 12:15),擔當彼此的重擔(加 6:2)。也許是透過在黑暗中聽到的一首讚美詩,也許是輕輕的愛撫,給所愛之人一個具體的提醒——上帝的慈愛永遠長存(詩 107:1)。在基督裡,沒有什麼(哪怕是死亡)能把祂所愛之人從祂手中奪去(羅 8:38-39)。


譯:北落師門;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at to Expect When a Loved One Enters Hospice.

Kathryn Butler(凱瑟琳·巴特勒)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也是一名外傷急重症中心的外科醫生,最近她離開了臨床實習,在家教育她的孩子。她曾經爲「渴慕神」和《今日基督教》撰寫文章,她也寫了本關於透過基督信仰的視角看生命末期看護的書:《生死之間》(Between Life and Death),於2019年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發行。
標籤
臨終關懷
瀕死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