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的超級碗比賽期間,「He Gets Us」(意爲「他懂我們」)活動播出了兩則宣傳耶穌的電視廣告:《像孩子一樣》和《愛你的敵人》。
實際上,這個組織的類似廣告已經播放了一年多,此前也出現在格萊美頒獎典禮和NCAA瘋狂三月(NCAA March Madness)籃球賽期間。但是在超級碗的播出讓他們獲得了更多關注和審視。在過去一個月裡,這個廣告活動收到了來自世俗媒體以及左右翼基督徒的不少批評。
根據該活動的網站介紹,「『他懂我們』是一項運動,旨在讓人們重新認識聖經中的耶穌,以及他那令人困惑的愛與寬恕。我們相信耶穌的言行和生平對現今的生活仍然具有意義,能爲更美好的未來帶來希望。」
這個活動由一個名爲「Servant Foundation」(僕人基金會,又稱「印記基金會」The Signatry)的501(c)(3)非營利組織發起。根據稅務文件顯示,印記基金會的存在目的是「激發、促進革命性的、符合聖經的慷慨行爲」。
有趣的是,「他懂我們」活並沒有列出組織的信仰告白。相反,他們表示每個參與的教會或事工都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同時,他們普遍認可《洛桑信約》能反映這個運動的精神和意圖,與「他懂我們」活合作的教會也都認同這份公約。(《洛桑信約》是 1974 年主要由英國福音派牧師約翰·斯托特撰寫的文件,它確認了福音派教義的基本原則,並推動全球基督教福音傳播。)
這些廣告播出後,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並非「耶穌是誰」,而是「誰在給這個廣告活動提供資金?」
答案是:這項活動直接由印記基金會資助,這是一家管理捐贈者建議基金的機構。該基金會成立於 2020 年,其宗旨是「將神的財富與神的工人連接起來」。到目前爲止,基金會已經向超過 12,000 個非營利組織和宗教機構提供了逾 40 億美元的資助。基金會的願景是「爲最後一個宣教士開出最後一張支票,讓他們能夠接觸到最後一個未得之民,使最後一個人也能聽到福音」。
捐贈人建議基金(Donor Advised Fund)可以理解爲一種專門用於支持慈善組織的慈善投資帳戶。與傳統慈善基金會相比,這種基金更容易建立和管理。同時,資金分配給慈善機構時,也不需要向接受方披露捐贈者信息。
正因爲這種匿名機制,「他懂我們」活動的捐贈者名單並未公開。不過,在去年 11 月,手工藝品連鎖店「好百貨」(Hobby Lobby)的億萬富翁聯合創始人、聖經博物館創建者戴維·格林(David Green)在脫口秀主持人格倫·貝克(Glenn Beck)的節目中透露,他的家族在資助這些廣告。
據製作這些廣告的營銷公司Haven的總裁傑森·範德格朗德(Jason Vanderground)表示,該活動「希望發起一場運動,將聖經中的耶穌形像置於我們文化的核心位置」。
這些廣告旨在引導人們訪問活動官網。在網站上,訪客可以閱讀十幾篇文章,觀看更多視頻,還能獲得免費周邊商品(「無需付費,用愛支付。每份訂單可以選擇一件T恤、一枚貼紙和一頂帽子」)。網站還鼓勵訪客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參與行動:
第一、了解耶穌。網站提供了五個爲期七天的聖經閱讀計劃,其中包括一個名爲「耶穌說他是誰」的主題。每天的閱讀內容包含一篇 300-400 字的文章和一段福音書中的經文。
第二、建立聯繫。這項行動提供兩個選擇:
第三、發送短信獲取禱告或正向鼓勵。訪客只需向網站列出的號碼發送「prayer」(禱告)或「positivity」(正向)字樣的短信,就會有志願者聯繫他們,「爲其禱告或發送一些鼓勵的話」。
在該組織的網站上,有一個頁面專門回答「這是一個讓我去教會的活動嗎?」。雖然主辦單位表示這並非活動的目的,但在「採取行動」欄目中確實會將訪客與地方教會的志願者聯繫起來。在他們的支持網站「He Gets Us Partners」上也提到,這個活動「現在已經成爲地方教會參與對話的一個機會」。
該活動已經與多個福音派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聖經應用程序YouVersion、惠頓學院葛培理中心(Wheaton College Billy Graham Center)和《相關》(Relevant)雜誌。他們還使用了Gloo平台,這是一個「爲地方教會提供安全便捷的方式與訪客建立聯繫」的工具。
這個活動同時收到了來自政治和神學領域左右兩派的批評聲音。
政治和神學左派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認爲該活動在推廣一個「非政治化的耶穌」形像;二是不滿活動背後有保守派福音人士的支持和資助,特別是據CNN報導,這些人與「反LGBT和反墮胎法律有關聯」。而政治右派則批評該活動過於「覺醒」,因爲活動使用了一些在某些圈子被視爲左翼政治議程的詞彙,比如「正義」「難民」和「包容」等。
從保守派的神學角度來看,他們主要批評活動沒有直接宣稱耶穌是神,也沒有對福音進行明確闡釋。例如,評論家娜塔莎·克雷恩(Natasha Crain)就表示:「如果脫離了耶穌的身份背景,單說他『懂我們』,這毫無意義。」
活動的支出規模也引發了質疑。僅超級碗廣告一項,"He Gets Us"就花費了 2000 萬美元。該組織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約 10 億美元用於這項活動。
人們對這個活動的看法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關鍵在於如何權衡這些因素的重要性。
比如,該活動宣稱「我們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更不是任何形式的政治組織。」然而,從網上截然相反的反應來看,你可能會覺得「他懂我們」像是右翼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在傳播左翼覺醒信息的一個陰謀。
資源使用效率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該組織投入了鉅額資金,人們不禁會問,這 10 億美元的「神的財富」是否可以用在更有效的福音事工上。
但最值得關注的是你對「福音預工」的態度。如果我們把傳福音定義爲宣講福音信息,那麼福音預工就是爲人們理解福音信息做準備的討論。傳福音是分享關於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神的大能會拯救所有信他的人,每個人都應當離開罪惡來跟隨他。而「福音預工」是向那些聽說過耶穌的名字,但對他的身份、使命和意義毫無了解的人,解釋耶穌是誰。
「他懂我們」因爲未能充分傳福音而受到批評。但如果從福音預工的角度來評判,或許會更加公允。例如,他們著重展現耶穌易於理解的一面——他的人性,以此激發人們對耶穌這位神人的興趣。在他們的合作伙伴網站上,他們簡明扼要地解釋了他們的方法:
我們相信耶穌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我們的媒體信息有意關注他的人性,因爲我們發現這樣能引起最廣泛受眾的共鳴。我們只是邀請人們思考:如果更多人效法他的榜樣,事情會有什麼不同?然後,我們發出邀請,讓人進一步了解和參與。我們也爲任何願意的人提供機會,通過我們的合作伙伴更深入地了解耶穌。
基於這些標準,我們可以思考:關注耶穌的人性是否是一種有效的福音預工方式?在當今文化背景下,「效法他的榜樣」是否足以激發人們進一步了解他的興趣?此外,把人們引導到教會和阿爾法線上小組,是否是幫助對耶穌感興趣的人接觸福音的合適下一步?
無論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如何,我們都應該公平和寬容地評判這個活動。儘管他們的方式可能存在缺陷,但活動背後的人是正統的福音派基督徒,他們在努力引導人們認識耶穌。
在我們匆忙否定他們的努力之前,應該記住耶穌對門徒說的話。當門徒試圖阻止一個不屬於他們群體的人奉耶穌的名趕鬼時,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爲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可 9:39-40)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FAQs: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He Gets Us』 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