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工作
流水線上的人性尊嚴
2022-06-02
—— Sarah Eekhoff Zylstra

聽起來有點凡爾賽,CNN居然問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失業率是不是太低了?」

《紐約時報》也不甘示弱地給出這樣的標題:「失業率還能降到多低?」

2018年5月,全美失業率降至18年來的最低點3.9%。愛荷華州的情況甚至更好,達到了2.5%。而在得梅因(Des Moines)東南約45分鐘車程的馬里昂縣(Marion County),失業率甚至降到了2%。

但是,低失業率、孩子們都能得到上大學的機會,以及一種對製造業的錯誤理解(流水線工人不需要技能或教育),合在一起正在對馬里昂縣的製造業造成嚴重破壞。

「我們現在有106個職位空缺,」維梅爾公司(Vermeer Corporation)外聯和社區關係經理泰瑞·沃斯(Teri Vos)這樣說。

維梅爾公司的產品是大型農業和工業設備,例如打包機、定向鑽和堆肥機。其經營者是一個認真對待信仰和工作的基督徒家族,面對困境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填補這些職位空缺。

因爲問題不僅僅是缺乏工人,這也是一個缺乏培訓的問題。

「今天的製造業不是我父親那時候的製造業,」維梅爾公司董事會主席瑪麗·安德里加(Mary Andringa)說,她的父親加里·維梅爾(Gary Vermeer)在1948年發明馬車升降機後創辦了這家公司。「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技術。」 

到目前爲止,維梅爾的員工一直在默默地邊幹邊學,在新技術到來時接受培訓。但社會上卻仍然對流水線工作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爲認爲製造業是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夢想的是一個大學學位,而不是在流水線上的一個工位。

這樣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維梅爾,全國範圍內都是這樣,從2000年到2016年,沒有獲得高中學歷的人在製造業(定義爲以使用動力驅動機器爲特徵的工廠、車間或磨坊)的就業率下降了46%。與此同時,擁有副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的人工作機會卻增加了。

「可以說,對就業不足的美國工人幫助最大的是再培訓,使他們的技能符合美國工廠中薪酬較高的工作要求,」《紐約客》雜誌這樣指出

維梅爾公司的領導層認爲,或者在高中畢業生花費數萬美元接受他們可能不需要的大學教育之前,直接給他們提供技能培訓。這些商業領袖的夢想並不僅僅是填補那106個空缺的工作崗位,而是讓製造業的工作回歸尊嚴。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上帝賦予的獨特技能和天賦,」 安德里加說。「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人們達到他們的最佳狀態。」 

這就是爲什麼維梅爾公司爲流水線工人提供繼續教育課程。這就是爲什麼他們盡可能地從內部提拔員工。這也是爲什麼他們剛剛推出了全國第一個在高中階段就註冊加入的製造業焊接學徒計劃。這個爲期兩年的計劃從高中三年級開始,學生們會在另一名焊工的監督和指導下,在維梅爾工作,並獲得報酬。這種經驗將被計入當地社區大學的兩年制文憑課程,學生可以在高中畢業後直接入讀該社區大學。 

這看起來是對當下困境一個完美、顯而易見的答案,讓人回想起過去的鐵匠鋪和鐘錶店,與之不同的是這次有了美國焊接協會的官方證書和得梅因地區社區大學的文憑。

它似乎也可以在其他地方複製——也許它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維梅爾的問題。至少,愛荷華州希望複製這個項目。該項目是整個州的一個實驗。也許還可以推廣到整個國家。負責愛荷華州長STEM諮詢委員會的傑夫·維爾德(Jeff Weld)曾委託維梅爾試行該項目,他後來擔任了川普的STEM教育高級政策顧問。

「我們打算爲工程技術人員開發同樣的項目,而正在與我們合作的職業學院也在計劃增加護理和烹飪方面的學徒,」沃斯說。「誰知道呢,或許這一項目能有更大的發展。」

事實上,她知道這個方向可行:「開始有成年人問我們:『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報名?』這絕對是我們已經在探索的事情。我們認爲它是可行的。」

在維梅爾策劃這一該項目的過程中,他們的做事方式和他們做其他項目的方法一致,那就是30多年前當被問及是否要用她父親的基督信仰來管理公司時,安德里加所總結的4P原則。

改革宗信仰根基

加里·維梅爾的改革宗根基很深:他於1918年出生在愛荷華州佩拉(Pella, Iowa)這個荷蘭人定居的小鎮上。他像他的父親一樣務農,但更多地是修修補補。他25歲時發明了馬車升降設備,這使他一舉進入製造業。公司隨後爲農民和其他依靠戶外活動謀生的人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發明,包括自走式灌溉系統、樹鏟(第一台挖掘和運輸大樹的機器)和乾草打包機。

加里還在教會中積極服事——他參與了教會1955年的植堂,並導演戲劇來爲植堂籌款——其第一部戲劇是《漢斯·布林克》(Hans Brinker)。

他所屬的宗派——荷蘭改革宗——長期以來一直宣揚一種整體性信仰和工作哲學。

教會網站上這樣寫著:「我們要避免聖俗二分,鼓勵人類活動任何領域上的努力:藝術、媒體、出版、法律、教育、勞工關係、護理、農業、商業、社會正義和政治。」

因此,加里(以及他的兄弟和他的表弟,也是維梅爾早期的經理們)將他們的信仰帶到了工作中,高度關注對員工和客戶的關懷,開發優秀的產品,並在財務管理上忠心。十年後,他們投入公司年度利潤的一個比例比成立了維梅爾慈善基金會。此後,該基金會向當地醫院、基督教教育和救災等事業捐贈了數百萬美元。

到20世紀80年代初,加里的孩子們開始接管公司的管理。

「有一個員工對我說,『我們知道你爸爸是怎麼管理的。但你們這些孩子能做好嗎?」 安德里加回憶道。

傳遞忠心的工作

安德里加不喜歡把維梅爾稱爲一家「主內公司」,她說:「我認爲你永遠不能說一個企業是『主內』的,它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經營實體。」相反,她和她的家人試圖「按照聖經的原則進行管理」。

安德里加曾是一名教師(教幼兒園和學前班),而且她聽過很多講道。所以她用了一個容易記住的縮寫來形容維梅爾的基本價值觀:原則(principle)、人(people)、產品(product)和利潤(profit)。

她承認,其中三個來自李·艾柯卡(Lee Iacocca)。她剛剛讀了他的自傳。但安德里加的總結有一個不同的角度——每一個P都聯繫到了聖經。

「原則」是指誠實、良好的管理,以及你要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等道德標準。「人」意味著重視每一個人——僱員、老闆、客戶——都有獨特的恩賜和天賦,都應當得到發展。「產品」意味著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爲世界帶來改變。而「利潤」意味著慷慨解囊,將資源重新投入到公司的財務穩定中。

這些不僅僅是在員工入職培訓時說的漂亮話,也不是爲了向經銷商保證誠信的場面話。在總結出這「四項基本原則」之前,加里就已經將這四項原則納入了維梅爾公司的實際運作中,公司已經用了足夠的時間——70年——來探索它們的含義。

信仰與工作的結合

維梅爾爲追求實現「四P」而採用的方法幾乎多到無法一一列舉。當你認爲你已經做到的時候,有人又想起了另一個問題。

該公司在其產品和服務中追求創新和誠信。(安德里加說:「我們永遠不會推出垃圾產品。」)由於大部分機械都與物理環境有關——鑽孔、挖溝、處理岩石、泥土和樹木——維梅爾在負責任地設計設備和向環境保護事業基金會捐贈資金等方面都強調了對創造的關懷。

維梅爾最好的發明是爲了滿足他們認識的人的需要而創造的。加里開辦公司是爲了幫助該地區的農民,他們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把玉米從馬車上運走。他發明了乾草打包機,以幫助一個無法爲他的奶牛業務找到足夠僱工的朋友。當意大利的一位客戶需要將岩石地改造成葡萄園時,該公司想出了一種地表挖掘機。

公司的領導層也「不遺餘力地照顧他們的員工」,沃斯說。維梅爾定期爲員工舉辦聚會(有食物的家庭式聚會,有時還有寵物園和充氣玩具),但它的關懷還有更實際的方面。它在廠區建立了一個健康診所和藥房,員工可以廉價而方便地就診買藥。它增加了一個早教中心,員工可以在那裡放下孩子,然後在休息時跑過去給孩子餵奶或和大孩子一起吃午飯。

維梅爾還鼓勵員工在401(k)計劃中儲蓄,並有公司匹配投入。員工可以通過捐款來幫助其他有經濟困難的團隊成員,通過志願服務時間獲得報酬,並要求維梅爾基金會爲他們所參與的慈善團體提供捐助。

「有時,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和維梅爾表明他們關心員工的獨特方式使得一個人說,『嘿,這家公司有一點與眾不同,』」沃斯說。「這打開了信仰對話的大門。此外,維梅爾在回饋社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支持教會到學校等不同的宣教項目,所有這些都很快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無論他們是否熟悉基督教。很快他們就想更多地了解它。」

對於那些確實想知道答案的人,維梅爾提供了一個容易獲得答案的途徑。

廠牧

凱文·格萊塞納(Kevin Glesener)說:「我是這個職位的先驅,」他在2007年回應了維梅爾的第一個聘牧廣告。他是一個福音派聯合衛理公會基督徒(「我可能在改革宗教會講過的道比在衛理公會教會要多。」)。1992年,當他來到愛荷華州附近的一個小鎮上一個正在萎縮的衛理公會服事時,該教會的出席者從90人躍升至300多人。(他笑著說:「我們都快被擠爆了。我們有一些小組不得不在壁櫥的位置聚會。」)

他最喜歡的部分是一對一門訓,所以當他結束在教會的15年工作時,維梅爾廠牧的工作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他很感激得到這份工作,因爲他沒有任何正式牧師經驗,當然維梅爾也沒有任何關於這個職位的經驗。

格萊塞納說:「我是按照泰森食品公司的模式來做這個項目的。」該公司在2000年開始了他們的廠牧職位,「在這裡工作了幾年後,我感到疲憊不堪,不知所措。」

這並不是說泰森不是好榜樣,恰恰相反。

這項工作的基礎是談話,所以泰森的廠牧保持一個固定的時間表(「每週在某個時間到某個工廠」),並記錄他們與誰談話了、在什麼時候談話。這爲原本不穩定和模糊的職位提供了結構和責任。

照著這樣做也非常有效。在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了解人們的名字,並詢問家庭成員的情況後,格萊塞納贏得了維梅爾3000名員工的信任。他們開始請他爲他們禱告,向他徵求意見,請他主持他們的婚禮,還請他主持他們的葬禮。

「兩年後,我每週工作60至80個小時,而且有健康問題,」 格萊塞納說。「這是我不堪重負的原因。」"

維爾梅爾在2010年聘請了第二位廠牧,2014年聘請了第三位。今年,他們將在南卡羅來納州和南達科他州的工廠僱傭第四位廠牧,同時還有其他的兼職廠牧。

安德里加說:「每個月,我們的廠牧們都會與800到1000人進行個人的、保密的教牧性討論。因爲流水線是三班倒的,廠牧們要確保每個班次都有人在崗。他們會出現在醫院的病床前,在離婚訴訟中,在監獄裡。有人會希望他們提供財務建議和婚姻諮詢,以及處理家庭成員關係的技巧。」

安德里加說:「這絕對是一種成本。」確實如此,因爲廠牧不能生產可以出售的產品。他們所增加的經濟價值(如果有的話)幾乎不可能計算出來。如果員工能接觸到廠牧,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更高嗎?維梅爾無法得知這一點。

「很難知道有廠牧和沒有廠牧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爲同時發生的變化還有其他方面的。」 安德里加說。但她知道,「讓他們在現場,而不是在電話裡,對我們的員工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她希望,最新的員工也能認同這一點。

關注千禧一代

「每個人都想要一個目標,」沃斯說。「有時人們說千禧一代想要的不只是目的,但我不同意。我認爲所有世代的人都一直想要人生有目的。」

但她確實認爲,千禧一代(到2025年他們將佔勞動力的75%)正在改變人們對職業的思考方式。

她說:「我看到的變化是,活出目標感並不僅僅發生在每週的某一天,或在我生活的某個領域,或在我下班回家的時候。有一種新的融合感,這種目的感必須成爲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這不再是我們額外留出時間來做的事情了。」

所以維梅爾不得不闡明企業的目的,她說。這並不是說他們以前沒有目的(「任何製造業公司都可能在做一些事情來滿足需求」),但現在他們正在大聲地宣佈自己的目的。

「我們有一個巨大的黃鐵機械產品線,」沃斯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談論如何建立客戶關係、做大工程。但現在我們要更進一步,分享這些機器爲改變世界所做的事情。」

挖溝機幫助把清潔的水帶到偏遠的村莊,飼草設備幫助農民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土地。鑽機使偏遠地區的教室能夠接入互聯網。

她說:「我們真的有意與我們的團隊成員分享這些故事,所以他們知道他們放在機器上的焊縫將走出大門,進入世界,並可能真正改變某個地方整個社區的生活。」建立聯繫並不一定很困難。我們只是必須有意記住我們爲什麼在這裡。

目的明確的學徒

沃斯用同樣的方向來思考新的學徒計劃,包括製造業如何會因爲工人太少而關門。這一結局的可能原因是低失業率,但另一部分來自於對職業和成功的錯誤認識。

「我們很多人——無論是作爲學生自己還是作爲父母——都推崇四年制學位,」沃斯說。她是對的。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已經從1940年4.6%的美國人上升到2016年的33%。

「似乎如果你沒有一個四年制的學位,你就不可能成功,」她說。「而這確實對勞動力產生了影響。突然間,你有一天醒來說,『我們的技術工人都到哪裡去了?』」

她看到那些在大學裡花了時間和金錢的學生,卻發現他們的技能和激情在其他地方。「我們所在的地區有一些高中生,他們知道四年制學位不適合他們,但他們有時會有點茫然,」她說。「他們當時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維梅爾的學徒計劃提供了一種在高中畢業後有目的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方法。高中生現在可以遵循一條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設計的道路,而不是跌跌撞撞地進入一個製造業工作。

這種方法包括與經驗豐富的焊工進行一對一的學習,獲得美國焊接協會的官方認證,以及兩年的通識文憑學位,這些正在爲一份遭到忽視的工作重新賦予尊嚴。

維梅爾對製造業尊嚴的強調已經在全州蔓延。安德里加是愛荷華州商業委員會的主席,並在愛荷華州長吉姆·雷諾茲(Kim Reynolds)的「爲愛荷華州的未來做好準備」倡議(Future Ready Iowa initiative)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倡議旨在到2025年提供3萬個基於工作的學徒或實習機會。今年春天,該法案在兩院一致通過,儘管一些政治家警告說,拿出雷諾茲要求的1800萬美元可能很困難。

州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它的資源和宣傳,維梅爾的計劃不會走得太遠。維梅爾的第一個學徒報名參加了該計劃時就像阿拉巴馬州的明星四分衛與尼克·薩班簽約一樣,新聞媒體拍下了照片,而州長和美國勞工部長亞歷山大·阿科斯塔(Alexander Acosta)則在一旁觀看。

「勞工部、教育部和州長都對夥伴關係和合作產生了興趣,」沃斯說。「過去幾年發展學徒制很有挑戰,但現在已經有了可實現的成果,因爲我們被要求成爲該州啓動的試點,並有資源投入到這個方面。」

她不想說維梅爾正在領導全國的學徒制努力。但她肯定在參與。

「我們正在努力成爲關於從高中開始的管道的獨特或原創的思考者,」沃斯說。「成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和規模。這是我們在這裡更經常進行的對話。……所有工作都有尊嚴。」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Finding Dignity on the Assembly Line.

Sarah Eekhoff Zylstra(沙拉·茨爾察)是福音聯盟的資深作家,於西北大學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
標籤
信仰
尊嚴
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