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指甲》和《初見傾心》:好萊塢對婚姻焦慮症的回答
2024-01-08
—— Brett McCracken

當代西方年輕人推遲結婚的比率創下新高。原因很多,我觀察到的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很焦慮,這種焦慮讓他們卻步不前,約會(尤其是婚姻)令他們望之生畏,而不是心嚮往之。事實上,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70% 的 Z 世代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感情生活壓力很大。

這是一代人的焦慮:他們打小開始就一直聽人說「半數婚姻以離婚收場」,可這個不祥的統計數據並不準確。這焦慮來自性革命以及由此導致的性扭曲和性別混亂。錯失恐懼症(FOMO)和承諾恐懼症來自一個充滿無限選擇、無限干擾、無限比較的數字世界。你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找對了人,是否還有更合適的。

超級個人化的約會應用程序提高了人們對算法驗證過的「完美匹配」的期望和隨之而來的焦慮。社交媒體和網絡色情嚴重破壞了約會過程,因爲它們除了讓人指望對方有完美的身材相貌,還提供無處不在的誘惑,結果是男女雙方對如何處理現實生活中的親密關係感到焦慮。

面對這種關係焦慮,Z 世代中的許多人(尤其是男性)選擇放棄約會。另一些人則(不明智地)選擇同居而不是結婚,或者接受「搭子」(#situationship——不是戀人,賽過朋友,關係發展「看情況」——譯註)這樣的新約會方式來盡量降低風險。這種不明不白的關係可以「解決」對伴侶的某種需求,但雙方彼此沒有承諾,也不會覺得一定要「有所發展」。

最近有兩部電影,一部是 Apple TV 的《指甲》(Fingernails),另一部是 Netflix 的《初見傾心》(Love at First Sight),這兩部電影凸顯了我們對約會和婚姻的文化焦慮。這兩部電影在基調、類型和風格上各不相同,但都是對現代愛情的「浪漫」探索,揭示了後基督教文化如何嘗試解決對忠貞不渝之愛渴望害怕之間的矛盾。

《指甲》:科學能給情侶帶來確定性嗎?

《指甲》這部影片,部分是個科幻思想實驗,部分是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式的超現實主義模仿。影片的前提假設有種新的科學測試可以確定情侶是否相愛,可以說,這個前提比整個敘事更有趣。

影片由克里斯托斯·尼庫(Christos Nikou)執導,講述了一對約會很長時間的情侶安娜(傑西·巴克利 [Jessie Buckley] 飾)和瑞安(傑里米·艾倫·懷特 [Jeremy Allen White] 飾)接受了這項測試(需要拔掉指甲),得到了「100% 正面」的結果。

參加測試的情侶都知道有風險。負面結果——可能是0%(雙方都不愛對方)或者50%(一方愛而另一方不愛)——幾乎必然導致分手。另一方面,正面結果可以讓雙方更有把握地認定他們的愛是真實的,他們的關係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然而,儘管測試「驗證」了安娜和瑞安的愛情,但當安娜開始爲另一個男人——同事阿米爾(裡茲·艾哈邁德 [Riz Ahmed] 飾)所吸引時,她就不那麼確定和瑞安的關係了。

這部影片的愚蠢概念傳達了一種真實的文化焦慮——給人一種宿命論感覺,認爲無論人如何努力,婚姻關係必定脆弱且危險,半數會以離婚告終。「真愛」的不確定讓人崩潰。但是,如果可以通過科學測試來提供客觀的保證呢?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呢?

在整部電影中,廣告海報大誇特誇「測試」的好處:

  • 「愛,再沒有風險。」
  • 「專家同意:科學驗證過的愛,離婚率更低。」
  • 「不再猶豫不定。不再徘徊不前。不再有離婚。今天就來測試。」

影片一開始,安娜和萊恩就談到了亞當和夏娃這對歷史上的第一對情侶,他們對禁忌知識的渴望導致了他們的墮落。從這個框架來看影片很合適,對那些不願意與不合適的人一起生活的情侶來說,「測試」爲他們提供了答案。然而,就像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 3)而受苦,安娜和萊恩最終也因爲新發現的知識而遭受更多的痛苦。

最後,《指甲》(因語言粗俗被評爲 R 級)得出結論:愛一個人必定不安全而且痛苦(影片最後一句話是「這會讓人非常傷心」)。不管哪種「愛情驗證」的科學證明都無法改變我們詭詐、壞到極處(耶 17:9)的本質。現代情侶不知道自己無法預知的激情會把自己帶到哪裡去,他們百般無奈,而這部暗淡、緩慢的影片沒有給他們的關係焦慮帶來任何希望。

影片質疑通過經驗「測試」來保證愛情的做法(這與約會軟件的算法和合適性問卷這些嘗試過的方法相差無幾)是否可行。就算這種質疑是對的,然而,就此認爲信實、堅定不移的愛情一概不可能也是錯的。你不會「墮入」或「墮出」忠心的愛情;因爲它建立在雙方刻意、自律、「無論好壞」的選擇之上。它的基石是堅固的盟約,而不是經不起推敲的合適性問卷測試。

《初見傾心》:「命運」真的能讓情侶對關係有信心嗎?

真誠的《初見傾心》不同於玩世不恭的《指甲》。這部感人至深的愛情喜劇 9 月份剛推出,就一舉榮登 Netflix 網站榜首。它雖然有點俗套,但在表演和編劇上都比大多數「賀曼公式」類型的作品要好得多。

本片由凡妮莎·卡斯威爾(Vanessa Caswill) 執導,講述了兩名大學生哈德利(Hadley, Haley Lu Richardson 飾)和奧利弗(Oliver,Ben Hardy 飾)在從紐約飛往倫敦的跨大西洋航班上偶然相逢的故事。故事改編自 2013 年的一本青少年小說,二人心靈碰撞,火花不斷,情節一如讀者所想的那樣發展,當中不乏一些小轉折,讓原本單薄的角色變得有深度。

如果說在《指甲》中,解決當代約會和婚姻焦慮的辦法是通過科學手段「測試」雙方是否合適,那麼在《初見傾心》中,解決焦慮的答案則是相信冥冥之中的天意用無法預料的方式將生命編織在一起。影片一開始,一位全知全能的旁白者(賈梅拉·賈米爾 [Jameela Jamil] 飾)說道:「這不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命運的故事」。敘述者在影片中以不同的角色形像出現——他就像一位守護天使,在關鍵時刻介入,撮合哈德莉和奧利弗到一起。

爲什麼《初見傾心》(因帶點粗話而被定爲 PG-13 級)如此受歡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爲它像每部老套的愛情喜劇一樣,滿足了人渴望實現願望的幻想。但是,影片著重強調命運或天意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基本就是第三主角),在現代人遭遇關係焦慮的時刻,這種想法格外令人欣慰。

在約會世界裡,許多單身男女感到困頓、恐懼,無法做出承諾,因此,相信有一股更高的力量在幕後操縱你的愛情故事,這種想法很有吸引力。《指甲》中正面的測試結果緩解了情侶的焦慮,同樣,《初見傾心》中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巧合幫助哈德莉和奧利弗(他們對愛情和婚姻同樣有自己的焦慮)確信他們的關係「命中注定」。

在這兩部電影中,個人決定完全自己做主的壓力(「找對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全靠我自己」)爲某種帶來信心和確定的外部力量所緩解。這一代人對浪漫苦思苦想,到頭來只想簡簡單單地去愛,這部影片與流行的相親節目,如《猶太媒婆》(Jewish Matchmaking)和《印度媒婆》(Indian Matchmaking)一樣,很合年輕人的口味。

《初見傾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影片在第三幕挑戰了受害者敘事,開始強調個人選擇:實實在在、冒點風險來追求對方。儘管命運在影片中發揮著作用,但奧利弗和哈德莉仍然必須做出選擇

因此,影片最後時刻,奧利弗像傳統男主角一樣主動出擊,追求女孩。觀眾之所以喜歡這個套路,是因爲真愛就是如此:主動追求心愛之人,而不是閉門哀嘆愛情不受自己控制。愛情不是被動的偶然。它也不源自感情的確定性(感情有確定性嗎?)愛是一種選擇。

《初見傾心》在最後的旁白中講到,奧利弗和哈德莉婚姻美滿,長達 58 年之久,還生了一個女兒。然而,「如果不是一次錯過的航班、一根斷了的安全帶,還有每天都選擇去愛,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影片的結尾不是傳統的」劇終「字樣,而打上了「開始」。無論這對情侶是如何走到一起的,親密關係的耕耘才剛剛開始。

關係不定,盼望永恆

這兩部片子表達了現代文化如何看待當今青年人的渴望及許多共同的問題。

一項調查發現,渴望婚姻的單身男女,不結婚的頭兩個原因是「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和「還沒有準備好做出承諾」。我和妻子在門訓年輕情侶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困擾普遍存在。鑑於 Z 世代的年輕人通常都傾向於規避風險,並且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掙扎,約會和婚姻的高風險讓他們感到焦慮也就不足爲奇了。

那麼,教會應該如何輔導這一代人走出約會困境和對婚姻的恐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婚姻一個更積極、更美好、更符合聖經的願景——揭開婚姻如同童話一般美好的神祕面紗,卸掉沉重的期望(必須完美契合、找到「那一個「)。我們輔導情侶時,會經常重溫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和凱西·凱勒(Kathy Keller)在《婚姻的意義》(The Meaning of Marriage)中智慧的話語——尤其是他們不認爲有「靈魂伴侶」這一點。他們堅信婚姻是聖潔、無私的,不是用來滿足自己私慾的。

單身人士和約會情侶也應該與有美好婚姻見證的基督徒夫妻多在一起,地方教會中最能培養這樣的友情。在一個跨代教會社區中,單身者可以見證基督徒的婚姻,這些婚姻可能會時不時地遇到坎坷,但不會瓦解;他們也可以親眼目睹這些夫婦在壓力、困難、甚至感覺「不般配」的情況下,依然不離不棄。這些例子表明,在基督裡的愛情和婚姻沒有好萊塢讓我們相信的那麼脆弱。

像《指甲》和《初見傾心》這樣的電影,也許會偶然發現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超驗真理(後一部電影尤其如此)。但它們也常常表達並延續了這個時代的困惑,看後讓觀眾更加孤獨,對自己的浪漫夢想更加不抱希望。然而,在一個由聖經和基督之愛所塑造的教會裡,我們讚美符合聖經教導的婚姻,甚至鼓勵這樣的婚姻,這樣的教會可以成爲迷茫中的指南針,時代焦慮中的盼望港灣。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Fingernails' and 'Love at First Sight': Hollywood's Answers for Marriage Anxiety.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愛情,婚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