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爲聖潔和盼望,被呼召去受苦和喜樂
2018-09-10
—— John Piper

羅馬書5:1-8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爲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爲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爲罪人死。爲義人死,是少有的;爲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爲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我希望接下來四周的信息,能幫助大家做好爲基督受苦的準備。提到準備爲基督受苦的原因,一個是聖經如此教導,我們就要如此預備,另一個是當今的處境,叫我們做好這樣的預備。

做好準備迎接患難

大衛·巴雷特(David Barrett)是位宣教學者,編輯出版過《牛津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Oxford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他每年都要出版一份關於全球基督教運動及其狀況的報告,並且會提出一些關於2000年時事情將會如何的預測。他在今年的更新資料中報告說,1980年,全世界大約有27萬基督徒殉道。今年這個數字可能是30萬8千人,到了2000年,他預計會達到50萬人。1 這些人喪失生命,或多或少與他們的基督教信仰有關。

今天,索馬里成千上萬的基督徒正在被一些敵對的宗教派系隔離和餓死。在尼日利亞,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到了非常危險的爆炸邊緣。許多其它國家裡,數以千萬計的信徒時刻面臨騷擾和逮捕的危險。

在我國,世俗社會中尤其是精英們和媒體人,對於福音派的教會,對於我們堅守的公義良善,也越來越敵視。憲法第一修正案本是爲了保護宗教信仰自由,近來都被那些世俗的反教人士嚴重扭曲,以政教分離爲藉口,把該法令作爲迫害基督教的工具。說不定將來會有某些法官出來辯解說,給基督教的教堂建築提供來自於政府的公共服務,比如供水供電和污水排放,都是違背憲法原則的,也是用政府的資源和規章制度去支持宗教事務。

在紐約州的巴發羅市(Buffalo, New York),和平的親生命派(pro-life)人士(他們看重保護胎兒的生命,反對墮胎等等。——譯者注),僅僅因爲在公共場合禱告,就會遭到那些支持墮胎者暴力攻擊,就是這樣,警察不但不保護這些和平示威者,反而將他們抓捕和定罪。

一些著名的娛樂界人士公開褻瀆糟蹋耶穌的聖名,幾十年前這會遭到公眾的強烈抵制和斥責,而今天,人們對此已經司空見慣、置若罔聞了。

大使命的代價

這意味著,今後做個基督徒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多。並且,爲完成大使命,有些人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並且歷來都有。一千八百年前的特土良說過,「我們(基督徒)每一次被你們踩倒在腳下的時候,就成倍地增長;基督徒的鮮血就如同種子一般」(《護教學》Apologeticus)。其後兩百年,聖耶柔米也這麼說,「基督的教會建造起來,是藉著她自己的鮮血,而不是別人的血;是靠著忍受各樣的暴行和侮辱,而不是去製造暴行。逼迫使教會增長;殉道給教會戴上了冠冕」(《書信》Letter,82頁)。

今天,我們多多指責那些對福音緊閉國門的國家,卻幾乎完全喪失了上帝對宣教的看法——錯以爲宣教是一件輕鬆和安全的事情。對那些已經認識到福音傳播很可能面對逼迫、牢獄之災、甚至死亡的人來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關閉的國門。而耶穌早就明明白白地說了,這些艱難是必然會有的。「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爲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太24:9)。「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20)。

除非我們在福音傳播上,回歸上帝的視角,就不會在他恩典之得勝計劃中享受喜樂。

要在宣教和社會公義上全然順服上帝,都要付出代價,從前這樣,今後還會這樣。尼日利亞一個叫眠谷的小村裡(Miango, Nigeria),有一間由宣教機構SIM建立的客房,以及一間小小的教會,叫可可教堂(Kirk Chapel)。教堂後面一塊不大的墓地裡,共有56座墳墓。其中33座埋葬的,是宣教士的孩子。看那些墓誌銘:「艾瑟爾·阿諾德(Ethyl Arnold): 1928年9月1日–1928年9月2日。」「芭芭拉·司文生(Barbara J. Swanson): 1946年–1952年。」「艾麗·路易斯·維特摩爾(Eileen Louise Whitmoyer): 1952年5月6日–1955年7月3日。」……這就是並不很久遠的歲月裡,許多家庭爲著把福音傳到尼日利亞去,所付出的代價。查爾斯·懷特(Charles White)談及造訪這片墓地的感動時,說了番很有力的話:「他們埋葬在眠谷,理解這個事實的唯一辦法,就是要記得,上帝也照樣把他的兒子埋葬在宣教工場上。」2

而當他使自己的兒子復活後,就呼召教會來跟從他,去走遍「全地」——充滿危險的宣教工場。但是,我們真的願意跟從他嗎?

你如何對待提摩太後書3:12的經文?

兩年前在荷蘭的額米羅市(Ermelo, Holland),安德烈弟兄(Brother Andrew)告訴我一個故事,當時他正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給那裡的十幾位牧師講道。這時走進來一位老朋友,是不久前剛從監獄釋放的羅馬尼亞牧師。安德烈弟兄馬上停下來,知道是該自己好好聆聽的時刻了。

停了好一會兒,這位牧師開口了,「安德烈啊,在荷蘭那邊有牧師坐牢嗎?」「沒有呀,」他回答道。「爲什麼沒有呢?」那位牧師接著問。安德烈弟兄想了想,然後說,「是因爲我們沒有充分利用上帝賜給的所有機會吧。」

接著,那個最難回答的問題來了:「安德烈,你如何處理提摩太後書3:12的經文呢?」安德烈打開聖經,找到那節經文,大聲朗讀道,「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慢慢合上聖經,安德烈說,「弟兄啊,請饒恕我。對這節經文,我們什麼都沒做。」3

我擔心,我們已經「馴服」了敬虔這個概念,使它成爲無關痛癢的中產階級的道德修煉,和遵紀守法的附屬品,像提摩太後書3:12這樣的經文,其真實含義對我們來說已經完全陌生。我認爲,我們許多人根本沒有預備要爲福音受苦。正因爲這樣,我感到自己是被神召喚,要在這四周中好好講述聖經在這方面的教訓,說明上帝今天正在呼召我們去做的,到底是什麼。

聖經中苦難的目的

我的每篇信息,針對苦難的一個目的。我們說苦難是有目的的,因爲很明顯的,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我們爲了義、爲了福音的緣故,有時經歷苦難。比如,「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爲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19;參見,3:17;來12:4-11)。

我意識中這四個關於苦難的目的是:

  1. 道德方面的目的,因爲苦難煉淨了我們的聖潔和盼望(羅5:1-8),
  2. 親近神的目的,因爲在苦難中,我們跟基督的關係變得更加深刻和甜蜜(腓3:7-14),
  3. 宣教方面的目的,因爲上帝呼召我們去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就是藉我們的患難,把基督患難的真實價值顯明(西1:24),
  4. 還有,榮耀方面的目的,因爲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那極重無比的永恆的榮耀(林後4:16-18)。

患難在道德(屬靈)方面的目的

今天我們把重點放在患難之道德(或說屬靈)方面的目的上。上帝命定我們爲福音、爲義而受苦,因爲這會帶來道德層面和屬靈層面的美好果效。

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羅馬書5:3-4,關於這個真理的一段偉大的經文,保羅闡明了因信稱義,藉著耶穌來到上帝施恩的寶座前,以及我們已經站在恩典之中,然後,在5章2節這裡說,我們這些基督徒乃是「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在基督徒的生命當中,帶給我們喜樂的主要因素,就是那份急切的期待——期待看到和分享上帝的榮耀!對於神的榮耀的盼望,正是我們喜樂的源泉。

好,如果那是真的,保羅在3、4兩節繼續說,我們也會因爲那些增加我們盼望的事情歡喜快樂,也合乎邏輯。這裡的思路是:我們從2節末尾神的榮耀所帶來的盼望開始,然後在4節末尾又以盼望結束。其中的要點是:假如我們以盼望爲樂,我們也同樣會以那些帶來盼望的事物爲樂。

是帶給我們盼望?

因此在3、4兩節經文中,這樣來描述這件事,「不但如此(不但是我們能夠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爲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一種被驗證和認可的感覺),老練生盼望。」

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在患難中高興,不是因爲喜歡疼痛、悲慘、窘迫或者麻煩(我們不是受虐狂),而是因爲患難能產生出我們喜愛的東西,比如讓我們有越來越強烈的盼望的感受,就是要借助於「耐心的堅持」才能經歷到的,而且,這經歷還可以讓我們獲得一個被驗證和認可的美好感受。

上帝在他子民患難中的目的

因此這裡的主要教訓是,上帝在他子民的患難中有一個目的,而這個目的跟他們自己勞苦服事的目標(事工項目之目標)往往不同。比如,我們的服事目標或許是,要去使附近的某個城市福音化,目標是那些不去教會的單身人士,或是家住郊區的職場人士,又或是從土耳其來的那些穆斯林移民。但上帝的目標,卻可能是要藉著把某些牧師和宣教士投入監獄,好在他們身上產生出更多的盼望來。當然,上帝所作的要比這豐富得多(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要查考的),不過就這一點,其實已經足夠了。

換句話說,上帝可能根本就不像我們那樣,拼命追求服事的成果和效率。我們看到,保羅被迫一次又一次停下來,去好好地反省,上帝那奇怪的做事方式到底意味著什麼,居然讓他去經歷那些監禁、鞭打、海裡船翻、以及原定計劃的破滅等等。上帝做事怎麼會如此效率低下呢,怎麼會一次又一次讓他的宣教行動受到阻攔呢?這段經文所提供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就是:上帝在拯救失喪者的過程中,也在致力於提高他子民的盼望和聖潔程度。而只有上帝,才知道如何來平衡這兩件事情,使它們以最好的方式成就。

患難的三重果效

下面,我們更具體地來看看,患難帶來的果效是什麼。在3、4節的經文中,明確提到了三個特定的果效。

1. 忍耐

首先,患難生忍耐,或者說,耐心的堅忍。保羅並沒有說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事實上,患難激發出許多人的仇恨、苦毒、惱怒、鬱悶以及抱怨等等。但是,那些擁有基督之靈的人,就不會一直這樣回應了。對於他們來說,患難的果效就是堅忍,因爲聖靈的果子就是忍耐。

這裡我想說的是,只有生命中真正遭遇艱難,特別是爲基督和他的義遭受艱難時,我們才體驗到自己對基督的委身之廣度和深度。除非遭遇艱難時刻,我們不能真切感受和了解,自己是否只是養尊處優的的膚淺基督徒——就如同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所說的(可4:16-17):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爲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因此保羅說,患難的美好果效之一,就是它會在上帝的百姓當中生出耐心的堅持,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使他們在自己的生命裡,能夠看到神的信實,也知道自己真是屬於神的。

2. 老練(被驗證過的品格)

接下來是經文提到的第二個果效(第4節)。「(這個)忍耐生老練。」按照字面意思,希臘文dokimen指的是「被檢驗並且得以確認的那種經歷。」也可以說是「驗收合格」或「被接受和認可。」

這不難理解。假如,當患難來臨時,你能夠堅持對基督的委身和忠誠,而不是轉背逃跑和離棄主,那麼你經歷之後,會有更加強烈的感受,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基督徒,經得起考驗,不是個假冒僞善的人。信靠之樹被壓彎了,卻沒有折斷。你的信心和忠誠經過試驗,被「驗收」了。這就是「老練,」也就是「被驗證過的品格。」你的信心如同金子經過烈火,不但沒有毀壞,而且除去了渣滓,被煉淨了。正如讚美詩《穩當根基》(How Firm a Foundation)所唱的:

雖途中經過如火樣的試煉,
我恩典足夠必定時常供應;
那火焰不能害你是我美意,
爲除淨渣滓將你煉成精金。

(When through fiery trials thy pathway shall lie,
My grace, all sufficient, shall be thy supply
The flame shall not hurt thee, I only design
Thy dross to consume and thy gold to refine.)

這就是患難的第二個果效:我們對基督的效忠,好像金子被煉淨。忍耐產生出這種被驗證的確信。

3. 盼望

第三個果效是從這個被檢測、驗證、煉淨之感受引申出來的。4節後半句說:「老練生盼望。」這就把我們帶回到2節:「我們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基督徒的人生,開始於對上帝在福音裡的應許所懷的盼望,然後,又藉著患難,如同螺旋上升一般,經歷越來越多的盼望。

被驗證過的品格(老練)就產生出更多的盼望,因爲盼望是經過試煉,信仰的真實可靠性得到印證之後,才得以增長的。那些最親密地認識上帝的人,都是同基督一起受過苦的人。那些在盼望上最堅定的人,都是已經被充分試煉的人。那些最誠懇、最認真、最熱切地渴慕榮耀之盼望的人,就是因著各種患難,而被剝奪了現世的舒適和享受的人。

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地有榮耀的盼望

所以,我在這個系列講道一開始就說,對於患難和苦楚,上帝是有目的的,那目的就是要爲著他名的緣故,在他的百姓中製造出忍耐和堅持來;並且藉著它,要來測試、檢驗和煉淨那對於基督之信靠和忠誠的真實性;並且,又藉著那種被驗收之感受,來堅固、加深和強化我們的盼望。

每個教會當然有自己的事工目標(城市中的門徒造就,小組牧養,佈道網絡,反對墮胎,青少年和兒童事工,等等);我們也有遠大的宣教異象,要在2000年之前差派2000人出去;我們有一座龐大建築,有一個高額預算項目,都需要資金。這種種努力中,到底有多少是上帝在他的主權中,會允許我們成就的,我並不確定。但我知道一件事,當我們懷著順服的心來追求實現這些目標時,上帝在我們將會面對的各樣阻攔、沮喪和痛苦、患難中有著同樣重要的目的:忍耐,老練,和你們在神的榮耀當中的盼望。

無論在你生命中,在「計劃層面」上,上帝要達成哪些其他的目的,上文提到的這件事,是他肯定一直在爲你做著的,並且是做在你生命的「心靈層面」上。因此,讓我們跟保羅一起,在榮耀的盼望中,來高興和歡喜,並且即使是在那將要來的患難裡面,也要一直高興和喜樂。


1 《國際宣教研究公報》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vol. 16, no. 1, 1992年1月份, 27頁。

2 查爾斯·懷特(Charles White), 「小小的犧牲」"Small Sacrifices," 《今日基督教》雜誌Christianity Today, vol. 36, no. 7, 1992年6月22日, 33頁。

3 摘錄自前言部分, 赫伯特·施羅斯伯格(Herbert Schlossberg), 《被召受苦,被召得勝》Called to Suffer, Called to Triumph, (Portland: Multnomah Press, 1990年), 9–10頁。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羅馬書
苦難
道德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