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造成性倫理妥協的五大基礎
2022-02-08
—— Brett McCracken

每週,似乎都有新的當代基督徒音樂明星、前基督徒名人、基督教大學畢業生宣佈:他們對基督教的信仰「進化」了,他們如何踏上了一條「信仰解構」之旅,引導他們重估或放棄曾經篤信不疑的信條。當然,其中一些人,經過深思熟慮和「本於信以致於信」的爭戰,最終抵達更持久、更純正的信仰。然而,另一些人則憤世嫉俗、消極回應,最終的結果是放棄信仰。各種各樣的 「問題 」都是他們解構之旅的催化劑,但根據我的經驗,有一個問題最有可能導致整個信仰之塔的倒塌:符合聖經的性倫理。

在當代西方基督教的版圖上,大多數偏離正統信仰的道路都要經過一個人滿爲患的休息區:「LGBTQ+平權 」站。這一站不僅改變了路線,還重繪了整個地圖。當我們忽視、否定或質疑聖經中關於性別的內容時,我們自然而然會去質疑聖經,漸行漸遠,越陷越深,信仰就更加搖搖欲墜。但是眼見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包括手捧聖經在教會長大的「信二代」們,都在邁出這一步,這究竟是爲什麼?

根基不穩

即使條條道路都通向性倫理的底線,其策源地也不盡相同。換個思路也許會有幫助,基督教做了很多身段柔軟的變形,初看溫良無害,實則步步驚心,最終陷基督徒於無原則妥協之境。

據我觀察,在性倫理上玩起漂移的基督徒,解構來解構去,其信仰的根基不外乎下面的一種或幾種。

一、消費主義

也許對基督教最普遍的歪曲(至少在今日之西方文化中)是一種消費主義取向,它主要將信仰理解爲自我提升,「它對我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去教會「血拼」的信仰,信徒串來串去,尋找「對我來說完美的教會」,就像尋找一條完美的牛仔褲。像其他一切消費主義的做法一樣,它是一種假想,試圖通過消費彰顯個性,並深深地以舒適爲導向。信仰很偉大,前提是它爲我的生活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帶來好處同時降低成本;信仰很偉大,只要它不妨礙我的自主權,不對我表達「真我」設置界限。這種信仰在以下環境中更容易茁壯成長:信仰基督不會引發爭議,實踐基督不會產生文化衝突,去教會對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無損甚至帶來拔高。

二、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傾向的動機是好的:盡可能有效地廣傳福音。正是這種信仰催生了慕道者導向運動(Seeker Sensitive Movement)、大型教會、新興教會、時髦基督教以及其他花樣翻新的宣教與植堂策略。 這種高度關注需求、輿論和 「哪裡有需要哪裡有我 」的外向型、有公關意識的信仰,意圖是好的——竭盡所能填滿教會的空椅子並贏得失喪的靈魂——但結果往往是糟的。

三、政治掛帥

當政治派別和神學信仰融合時,後者不可避免地會被前者塑造——並爲前者服務。 這造成了基督徒可能出於政治原因在某些問題上「改變主意」(通過更換政黨或與現有政黨一起改變)或被迫「重新思考」聖經在該問題上的教導以服務於政治目的。

四、感情用事(「盡心」)。

毋庸置疑,情感在健康的基督教中至關重要。但過於情緒化的信仰可能帶來不穩定。這是一種主要以經驗爲中心的信仰:激動人心的敬拜,振奮心靈的佈道,靈性狂喜的 「巔峰 」體驗。這種信仰經常把強度和熱情當成指標。如果我 「對教會沒有感覺了」,或者如果教會生活開始變得無聊,問題就來了。這種 「只要好氛圍 」的信仰也傾向於避免思考上帝的審判,更願意把上帝想像成一個聖誕老人,總是給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五、理性大腦(「盡意」)

教義和聖經知識對於健康的基督教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過於迷信理智可能會帶來問題,尤其是當「純正信仰」與我們生活的其餘部分脫節、不再有關係的時候。某些形式的基督教可能正確地強調教義和純正教導,但如果它與這些信仰的形成和明顯塑造的生活沒有聯繫,那就是災難的根源了。太多的基督徒知道正確答案,卻不能正確地生活。太多的教會沒有適當地將信仰和行爲聯繫起來。在不斷變化的文化中,這種脫節對可持續的信仰來說是致命的。

文化風向

如果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建構在這五個結構性缺陷之上,那麼當文化逆風吹來時,我們很可能搖搖欲墜。而性倫理問題,正是一陣名副其實的狂風。

下面我們看看這五種歪歪扭扭的基礎如何導致基督徒妥協。

一、消費主義

以「自我提升」爲框架的信仰對痛苦幾乎沒有耐受力。它看中的是額外的好處,並與之共進退。一旦需要付出代價,無論是背負社會污名,被所處的文化邊緣化,還是與朋友的關係變得緊張,消費型基督徒就靈活轉身,馬上定製另外一套屬靈策略,很方便地把耶穌「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命令,拋到九霄雲外。

這種信仰不會長久,尤其在這個正統基督教(特別是它對性的教導)要信徒在文化、關係和職業上付出高昂代價的時代。 當一個基督徒從事某種行業,或生活在某個城市,在那裡任何與「頑固基督教信仰」有聯繫的人,其上升通道都會關閉;或者當一個基督徒僅僅想要在個人生活中擺脫聖經對於性的「壓迫性」束縛時,消費主義信仰就開通了一條通往信仰妥協的快速通道。

這是一個自我表達和個人自主權居首位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權獲得快樂與肯定,無論他選擇多麼獨特的生活方式,這讓消費主義信仰在性倫理問題上變得曖昧不清。如果自我表達所帶來的幸福感比聖經的權威更重要(對於許多當代基督徒來說,從功利角度考慮,也的確如此),那麼爲了自我的利益,聖經當然會靠邊站。

二、實用主義

聖經對於性的明確教導越來越多地與公眾輿論背道而馳,這對公共關係來說這可不是好事。 對於實用主義信徒來說,這帶來了兩難境地:因爲他們希望自己信仰鮮明、受人接納,並普遍吸引盡可能多的人喜歡自己。 當一個聖經主題(性倫理)讓那些潛在的皈依者望而卻步的時候,該怎麼辦?實用主義基督徒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忽略或重新闡釋聖經的性倫理是最好的選擇。

這種做法常見於大型教會,以及關係到大量金錢的事工和行業中(參見當代基督教音樂界)。如果生存意味著不能再持守聖經的立場,而是「重新思考」教義以更好地適應聽眾(和金錢)的走向,那麼許多基督徒會做出妥協。

三、政治掛帥

正統教義不會,也永遠不可能完全融入任何國家界限分明的黨派政治中。例如,在性倫理方面,我看到不少政治左傾的基督徒在穩步改變他們的聖經信念,這是因爲他們的政治方略要求這樣「一勺燴」。今天,若不揮舞彩虹旗,就無法在左派政治陣營中上位。可以肯定地說,這也困擾著右翼政治化的基督教——近年來,右翼傾向於淡化或忽略保守派領導人在性方面的越軌行爲,(即使與此同時在譴責對方陣營的性倫理問題)。

四、感情用事

那些信奉「只要好氛圍」的人,那些把基督教當成療癒 工具的人,無法理解爲什麼上帝會提出這麼多嚴格要求,例如,要求一個被同性吸引的女人背起十字架,潔身自好,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情慾中。他們認爲,上帝比這更好說話,上帝不會因爲一個人亂認性別身份,就審判他。如今的發展趨勢是:

  1. 基督徒的朋友或家人出櫃爲LGBTQ。
  2. 基督徒假設(或被明確告知),愛這個人需要肯定他們的性別身份。
  3. 基督徒意識到,肯定所愛之人的性別身份和肯定神在這個問題上的教導是相互排斥的。
  4. 基督徒選擇肯定所愛的人,淡化或 「重新思考 」聖經在這個問題上的權威。

爲這種轉變自圓其說的藉口——「神就是愛」。 然而,此處的「愛」並不是聖經中所教導的由上帝定義的、客觀的愛,而是由我們定義的、主觀的、自我指涉的愛(「愛就是愛」)。

五、理性大腦

人們可能會認爲頭腦理性、沉浸於教義中的基督徒會在性倫理的文化颶風中站穩腳跟。但並不總是這樣。這裡經常出錯的是信仰和行爲之間出現致命脫節。植堂負責人祕密沉溺於色情,神學生與女友偷食禁果,牧師一邊抨擊同性戀婚姻,一邊搞婚外情。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但是,掌握聖經真理的大腦與付諸行動的身體之間,只要出現脫節,無論多麼微妙,都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讓你妥協。

今天許多懂聖經的年輕人爲什麼會在性道德上妥協?部分原因是他們看夠了太多僞善的基督徒過著分裂的生活——他們對聖經所謂的認信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實際影響。

你會頂住罡風嗎?

也許你讀到這裡,發現上面說的就是你。不要驚慌。把它當作一個警告和挑戰吧,加固你的信仰,封住裂縫,修補漏洞,使它能夠抵禦21世紀性倫理的風暴。

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忠誠將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更容易。 不要嘲笑那些現在妥協的人,並認爲它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鑑察你自己的信仰,檢驗你自己的心。

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忠誠將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更容易。

你的信仰是否取決於基督以外的其他事物? 比如:被人喜歡, 感到舒服, 掌握權力, 開開心心,保持正確?如果是這樣,請考慮一下,所有這些基礎就像流沙,而你就是馬太福音 7:26–27 所說的那個無知的人。 風吹、雨淋,水沖,你的信仰就會崩塌。 然而,如果你像那個聰明人一樣,把信仰堅定地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之上,相信他的恩典夠你用的,他的話語足以做你的靈糧,(無論世人多麼不歡迎他),那麼你信心的房子就會屹立不倒。


譯:PSJ;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5 Foundations That Lead to Compromise on Sexual Ethics.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倫理
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