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冰雪奇緣》:迪士尼的老調還是反文化突襲?
2019-11-28
—— Dustin Crowe

爲了迎接《冰雪奇緣2》,我和女兒重刷了《冰雪奇緣》。在我的記憶裡,這部電影充滿想像力,非常有趣,音樂也超讚,但是這次再看,電影對我產生的共鳴讓我自己都覺得驚訝。

出乎我的意料,這部影片傳遞的是一個反文化的信息,讓觀眾對流行文化中常見的敘事(包括迪士尼慣常使用的敘事提出質疑允許我大膽的說:這部影片以聖經的敘事方式代替了流行文化常用的敘事方式

享受獨立的自由還是歸屬於群體?

《冰雪奇緣》一開始遵循著傳統的西方敘事方式,通過實現自我尋求幸福。我們通過自我省察(自我發現)和表現我們的認知和感受(自我實現)的方式找到我們的身份感和生命的意義。只有當一個人發現了自我的慾望,並以此自由的行動時,他們才能對自己完全真實,進入真我。撇開那些懷疑的和仇恨的在上掌權者們——人人都希望跟隨你的心(莫阿娜——《海洋奇緣》),夢想成真(《魔發奇緣》),聆聽自己的心聲(《玩具總動員4》)。這種表達自我的情懷滲入了西方文化的角角落落:找尋自我,做真我。允許我再次強調,這幾乎是迪士尼角色統一的口頭禪個人主義,真我至高無上。

一些基督徒清晰的聽到了影片中艾爾莎(Elsa)的表達,尤其是她那首掙脫捆綁的頌歌——《隨它吧》(Let it Go)。艾爾莎把她妹妹和艾倫戴爾(Arendelle,艾爾莎登基做女王的城堡——譯註)拋在腦後,衝破他人期待的重擔,重獲自由。她啓程走向北山(North Mountain),踏上了一條尋找自我的旅程。通過不斷的打破限制(不分對錯,沒有底線」——《隨它吧》歌詞:「no right, no wrong, no rules for me」),艾爾莎可以做自己了。她曾是一個膽怯的姑娘,終於衝破了斗篷和手套的束縛,穿上了閃亮的禮服,華麗登場——長髮飄飄,享受著她初次體驗的自由。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樣的歌聲在我們的世界裡讓人無法抗拒。

但是這個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隨後的故事發展都在不斷消除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暴露了個人主義帶來的無非是一片空虛,進而引出了更好的內容。《冰雪奇緣》讓我們看到了爲自己而活的誘惑——讓人明白如此行是多麼的空虛。最終帶給我們的並非個人實現的榮耀,而是錯過群體的歸屬感。真正的完美結局不會出現在獨自前行的終點,只會在彼此相伴的路上。最後,艾爾莎明白,要徹底的解決懼怕,不能通過逃離人群的方式,只能依靠以愛彼此相待。

我們需要警惕我們的孩子和今天上百萬女孩兒一起高歌《隨它吧》——我的女兒也唱。我們不能只關注這首歌的歌詞,而忘記自我激勵這件事在電影裡,在生活中都會無疾而終。如果把這首歌從整部電影中抽離出來看,是危險的。

自私的夢想還是無私的目的?

冰雪奇緣》還把迪士尼典型的跟隨夢想的表達方式深挖了一下。電影的劇情始於角色不斷追求自我爲中心的夢想,隨後進入了因此而嚐到的失望,最後超越這些轉向一個更大的目的。

讓我們來看安娜的夢想,比如她曾經唱過《好久沒在生命裡》(歌名爲「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直譯爲永恆中的第一次」——譯註),那時安娜期待浪漫與魔幻。當城堡的大門向世界打開的那一瞬,她經歷人生中的第一次,沒有任何東西擋在面前。當她遇到漢斯(Hans)的時候,夢想成真了。儘管艾爾莎警告安娜別犯傻,妹妹明白在她心中,漢斯和她之間有那麼點化學反應。她堅持走自己的路,執拗到底,繼續追夢。

但是電影暴露了她內心的不可靠。安娜的美好夢想矇住了她的眼睛,無視現實,爲了愛忘乎所以。然而,漢斯並不是她想像的那樣。她的夢想出賣了她,把她拋到心碎的海岸,幾乎置之死地。

《冰雪奇緣》徹底暴露了我們內心有多麼不可靠。

當艾爾莎終於可以不再躲藏,不再關心別人的想法時,她夢想成真了。她徹底釋放自己,站在山巔——也就是這時,她被關進了孤獨的牢籠。她唱起了自由之歌(《隨它吧》),而這一曲也成了她第一首捆綁中的哀歌。如同《好久沒在生命裡》的副歌所唱:哦,我是多麼愚蠢;我得不到自由!我無法從內心的風暴中逃脫!我無法控制這咒詛(譯者直譯)

艾爾莎的夢想城堡把她關進了孤獨,奪走了她的愛。最終,她真的失控以至於擊傷了她的妹妹——就是那個從未停止愛她的妹妹——那一擊正中心臟,是致命的!艾爾莎離家出走一心追夢,然而這一刻和她預期的夢想時刻相去勝遠。如同離家的浪子,艾爾莎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走到了這一步。當夢想把我們帶到了豬圈(路加福音15章)或空城堡的時候,是否還有一條小徑能引導我們回家呢?

找到自我還是終被尋見?

姐妹倆都意識到,自我夢想爲中心的生活是一場噩夢。起初跟隨直覺的喜悅徹底崩潰瓦解,直到一個懊悔孤獨的地步。在影片的末了,主要的幾個角色都把朋友和家庭擺在了個人夢想的前面。就好像雪寶(Olaf)說的:愛,就是把其他人的需要放在個人得失之前。克里斯托弗(Kristoff)犧牲自己,好讓安娜活下去。雪寶把自己雪人的性命擺上,好讓爐火維持安娜的生命。當安娜面對保住自己性命或捨命救姐姐的選擇時,她沒有跑向克里斯托弗,擁抱愛情,而是擋在了艾爾莎和利劍之間——她選擇犧牲去愛。無私捨己的行爲不但令人驚訝,也美麗無比。

姐妹倆通過犧牲的愛獲得了救贖。通過失去生命,她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群體戰勝個人;互助超越自足;在彼此服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而不是單顧自己的事。

個人爲中心的福音是虛假的福音,這是《冰雪奇緣》給我們真切的提醒。個人主義不可能帶來它所承諾的好消息。如同艾爾莎和安娜那樣,我們既不能自救,也無法脫離捆綁;幫助只能從天賜下。只有恩典是我們需要但無法努力得到的。如同安娜所經歷的那樣,愛臨到我們冰冷的心,賜下全新的生命。同樣,安娜愛的行爲——就是全然擺上自己的性命——最終拯救並改變了她的姐姐。愛挽回了艾爾莎的性命,把她從懼怕的捆綁中救出來,打破了咒詛的權勢,最終讓浪子回到家中。

我們並非通過找到自我而找到生命,我們是被生命的源頭找到。真正的歸屬感也是如此。(我們被上帝接納!)


譯:之是;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Frozen』: Same Old Disney or Surprisingly Countercultural?

Dustin Crowe (達斯汀·克羅)是費雪大學城教會(College Park Church Fishers)門訓事工的助理牧師。
標籤
文化
福音
藝術
影評
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