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缅怀伟大宣教士
世界需要更多的「耶德遜」
書評:考特尼·安德森 著《通往金色海岸》
2024-11-04
—— Ryan Currie

編注:長期以來,教會從國際宣教事蹟中獲益良多。爲此,我們推出「緬懷偉大宣教士」系列專欄,重點介紹那些至今仍鼓舞著我們的經典宣教士傳記。

C.S.路易斯曾說過,好故事應該有很強的「氛圍感」。也就是說,優秀的作品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於故事的場景之中。

考特尼·安德森(Courtney Anderson)所著的《通往金色海岸》(To the Golden Shore: The Life of Adoniram Judson)講述了宣教士耶德遜(Adoniram Judson)的一生。耶德遜從 1812 年到 1850 年在緬甸宣教。雖然這本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著作,但它的氛圍感十分強烈。安德森坦言這本書「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但他「盡己所能,忠實地展現了這位偉人的一生」。憑藉電影編劇的功底,安德森將這本傳記寫得如同一部扣人心絃的冒險小說。

《通往金色海岸》生動描繪了耶德遜夫婦生活的各種場景:大海上航行的船艙、陰暗的監獄牢房,以及他們在緬甸的寒舍。比如,他仔細地描述了耶德遜夫婦居住的「蝙蝠城堡」。讀者彷彿能聽到蝙蝠撲打翅膀的聲音,感受到昏暗房間裡的陣陣潮氣。透過安德森的文字,你似乎能從那唯一的窗戶望去,看到房子裡爬滿了蟲子的木製品,比比皆是的綠色黴菌。

然而,耶德遜夫婦卻表示,他們寧願住在緬甸這座陰暗的城堡裡,也不願住在美國的任何「宮殿」中。他們來到這裡是有原因的:向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人傳講神的話語。正是這份信念給了他們勇氣,使他們能夠忍受宣教生活中的種種艱辛。

《通往金色海岸:耶德遜的一生》

考特尼·安德森  著

1812 年 2 月 12 日,安·耶德遜(Ann Judson)和阿多尼拉姆·耶德遜(Adoniram Judson)夫婦二人作爲北美首批宣教士,乘坐「商隊號」(Caravan)帆船從塞勒姆(Salem)啓程。隨著岸邊的景象漸漸消失在他們的視線中,耶德遜夫婦的信心之旅也開始了。 他們無法預料到這次旅程將如何影響基督教世界的宣教事業,更無法想像未來會有多少人追隨他們的腳步。在印度短暫停留後,他們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到了緬甸這片金色的海岸。

作者考特尼·安德森通過書信和教會檔案,生動地描繪了耶德遜早年在追求世俗成功與回應上帝呼召之間的內心掙扎。對耶德遜來說,這片金色的海岸帶來了勞苦艱辛、牢獄之災和家庭悲劇。然而,這些苦難並沒有動搖他的信念。他始終如一地引導人們信靠基督,並孜孜不倦地將聖經翻譯成緬甸語。

耶德遜出版社(Judson Press),530 頁

信念的根源

耶德遜的信主經歷十分有戲劇性。雖然他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但大學期間,他受到了雅各布·埃姆斯(Jacob Eames)的影響。埃姆斯爲人和藹可親,才華橫溢,風趣幽默,而且深受懷疑主義和自然神論的自由思想影響,耶德遜很快就追隨他的腳步,拋棄了從小就有的信仰。

有天晚上,耶德遜住進了客棧。店主帶著歉意地告訴他,唯一的空房就在一位彌留之際的病人隔壁。那是個難熬的不眠之夜。臨終者的痛苦呻吟動搖了耶德遜剛建立起來的懷疑主義人生態度。第二天早上,耶德遜詢問了隔壁房間去世之人的姓名。讓他震驚的是,那人竟是雅各布·埃姆斯。沒有人能逃離死亡的束縛,天堂地獄真的存在,這些認識促使耶德遜轉向基督尋求救贖,這次經歷也徹底改變了他此後的人生軌跡。

不久後,耶德遜讀到了關於緬甸的報導。那裡缺乏福音見證的現狀喚起了他內心的使命感,激發他投身宣教事業的決心。耶德遜回憶道,大使命以「如此清晰而有力的方式」向他顯現,以至於他「做出了最終決定。儘管前路困難重重,他仍然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去遵行這個命令」。(57 頁)

勇往直前

有了堅定的信念,隨之而來的是道德勇氣和自我犧牲。耶德遜開始深入地進行規劃:「我該如何安排今後的人生,才能最大程度地討神喜悅?」(參考《哥林多後書》5:9)

在離開美國之前,耶德遜結識了安·哈塞爾丁(Ann Hasseltine)。據安德森記載,大家常親暱地稱她爲「南希」。1810 年,耶德遜給她父親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我現在想請問您,您是否願意讓女兒離開身邊......讓她承受宣教生活的艱辛和磨難......面對各種匱乏和困境;忍受羞辱、侮辱、迫害,甚至可能遭遇不幸。爲了那位捨棄天家、爲她和您捨命的主,爲了那些將要失喪的永恆靈魂,您能接受這一切嗎?(83 頁)

耶德遜清醒地認識到前往緬甸宣教所面臨的危險。然而,推動他的不僅僅是對失喪之人的憐憫;他願意爲那位先爲他受苦的救主付出一切。南希對耶德遜求婚的回應,與他的決心一樣不容置疑。和耶德遜一樣,她也堅信將福音帶到遠方是她此生「最有意義」的事業。(80 頁)

百折不撓

以現代標準衡量,耶德遜和南希爲將福音帶到緬甸所經歷的苦難,實在是難以想像的。他們經歷了文化衝突、牢獄之災、營養不良、疾病纏身、家庭悲劇、戰亂動盪,以及數不清的日常壓力和痛苦。安德森通過南希在耶德遜入獄期間寫給小寶寶的一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她的苦楚:

睡吧,我的小寶貝,
睡吧, 依偎在媽媽懷裡;
別讓刺耳的鎖鏈聲,
驚擾你的美夢。(331 頁)

不久後,南希因病和營養不良去世,小寶寶隨後也離開了人世。儘管經歷了喪親之痛和隨之而來的抑鬱,耶德遜依然堅持著他的使命。閱讀《通往金色海岸》,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年輕的耶德遜寫給未來岳父的信中所描述的苦難並非誇大其詞。他的信不是一時衝動的宗教熱忱,這種衝動在宣教活動中有時很常見。相反,他很實際地計算了代價,而這個代價最終由他和南希用生命來償付。

然而,耶德遜夫婦的付出並非徒勞。正如約翰·派博所說的,因著耶德遜夫婦的事工,緬甸人民有了自己的聖經和字典。如今,緬甸有超過 3700 間浸信會教會,它們都可以追溯到耶德遜夫婦的努力。

典範作用

安德森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對耶德遜夫婦的精彩刻畫。基於他們的私人信件、報告和日記,這本書栩栩如生地重現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讀者很快就會感覺自己成了耶德遜和南希的知己。我們被帶入故事中——不僅僅是被帶入場景的氛圍,更是被帶入耶德遜夫婦信念的感人氛圍中。《通往金色海岸》洋溢著耶德遜和南希生命中基督的馨香之氣(參考《哥林多後書》2:15-16)。

在我們全家的跨文化事工中,耶德遜夫婦的屬靈遺產在關鍵時刻給予了我們靈感、鼓勵和道德指引。我們彷彿也正面對著耶德遜當年問南希的同樣問題:「爲了那些將要滅亡的靈魂,爲了錫安,爲了神的榮耀」,你願意擁抱跨文化宣教的苦難,將福音帶給那些從未聽過基督的人嗎?閱讀安德森的這本傳記幫助我們做出恰當的回應。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World Needs More Judsons.

Ryan Currie(瑞安 · 柯裡)(南非神學院博士)是國際領袖培訓組織的全球合作伙伴,同時也是阿聯酋海灣神學院聖經和神學助理教授以及學生助理院長。自 2015 年起,他一直在海外任教,並在「希望之旅」(Hopful SoJourner)上撰寫博客。他是聖約希望教會的成員。
標籤
宣教
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