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基督徒经典著作
祂仍在此地,祂仍然沒有沉默
再讀薛華的經典著作《太初有道》
2021-02-01
—— Douglas Groothuis

編注:就像C. S.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神存在嗎?如果神存在,祂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對我們說話了嗎?還是說,我們需要借助非理性的經歷、猜測,與神、與靈界溝通?

這些是薛華(1912-1984)在《太初有道》(He Is There and He Is Not Silent)這本短小精悍卻頗具深度的書裡談論的問題。這本書出版於1972年,當時正值「反主流文化時期」——宗教、哲學、政治、社會各個領域,人人都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通達時務」(歷上12:32)的薛華卻知道基督徒當如何行。

1976年,那時我剛成爲基督徒不久,就讀到了薛華的書;我先讀了《永存的神》(The God Who Is There),不久又讀了這本《太初有道》,然後從那年起這本書我一直讀了又讀。他的書幫助我發展出了基督徒世界觀,多年來,薛華是那位令我的勇氣在智識上成長的作家。不只是我,許多基督徒思想家都從他的作品得著激勵。其中有查爾斯·寇爾森(Charles Colson,)、麥克卡(Michael Card)、約翰·懷特黑德(John Whitehead)、葛尼斯(Os Guinness)、以及南希·佩爾斯(Nancy Pearcey)。

深邃的洞察力

薛華有敏銳的心思、溫暖的心、和爵士樂家們所說的「大耳朵」——能夠好好的聽,又能作出滿有同情心的回應。雖然有些人希望他的論點能更深入,能更細微地分辨所引用的哲學家之間的差異,但他對真理敏感,又知道怎樣向這個「觀察我們的世界」(引用他自己的用詞)捍衛基督信仰。當人們要他談論晦澀難懂的護教理論時,他會說:「我只是一個佈道家!」,他有護教的方式,但他所熱衷的是把真實的人當作護教的聽眾,而不是爲了在學術界留名。

薛華是個有深度的思想家,他的思維深入各個領域——戲劇、哲學、神學、和其他更多。對他而言,護教學從不爲了爭辯勝過對方,乃是爲了帶領活生生的人到他所認識的永生神面前。薛華經常在書裡用「含淚」一詞,或提到他對當代失落在虛空中的人所懷的哀痛。在他最哲學性的書裡,薛華也顯露出他對人充滿著關愛,在同一章篇幅裡,他可以從理性的歷史話題一轉,敘述他與一個失落之人的相遇。

在《太初有道》這本書裡,薛華談到曾在他的「避難所團契」(L'Abri)待過的一對夫婦,他們花了很多時間交談,希望能更完全的了解對方;然而,因爲他們沒有那位「無限親密的神」作爲他倆的「交匯點」,所以對於人生的意義、何爲真愛的關係,他們無法追本溯源。薛華能洞見需要解決的哲學性問題和必須面對的存在意義。與其它基督徒思想家不同,薛華把現代人濃濃的失落感清楚呈現在整本書裡。他在這方面的意識使得他的著作充滿了活力,又震撼人的情感,這是一般護教學的書所罕見的。

內容概述

《太初有道》首先簡短地論證基督教所信之神的存在。它與許多其它護教書的不同之處是,它沒有避而不談對於歷史上存在的各種理念,(有時甚至以十分奔放的情懷)與不同的文化結合來闡明。薛華討論的是基本的基督徒世界觀,而非聖經的可信性或耶穌的復活,但他從未否定這些教義的價值。他的焦點放在基督信仰的現實觀如何解釋本質(形而上學)、我們該如何行(道德標準)、以及知道我們所能知道的(認識論)。

第一章「形而上學的必要性」("The Metaphysical Necessity"),薛華就存在的源頭給出了三種可能性:(1)凡事都無法解釋;(2)無位格的解釋(神祕主義、或物質主義)(3)有位格的解釋(基督信仰)。一個「有位格的起源」解釋了人的獨特性,以及宇宙的秩序,因爲背後有一個神聖的意志,那無限存有位格的三與一(三位一體)回答了獨特、與多樣的問題,這是其他的世界觀所無法回答的。創造的一致又多樣,是建立在神自己的一致性(一位神)和多樣性(三位格)之上。

在第二章「道德的必要性」裡,薛華認爲我們都有「道德傾向」,或者說我們都有對與錯的判斷力,因爲我們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而且有良知,需要對祂負責。沒有神,道德就消散爲區區人類的主張,很容易被扭曲、變得醜陋,神無限的位格才是道德的基礎。

第三、四兩章解釋了認識論,或認知的基礎。根據薛華的理解,他那個年代的最深層問題是人們離開了可靠的知識源頭,因爲拒絕了啓示的神,這位神透過自然、良知、聖經、與耶穌,啓示了祂自己。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與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都說,我們對意義與現實的尋覓,得到的迴響只是一片寂靜;而薛華指出,聖經的世界觀讓人與神之間作有意義的交通成爲可能。我們活在一個井然有序的宇宙,有與神的交通,也有人的存在意義。太初有道。

這本書在附錄裡,以聖經的啓示與聖經信仰的本質作結束。如果一位無限的、有位格的神存在,祂用話語與我們交通是合理的,因爲我們是用話語溝通的人。神在聖經裡的啓示並非詳盡無遺,但給了我們需要知道的真理。最後,聖經信仰不是盲目的往懸崖下跳,而是一個相信可靠權威的明智選擇。

拿起來讀吧

《太初有道》這本書濃縮了多年的閱讀,並與有思想的人談論那最重要的事——神,以及講解了我們側耳聽祂的重要性。請你讀這本書吧,因爲這是必不可少的議題,而且答案並沒有改變。

這事關你的靈魂!


譯:麗文;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itle:He's Still There and Still Not Silent—Revisiting Francis Schaeffer's Classic

Douglas Groothuis(道格拉斯·戈魯休斯)博士畢業於俄勒岡大學,現在擔任丹佛神學院哲學教授,負責教導基督教護教學和倫理學碩士課程。
標籤
福音
護教
基督徒經典著作
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