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基督徒经典著作
宣教神學家紐必真的生平與思想
2019-03-06
—— Bruce Ashford

編注:就像C. S.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 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 ——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作爲一名美國公民和基督徒,我清楚意識到自己活在一個越來越後基督教化的社會裡。大部分美國人不再認爲傳統的基督教教義(如原罪)或保守的基督教倫理(如性關係的道德)仍然適用於當代社會。那些堅守這些信念的基督徒被越來越認爲是道德低下,甚至是充滿仇恨的群體。

鑑於美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一些公民的信念會在社會上、文化上以及政治上影響到其他公民的生活,這使得基督徒在公共社會中如何更好地行善顯得越發重要。許多神學家可以在此有所助益,在本文中,我會聚焦於萊斯利·紐必真(1909-1998)。我們會思考他的榜樣如何能幫助到二十一世紀的美國基督徒。

紐必真的生平與著作

自從我在1997年發現紐必真,我就非常欣賞他的寫作,特別是《講述真理:作爲公共真理的福音》(Truth to Tell: The Gospel as Public Truth)、《在希臘人爲愚拙:福音與西方文化》(Foolishness to the Greeks: The Gospel and Western Culture)以及《廢墟中的啓示:人類歷史所彰顯的上帝旨意》(Signs amid the Rubble: The Purposes of God in Human History)。同樣的,我也很欣賞他的一生。

紐必真生於英格蘭,並於1936年在蘇格蘭教會中被按立爲牧師。他在印度作爲一名宣教士事奉了多年,於1947年被祝聖爲南印度教會的主教。此後,他成爲一名廣受歡迎的宣教學家與公共神學家。他也當選爲國際宣教協會(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的祕書長,以及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副祕書長。

紐必真於1974年返回英國,擔負起塞利橡樹學院(Selly Oak College)的一個講師職位。他的演講與寫作顯示出他的興趣更加全面地轉向公共神學。具體而言,他挑戰西方基督徒重新發現作爲公共真理的福音,並且在二十世紀晚期的西方社會裡構建起一個適切的基督教宣教的框架。紐必真想要幫助西方基督徒培育起一個主基督與世俗化的西方社會間的宣教性的關係。

多元主義與公共社會

紐必真拒絕接受自啓蒙運動以來西方社會秉持的對「事實與價值」的二元劃分,以及人們因此而假想出的(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一個道德與價值中立的公共社會。對於他而言,絕沒有一個真正的「道德與價值中立」社會,因爲每一個人實際上都在敬拜著某種事物。我們的心靈都有一個基本的取向,這取向伴隨著一些堅定的信念,我們心中的取向或信念最終會在我們所行的一切事上表明出來。

紐必真的公共神學寫作聚焦於一個基督徒佔少數的社會狀態,擁護有原則的多元主義。紐必真相信基督徒當在公共社會中採取一種宣教的姿態,專注於分享福音信息,並彰顯作爲公共真理的福音與公共社會的相關性。若要做到這一點,基督徒就必須對自身的文化處境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好讓我們有針對性的宣講福音,並以忠於聖經並對自身文化有意義的方式活出福音的真意。

紐必真並不反對建立一個基督化的國家,但他反對政教合一的社會。他明言教會不應當把福音的信念強加於同一個社會裡的非基督徒成員。建制性的教會(institutional church)不應當直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但是,建制性教會應當裝備信徒能以一種神學上純正並以福音爲中心的方式,來思考並參與公共生活。

當代社會可以成爲基督化的社會嗎?

雖然紐必真大多具有影響力的著作都是像書本一樣的長論文,但他對基督教信仰及基督徒公共生活的思索都可以在一篇名爲《當代社會可以成爲基督化的社會嗎?》(Can a Modern Society Be Christian?)的短文中找到。

紐必真在文中寫到,晚近的現代社會與基督教信仰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因爲基督教信仰與現代社會都有其使命性的信條,並且兩者都作出普世性的信仰宣告。多年來,基督教領袖們嘗試把基督信仰的整全性侷限於信徒的內在信仰體驗,好讓其可以在現代世界中存活下來。他們實際上馴化了基督信仰,好使其不對人們的公共生活作出任何信仰性的宣告(也就因此不會對公共社會帶來任何信仰的挑戰。——譯註)。但是,對基督信仰的馴化及私人化極大地削弱了其中心性宣告:基督乃是宇宙性的君王,並且福音乃是公共真理。

紐必真藉著聖經的教導向我們指出這種困境,因爲聖經顯明上帝君尊的統治已經在耶穌基督(的位格與工作)裡顯明了。我們必須容讓自己的基督徒信念來塑造我們在公共社會裡的言語和行動,並且我們也必須給予信從其他宗教的人同樣的自由。換言之,我們必須努力建構一個基督化的社會,但不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社會。他說:

在社會中掌權的基督徒,應當基於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啓示出來的對人類生活的旨意而行使其權柄。但當他們如此行時,他們需要使用自身的政治權柄給予社會中的非基督徒群體同樣的信仰自由,就如上帝的聖言在耶穌基督裡道成肉身時所賜給我們的那樣。

擁有政治權力與相應責任的基督徒,他們必須基於一種與福音一致的方式來行使其權柄,就是基督徒所認識到的,上帝定意要使人類全體繁榮興盛。

建造一個健康的基督化社會

紐必真鼓勵英國基督徒起來建造一個健康的基督化社會,並對此提出了5個路徑。

首先,基督徒必須重新發現作爲公共真理的福音,並以此爲評判其他一切信仰宣告的範式與標準。他在另一處這樣寫到:

教會確認福音就是全社會的公共真理,就是要挑戰全社會,使其從主觀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夢魘之中驚醒過來。並使全社會脫離使其自陷其中的信仰錯謬,並接受這樣的呼召,就是上帝吩咐每一個人都要尋求、了解並宣告福音的真理。因我們是上帝造的,祂已經裝備我們能認識真理,並從整個受造界來讚美並回應造物主的信實。(引自《講述真理》一書)

其次,教會必須再次成爲一個熱心傳福音的群體。若福音真是公共真理,就必須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紐必真寫到:「只有當福音被人真正認識並經歷時,其釋放罪人得自由的大能才能完全顯明。基督徒不斷向外的宣教可以平衡信仰的內斂化與私人化。福音是釋放罪人得自由的真理與大能,能將罪人從對世界的幻覺與人和人之間的疏離之中解救出來,就如從黑暗與困惑之中照射出的大光,當人們將其作爲真實的好消息而領受時,人們也就真正地認識了福音。」

其三,教會需要將其神學表達通俗化。紐必真的意思是,教會必須裝備普通信徒更好地把福音帶進其世俗義務之中,包括他們的工作場所與社會活動。他認爲英國基督徒在此可以受惠於荷蘭凱波爾主義傳統的教導。

其四,基督徒必須持守對基督的忠誠,但同時也要保障其他信仰群體的表達權利。紐必真認同公共社會裡多元信仰的實際,他認爲,健康的基督化社會應該努力促成其成員之間的信仰對話。基督徒不應當壓制或排除社會中的非基督徒群體,而是要公開地與他人辯論,好說服他們,基督徒對人類良善生活的異象會使全體社會成員一同得益。

最後,基督徒必須預備自己,隨時爲福音參與公共的辯論與論爭。他們須要培育起敬虔的品格,比如勇氣和憐憫之心。他們必須要操練屬靈的能力,就是參與那不可見的屬靈爭戰的能力,特別是當福音進入一個不認識上帝的社會中時。他們也需要具備必要的智識與修辭能力,好在社會中恰當而有說服力地傳遞基督徒對良善生活的異象。

紐必真知道自己並非是一位政治哲學家或政治學家。他從未嘗試建立一個政治項目或議程。取而代之的是,他呼召基督徒認識到福音乃是公共真理,如此來宣講它,並且將其應用到公眾關注的事務上。紐必真的生平與著作提醒我們培育優秀的公共神學的價值,以及教會要興起可以爲著人類之共善而對公共領域發聲與行動的公共神學家的重要性。


譯:吳兆俊;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a Man Named Lesslie Changed the Way I Think

Bruce Ashford(布魯斯·阿什福德)是浸信會東南神學院的教務長和神學與文化教授,著有多本書籍。他的博客是www.bruceashford.net。
標籤
文化
世俗主義
真理
後現代
社會主義
公共事務
基督徒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