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將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分享澳大利亞福音聯盟奠基文件。這些文件源自 2004 年在美國成立的福音聯盟,包含序言、認信聲明和事工的神學異象三部分。
完整系列可在此瀏覽。
所謂「縱向」地讀整本聖經,就是把它看作一條完整的救贖故事線(路 24:44),並且留意那些貫穿歷史各個階段、覆蓋正典所有部分的主題(如聖約、君王、聖殿),而這些主題最終都在耶穌基督裡達到高潮。從這個角度來看,福音的脈絡是:創造、墮落、救贖、更新。它強調的是救恩的目的——更新的創造。正如我們在認信聲明中所宣告的:
(神)憑其旨意成就永恆的美意,爲要救贖屬於祂自己的子民,恢復墮落的受造界,以此頌揚祂榮耀的恩典。
所謂「橫向」地讀整本聖經,就是把它的宣告、呼召、應許與真理總結歸類(如神論、基督論、末世論),從而得到一個系統性的理解(路 24:46–47)。從這個角度來看,福音的核心是:神、罪、基督、信心。它強調的是救恩的方式——基督代替我們完成救贖,我們則要以信心來領受。正如我們在認信聲明中所宣告的:
耶穌基督成爲我們的代表和替代者,使我們得以在他裡面成爲神的義。
當代許多人(雖然不是所有人)在研讀聖經時,更傾向於前一種方式,也就是「縱向地讀」。他們往往著重強調罪與救恩的群體性層面。這樣一來,他們主要把十字架看作是捨己性服事的榜樣,或是戰勝世俗權勢的標記,而不是替代性的贖罪與挽回祭。諷刺的是,這種方式反而容易滑向律法主義。它並不是通過傳講恩典的福音來呼召人個人悔改歸信,而是呼召人加入基督徒群體,參與神正在進行的「解放世界」的國度計劃。重點就落在了「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上,卻弱化了「在基督裡因信而得的寶血買贖的身份」。在這種失衡下,傳福音和護教不再受到重視,釋經式講道被邊緣化,個人歸信與重生的重要性也常被淡化。
另一方面,較早期的福音派(雖然也不是全部)更常用「橫向地讀」的方式。結果,他們的視角就變得非常個人化,幾乎完全聚焦在個人悔改得救以及「平安進入天堂」上。同時,他們的講道雖然常常是釋經式的,但有時會流於道德訓誡,而沒有突出聖經所有主題如何在基督與祂的作工裡達到高潮。這樣一來,他們幾乎不重視爲貧窮和受壓迫者伸張公義、施行憐憫,也少有關注在藝術、商業等文化領域中榮耀神的呼召。
我們相信,這兩種讀經方式在最好的實踐中並不是互相矛盾的。雖然今天很多人把它們對立起來,但我們相信,這兩種方式在最佳狀態下都是理解福音不可或缺的。福音宣告的是: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神以恩典使人與自己和好,並要更新整個世界,使萬有都爲祂的榮耀而存在。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澳大利亞網站:How Should We Read the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