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網紅時代如何損害真實性
2021-06-11
—— Chris Martin

對於成千上萬的網民來說,發一條網紅信息不但是一個要努力達成的目標,更標誌著實現了渴望已久的成功。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已經成了一種癡迷。

「網紅」("go viral")到底是什麼意思?一般來說,成指數傳播的網絡內容被稱爲網紅(英文"go viral"意即病毒式傳播——譯註)。通常這些內容比創作者的其他內容更受歡迎,而且它像自己有生命一樣傳播。最終這些線上內容——視頻、GIF、推特或其他內容——在線下也會成爲短期內的一種潮流,這就表明這內容成網紅了。我經常開玩笑說,如果你因爲在網上發佈的內容上了《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或《艾倫-德傑尼勒斯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那就表明你已經是網紅了。

但是,許多人對製造網紅內容的慾望很容易變成全面的偶像崇拜,並逐漸破壞我們對現實和真理的把握。

網紅這一偶像崇拜

癡迷於製造網紅內容是一種拜偶像,因爲它所尋求的目標不來自神,它的內容也與神無關。許多追求以網紅成名的人都是做一些愚蠢動作的視頻,或是因爲對所關注的那些過著奢華生活的人心懷不滿和絕望而發表的激動言論。

網紅之所以如此誘人,部分原因是它實際上對普通人來說似乎觸手可及。白手起家靠網紅成功的故事確實存在。成爲網紅可以讓你獲得機會成爲演說家、促成圖書交易,以及其他好處。無論你是在科爾世百貨(Kohl's)停車場錄製自己戴著楚巴卡(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角色)面具大笑的視頻,還是在洛杉磯拿著一大瓶果汁玩滑板,成爲網紅的確在以一些積極的方式改變著生活。甚至在「基督教網絡」世界中,一個油管(YouTube)網紅視頻影響力巨大,在幾個月之內就能促成一種新的生產力,推出了一位育兒或營銷大師,只要這個人知道如何與這些新發展出的觀眾維持關係。製造網紅內容是成爲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的免費通行證,因此許多人渴望採用這種方式,但它是一個虛幻的應許之地,流淌著付費的合作關係和粉絲崇拜。

但成爲網紅也可能毀掉你的生活,特別是當新粉絲在你過去的信息中挖掘出令他們反感的信息時。「奶昔鴨」(Milkshake duck)是澳大利亞漫畫家本·沃德(Ben Ward)創造的一個術語,他嘲笑成爲網紅的方式常常當面打臉那些剛火起來的人,他說到:「整個互聯網都喜歡上了奶昔鴨,一隻可愛的喝奶昔的鴨子!5秒後,我們很遺憾地發現這隻鴨子是種族主義者,所有的粉絲頓時暴怒。」今天的網紅明星往往是明天被拉下臺的目標。

但成爲網紅的主要問題不是它對這麼多網民的誘惑不可抗拒。網紅被認爲本質上是好的,而不是「中性」或「壞的」才是它最大的問題。這令人擔憂。因爲如果成爲網紅本質上是好的,那我們就在曲解現實。

失去對現實的把控

支撐網絡社會的算法是由參與度和注意力驅動的。獲得越多關注和參與的內容會有越多的流量被注入,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參與。網紅內容吸引著社交媒體公司,因爲它是把用戶留在他們的平台——而不是競爭對手平台——的關鍵。

爲什麼這是個問題?因爲當涉及到什麼能產生最大的注意力和參與度時,真相和現實通常會讓位於轟動性和娛樂性。真相和現實往往是相當無趣的,而無趣的內容永遠不會在網絡上走紅。

很自然地,支撐社交平台的方程式和算法自然地會加速那些更具娛樂性、轟動性和情緒化內容的傳播,而不是那些無趣卻真實的內容。這就是爲什麼陰謀論——通常具有娛樂性、又聳人聽聞和玩弄情感的內容——經常會成爲爆紅信息的原因。反駁陰謀論的闢謠帖往往平凡和無聊,所以它無法得到廣泛的分享。

當大家看「網紅信息」本質上是好的時候,爆紅就會變成對真實性的驗證。我們中的許多人認爲,「因爲所有人都看到了,所以它一定是真的」。然而,這種假設——知道的人多就等於真理——正是各種陰謀論橫行的原因。這也是導致其他聰明人開始相信瘋狂的想法和錯誤的事實的原因。如果我們聽到或看到某些內容的次數夠多,我們就會開始相信它是真的。

如今的世代,製造網紅內容既是一種偶像崇拜的誘惑,也是一種可以破壞真理的陰險力量,基督徒應該引導人們謹慎小心。實際上,這意味著我們應當放慢腳步,在分享社交媒體上的那些以「#」引出的流行內容之前,優先審查和核對事實。這也意味著我們應當停止立即轉發或轉貼那些讓我們情緒激動的內容。也許我們今天應用《雅各書》「要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1:19)的智慧,意味著在我們點擊和分享的內容上要更加克制和放慢步伐。

基督徒應該立志成爲最不容易傳播虛假信息,以及最樂意分享真理的人——哪怕真理很無趣、得不到高點擊率。如果我們不選擇真實性而選擇傳播性,不選擇事實而選擇聳人聽聞,那麼誰還會追求真實呢?


譯:璐竹;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Veracity Suffers in the Age of Virality

Chris Martin(克里斯·馬丁)是慕迪出版社的市場部編輯,同時也是社交媒體、市場和溝通方面的諮詢顧問。
標籤
互聯網
社交網絡
陰謀論
網紅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