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採訪了好幾百人,想要了解他們的工作。我一般會用一個簡單的問題作爲開始:「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爲什麼喜歡或者爲什麼不喜歡?」
我發現有不少人用「我只是」這三個字作爲回答的開頭。一個教師會說:「我只是教教數學」;一位醫生會說:「我只是給人開開處方」;一個演員說:「我只是幫助人微笑」;一個成功的物流公司企業家會說:「我只是幫大家把東西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一家大銀行的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說:「我只是試圖讓人們從事與他們的培訓和興趣相匹配的工作。」
用「我只是……」作爲開頭並沒有什麼錯。首先,我們想保持謙卑的態度;其次,我們知道我們的確「只是」擅長做這些事情;第三,有些人說「我只是」,是因爲他們在工作中從未聽到過有人「做得好」,而這種缺乏尊重會降低他們的自我認知;第四,我們有時說這句話是因爲我們太專注自己的工作,以至於忽略了我們工作的價值。
而在某些情況下,說「我只是」可能比說別的更準確。絕望的人和貪婪的人可能只是爲了錢而工作,缺乏遠見的工作者因爲對將來感到沒有方向所以只是聽命行事而已。還有的時候,人們這樣說是因爲他們自己也認爲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價值。
也有很多情況讓說「我只是」成爲一個錯誤。一個司機認爲「我只是……」,是因爲他覺得自己不製造任何東西、只是提供服務。但是提供任何滿足人類基本所需的資料或服務都是有榮耀的(馬太福音25:35;提摩太前書6:8)。生產狗糧的人可能會說「我只是」,但他們忘記了狗可以是一個寡婦的忠誠伴侶——研究發現,孤獨對健康的危害幾乎與吸菸和肥胖一樣。在所有誠實的、有成效的工作中,我們都在通過愛人如己來討神喜悅。
理想情況下,基督徒應當說的不只是「我只是」,而要更進一步地說「我帶來了改變——至少在我所在的這個處境裡」。要謙卑地說,「我給世界帶來了改變。」我們必須看到普通工作的價值,而聖經在這裡可以給我們幫助。
當我們做好普通工作時,我們就是在給世界帶來改變。當工人們將輪胎正確地安裝在車上、將鉚釘打入飛機蒙皮、或將番茄醬裝入瓶子時,他們就在自己的處境裡改變了世界。因爲當輪胎搖晃,番茄醬亂噴,飛機機翼脫落時,世界就出了問題。請注意,在馬太福音25:34-37中,耶穌稱讚的那位基督徒在聽到主對他們的普通工作感到喜悅時感到驚訝:「那時,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即便是精英人士在大部分時間裡也都在做著普通的工作。在一個演說家發表演講之前,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研究,磨練和糾正內容,然後把一切都寫成稿子。傑里·宋飛(Jerry Seinfeld)說他會花一個小時來琢磨,只是爲了刪掉一個笑話中的一個字。托馬斯·愛迪生在他的團隊幫助下擁有1000多項專利,包括電報、燈泡、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和鹼性電池。然而,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
由於我們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普通工作上,所以有很多人對自己不滿意、說「我只是……」。這背後是流行文化帶來的問題。由於我們對成就感和自我表達的崇拜,人們認爲如果他們沒有在工作中「實現自己」就是有問題的,流行文化要我們「跟隨自己的心」或者「成爲宇宙的支柱」。
聖經並不反對成就感,但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工作。它關注的是對上帝和鄰舍的愛和服務。它似乎認爲幸福或滿足是誠實勞動的額外結果。《傳道書》祝福那些能在勞作中「找到喜樂」的勞動者(傳2:23,5:18)。它還知道,那些爲事實上高尚的普通任務而勞碌的人應當睡得很好:「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傳5:12)。這表明,工作中的成就感就像友誼。我們會間接地找到它,但這並不是我們工作的直接目的。
並不是每份好工作都能提供太多的創造空間。當我們在裝配線上工作時,我們執行的任務在技術得到充分發展後可能會交給機器人去做。這種想法似乎聽起來不太人道,但重複性的工作崗位將來可能就是這個結局。然而,我們仍然要記住,裝配線製造的是滿足需求的東西。回形針、汽車和計算機都來自於裝配線,這三者我們都需要。像卸載卡車和清潔地板這樣的任務不需要高超的技能或廣泛的培訓,但當勞動者很好地完成他們的任務時,這項工作就會給世界帶來改變。
因此,讓我們放下「我只是……」這種洩氣的說辭,肯定普通工作的價值。讓我們也期待改變我們的世界中自己所在的角落,即使我們的角落不大、只有少數人注意到我們的工作。如果我們的主看到了這一點,那就足夠了。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 'Just' Do Ordinary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