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在華留學生——服事的機會?
2019-05-13
—— Phil Jones

我的巴基斯坦朋友問我:「我可以去看看你的教堂嗎?」我愉快地帶他與我同往。他聽了英語的聖經佈道,從我的iPhone手機上讀了烏爾都語(Urdu)譯本的聖經經文,並用漢語問了我一些問題。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講到了在華留學生的人數和多樣性。[1] 在這裡,我將概述一些面向他們的服事存在的挑戰和機會,其中的一些挑戰和機會是非常獨特的。

就學生範圍而言,中國在2016年間接收了超過44萬名國際留學生。從全球來看,中國是以英語爲母語的非洲人留學的首選國家。[2] 在前15個輸送本國學生來中國留學的國家中,有8個是「未曾聽過福音的(Unreached)」或「極少聽過福音的(Minimally Reached)」的國家,有近12萬名留學生來自這些國家。[3]

這些年輕人常以極其開放的態度探索並重新評估各樣的世界觀。這是否是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的一個機會呢?

與在很多西方國家的留學生群體相比,在中國的留學生群體似乎更加多樣化。文化的多樣性意味著對某一個群體來說可以接受的事物可能會冒犯到另外一個群體。而對文化差異的天真和無知,使來自於一元化文化社會的學生很難理解、接受與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並很難與之交朋友。這會妨礙對混合了不同文化的群體的事工嗎?但同時,他們遠離了家庭和來源國的文化束縛,又與文化背景各異的新朋友朝夕相處,這都驅使著他們問自己:「我相信什麼?爲什麼信?」

語言的多樣性意味著事工不能僅僅以英語進行。許多國際學生的英語水平完全不足以溝通交流,比如越來越多從中亞來中國留學的學生都是如此。很多講英語的學生也因爲對方的口音而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所以他們只能以有限的中文來溝通互動。任何一個普通話水平過關的人,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能很容易地與很多來自非英語國家的國際留學生聯繫起來。

不過,最高效的事工還是要用人們內心熟知的母語,所以,在留學生中間常見常用的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和葡萄牙語也是非常有用的。

宗教的多樣性意味著國際留學生中包含了穆斯林、佛教徒、印度教徒、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巴哈教徒(Bahai)。在自稱爲基督徒的學生們當中,他們所屬的教派多種多樣,信心和敬虔的程度也參差不齊。而各種邪教組織也有著一席之地,吸引著孤獨和飽受壓力的學生。此種多樣性使得事工方法不能「一刀切」,而需要有創造性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讓人驚訝的是,基督徒學生居然有不少人都在教會有過帶領事工的經驗。雖然有些人的信仰還處在迷茫或溫吞狀態中,但其他人卻渴望受裝備以參與服事。

跨國的團契提供了豐富的事工和基督徒式生活的經驗。凡是對於有益有用、目的明確並且滿有愛心的事工裝備訓練機會,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基督徒學生都反響如潮、一呼百應。這是否是一個鞏固教會和培訓事工的機會呢?

在中國持續了多個世紀的一元化文化,增加了國際學生的文化壓力,因爲任何看起來不像中國人的人都是外國人,是一個「外面的人」。對非洲人的種族主義使中國人與他們疏遠,並滋生恐懼和無助感,並使他們在情感上疲憊不已。抑鬱症和自殺傾向並不少見,但心理健康和醫療服務要麼不存在,要麼太貴。

極少宿舍擁有寬敞的空間,可供人們在其中聚會或社交的,同時學生們的財務、學業和時間壓力都使深厚的友誼難以形成。而全球最受歡迎的消息應用程序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都被網絡封鎖了。[4] 受限的結社自由和大學規定,可能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和恐懼。所有這些困難挑戰都使他們更加孤立和孤獨,而這則會使基督徒國際學生軟弱,他們或因此隨波逐流,偏向對他們無益的影響。一些學生完全不知道有健康的國際教會存在,也不知道有一起學習聖經的查經小組就在他們校園裡聚會。在這些困難挑戰之中,這是否是一個展現基督大有能力的愛,讓學生們在社區中深感被愛的機會呢?

許多國際學生將成爲他們自己祖國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者,有些已經在這樣影響著了。與西方相比,中國的獎學金政策會自然而然地吸引更高比例的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這是否是一個以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影響留學生們祖國文化的機會呢?

只需作一名國際學生,歷經、排除上面列出的重重困難挑戰,學生便能夠適應文化差異,變得有韌性。這是否是一個裝備預備國際學生,使他們在這段散居國外的經歷過後,成爲跨文化宣教士的機會呢?[5]

在中國開展的國際留學生事工必然是開拓式的事工。誠然,困難挑戰是巨大的,但機會也是如此。誰將委身致力於向這些學生傳福音、訓練他們做門徒並且裝備他們去到全世界各地做鹽和做光呢?在最後一篇文章中,我希望探討這個問題。


1. 費爾(Phil),《在華留學生——一群未能聽到福音的「散居者」》,發表在ChinaSource網站上,中文:在華留學生——服事的機會?

2. 維多利亞·布瑞茲(Victoria Breeze),內森·摩爾(Nathan Moore),《中國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爲講英語的非洲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3. 泰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日本、越南、法國和蒙古。請參閱「約書亞計劃(Joshua Project)」  。

4. 基斯·布萊德希爾(Keith Bradsher),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中國封鎖WhatsApp,擴大網絡審查範圍》。約瑟夫·史瓦茨(Joseph Schwartz)發表在SimilarWeb網站上的《各個國家中最受歡迎的消息應用程序》

5. 以諾·萬(Enoch Wan),薩迪里·卓依·蒂拉(Sadiri Joy Tira),《二十一世紀背景下的散居者的傳教學和使命》,發表在《火炬三一雜誌(Torch Trinity Journal)》上,2010年5月30日,第13卷,第1號,第45-56頁。


原文刊載於華源協作ChinaSource事工網站: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an Opportunity?

Phil Jones(菲爾·瓊斯)和他的妻子常年投身於在他們原居住國的以及在中國的留學生事工工作。他們注意到了給來到了中國的列國傳播福音的機遇。
標籤
宣教
傳福音
留學生
華源協作
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