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個人在靈性上是否適於神職服事,其中一法是看這個人對孩童有怎樣的認同。讓孩子與他/她同處,然後觀察。耶穌也曾藉此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孩童是驕傲的酸鹼指示劑。
你可能以爲耶穌的要點是說:「不要驕傲,要像孩子一樣。」他確實在馬太福音18章3節中這樣說過:「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但他也說過更讓人吃驚的事。當耶穌看到他的門徒在爭論誰最大時,「他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凡爲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可9:34-37)。
以耶穌的名義接待孩童,便是接待了耶穌。接待耶穌,便是接待了上帝。所以,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能表明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俯就去愛孩子、接納孩子(但自己真的就高於孩子嗎?),靈魂深處是有某些缺失的。
因此,回想一下耶穌是如何認同孩子的,倒是不無裨益。在沉思中,讓自己的內心激發起對基督的渴望。接待基督並祂裡面的造物主,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令人驚奇的是,耶穌說,我們這樣做的方式就包括服侍孩童。
因有一嬰孩爲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賽9:6)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爲他們祝福。(可10:14-16)
「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太15:28)
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太17:18)
就拉著孩子的手,對她說:"大利大,古米!"翻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那閨女立時起來走。(可5:41-42)
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約6:9-10)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18:3-4)
祭司長和文士看見……小孩子在殿裡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太21:15)
「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可13:12)
「凡爲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可9:37)
願主教會我們這深刻的真理——以基督之名愛孩子,就是愛聖子與聖父。不僅如此,更是迎接、接待上帝並與祂交通。「爲基督之名」養育孩童是一樁絕對不可小覷的奇蹟。
約翰·派博
改編自《一生嚮往神》(A Godward Life)第二卷,第188-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