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耶穌與印度教會中的女性
2025-03-17
—— Shobana Vetrivel

從小,我每週都會去主日學校,每年暑假也都參加聖經學校。在那裡,最讓我難忘的是那些生動有趣的宣教士故事。這些故事的主角幾乎都是女性,比如賈艾梅(Amy Carmichael)、艾達·斯庫德(Ida Scudder)、潘迪塔·拉瑪拜(Pandita Ramabai)等。

我總是懷著敬畏的心情聆聽她們充滿勇氣與熱情的故事。這些女性以服侍耶穌、傳播福音爲畢生使命,爲了在宣教領域開展開創性的工作,她們甘願離開舒適的家園,付出巨大的個人代價。

然而,當我長大步入社會後,卻經常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說聖經是一本帶有性別歧視、父權制和厭女傾向的書,說它貶低女性、認爲女性低人一等,而且一直在延續那些陳舊的性別角色觀念。

更令人遺憾的是,我在教會中也遇到過類似的態度和做法。這些觀念照搬了主流社會文化,視姊妹爲二等公民。

感謝神的恩典,我清楚地知道這些做法和態度並不代表聖經對男女的真實觀點。儘管男女在設計上有所不同,但神賦予了他們同等的本質、價值、地位和尊嚴。祂按自己的形像造了男女,並召喚他們攜手完成他的使命(創 1:26-28;腓 4:3)。

這種矛盾促使我重新研讀聖經。在重讀福音書時,我發現了一位真實的神——祂看顧、重視、尋找、教導、呼召女性,培養她們成爲門徒,並差遣她們完成祂的使命。耶穌對待女性的方式,不僅打破了一世紀的人爲文化成見和藩籬,就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看來也十分超前。

耶穌與女性互動的方式不但十分美好,而且還超越了當時的文化。在福音書中,最打動我的故事是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

耶穌打破與女性之間的隔閡

在與撒瑪利亞婦人的相遇中,耶穌打破了當時所有的文化、社會、道德和宗教規範。這次相遇並非偶然,而是神的精心安排。耶穌從猶太啓程返回加利利,特意選擇經過撒瑪利亞。因爲路途勞頓,祂在雅各井旁歇息,看起來就像是在等待那位婦人的出現。

當這位婦人來到井邊時,耶穌向她要水喝。祂主動提出的這個請求讓她大爲震驚。她甚至情不自禁地說道:「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這種情況太過反常,以至於福音書作者不得不專門解釋說:「因爲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向來沒有來往。(約 4:9)

在那個年代,猶太人認爲與撒瑪利亞人接觸就會沾染不潔。尤其是撒瑪利亞的婦女,在他們眼中更是始終處於禮儀不潔的狀態。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耶穌難道不知道向她要水喝會使自己變得不潔淨嗎?

偉大的啓示

耶穌向她要水喝,同時也巧妙地用「水」作爲比喻來向她顯明自己的身份。在這次相遇中,祂做了一件在福音書中極爲少見的事情——祂向一個女人啓示自己就是彌賽亞。

當時的拉比們都教導說不要與女人長時間交談。他們認爲,在公共場合與女人說話純屬浪費時間,就算對方是自己的妻子也是如此。在他們看來,男人應該把這些時間用來鑽研聖經。

因此,當門徒們回來看到耶穌正在和一個婦人談話時,他們感到無比驚訝也就不足爲奇了。雖然他們沒有開口詢問,但福音書作者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門徒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什麼?』或說:『你爲什麼和她說話?」(約 4:27)

寶貴的機會

在《從女性視角看耶穌》(Jesus Through the Eyes of Women)一書中,麗貝卡·麥克勞林(Rebecca McLaughlin)這樣寫道:「在福音書所記載的對話中,耶穌最長的一次私下談話,竟然是和一位所有猶太男人都會竭力避開的女性。在《約翰福音》中,她是第一個被耶穌明確啓示祂就是基督的人。而按照當時的社會規範,一位受人尊敬的拉比是絕對不該與這樣的女子單獨相處的。」

如今,印度的教會也有機會像耶穌一樣,突破文化、社會、宗教和道德的重重障礙。我們可以坦然效法祂的榜樣,以同樣的態度去重視並接納印度教會中的姊妹們。

耶穌與女性展開深入的神學對話

在井邊的這番對話中,話題多次轉折。耶穌忽然將談話從活水轉到了她的個人生活,但祂這樣做並非要讓她蒙羞或是定她的罪。

當耶穌請她去叫丈夫來(約 4:16),並不是說沒有丈夫或男性親屬在場祂就不能繼續談話。

恰恰相反,祂是要用溫柔的方式讓她明白,祂認識她、看顧她。祂要讓她知道,即便是那些她不願意讓人知道的事,祂都瞭然於心。祂要給她的,是任何丈夫都無法給予的——她內心深處對更新的渴望。

耶穌了解她

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很快就意識到耶穌以超自然的方式洞悉了她的一生。祂不僅知道她的過去(有過五個丈夫),還知道她的現狀(正與一個不是丈夫的男人同居)——這樣的洞察力只有先知才會具備。

她趕緊把話題轉向了敬拜的問題。這也許是因爲她不願繼續談論耶穌所引導的話題,想要轉移注意力。

不過也可能是因爲她發現祂是一位先知,甚至可能就是那位先知,所以真心想請教一個神學問題。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她的提問都顯示出她對當時的神學辯論和撒瑪利亞人的經文有相當的了解。

耶穌與她進行深入對話

耶穌沒有因爲對方是女性就不深入討論問題。相反,祂順著她的話題,展開了一場關於敬拜之道的深刻而美好的討論。耶穌向她啓示了神的本質和真實敬拜的性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 4:24)

這句美好的真理常常被我們引用。想一想,如此寶貴的啓示竟是耶穌在與一位婦女談話時賜下的,這是何等奇妙啊!

教會領袖們往往忽視了姊妹們在神學培訓和門徒訓練中的需要。然而耶穌並非只與門徒討論神學問題。福音書多次記載了祂與馬利亞、馬大、抹大拉的馬利亞等人進行深入的交談(路 10:38-42;約 11:21-27,20:11-18)。

耶穌肯定姊妹的事工

與耶穌的這次相遇徹底改變了這位撒瑪利亞婦人,使她成爲向本族人作見證的使者。她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 4:29)

她成爲了新約聖經中最早的傳道者之一。她的見證既真實感人——「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又指向基督——「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因著她的見證,許多撒瑪利亞人都從城裡湧出來,要尋見耶穌。

耶穌藉此良機教導門徒祂使命的緊迫性。祂呼籲他們舉目觀看眼前已經成熟的莊稼:「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 4:35)

祂讓門徒們看那已經成熟的莊稼——那些正在過來找他們的撒瑪利亞人。這些人之所以前來尋找耶穌,正是因爲那位撒瑪利亞婦人的見證起了關鍵作用。

可惜的是,教會常常沒有讓姊妹們真正參與事奉。他們把姊妹視爲配角,人爲地將事奉分成兩個等級:弟兄們從事「正經」的事奉,而姊妹們只是在旁打下手。但神所賜的創造使命和大使命,本是要男女攜手共同完成的。

按照神的美意,弟兄姊妹應當彼此配搭,各自都能爲事奉帶來獨特的價值。所以,過分強調任何一方而忽視另一方,都會影響使命的完滿實現。

耶穌與默默無聞、辛勤服事的姊妹們

雖然我提到了一些著名女宣教士的故事,但回應耶穌呼召的絕不僅僅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縱觀教會歷史,無數鮮爲人知的姊妹們都曾是神國事工的中流砥柱,她們世世代代都在默默地爲建造神的國度獻上自己。

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面孔——我們的母親、祖母、妻子、姐妹、姑姨、老師,還有教會中的同工和帶領者,更不用說那些無名無姓、默默耕耘的姊妹們了。

在耶穌的跟隨者中,有許多姊妹們一直在忠心地參與各樣事工:禱告、門訓、教導兒女、傳揚福音、植堂、服侍窮人、關懷弱勢群體、醫治病人等等。

許多姊妹在事奉中遭遇反對,經歷偏見,忍受那些把她們視爲次等人的不敬虔態度。但她們依然堅定前行,因爲在聖經中,她們遇見了那位看顧她們、珍視她們、愛她們、揀選她們、呼召她們的神。

正如潘迪塔·拉瑪拜(Pandita Ramabai)所說:「聖經告訴我,神並不等我配得祂的愛,而是將祂的愛白白地澆灌在我身上。聖經也說,在基督裡並不分男女……這是何等美好,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對我這個生在印度婆羅門家庭的女子來說,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在那裡,人們認爲像我這樣的女子毫無指望。但聖經宣告說,基督並沒有把這極大的救恩侷限於某個種姓或性別。」

如今,耶穌仍在呼召姊妹們參與事奉。願我們的教會能夠成爲一片沃土,讓姊妹們在其中茁壯成長。這樣,弟兄姊妹們就能夠真正攜手同行,一同彰顯神的形像,共同拓展神的國度。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印度福音聯盟英文網站:Jesus and Women in the Indian Church

Shobana Vetrivel(舍巴娜·維特里爾)在德里神學院(Delhi School of Theology)工作,同時也在攻讀博士學位。
標籤
女性
姊妹事工
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