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耶穌爲所有人而死嗎?
2022-07-05
—— Erik Raymond

代贖是基督信仰和基督徒經歷的核心。當我們查考聖經以更好地理解基督的工作時,我們一定能從中受益。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免不了會碰到問題。在思考代贖這一教義的時候,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耶穌爲所有人而死還是隻爲選民而死?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相信耶穌在十字架上是爲選民而死。祂所做的正是祂道成肉身的目的,祂爲所有會信靠祂的人(而不是爲每一個曾經活在地上的人)完成了救贖之功。

有人可能會回答,但是當你閱讀約翰福音3:16時,我們看到神「愛世人」,然後在希伯來書2:9經文說耶穌「爲人人嚐了死味」,最後在約翰一書中,聖經說耶穌是「爲普天下人的罪」做了挽回祭(約壹2:2)。既然如此,怎麼可以說耶穌並不是爲所有人而死呢?

這些都是重要的經文和很好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從聖經、神學和邏輯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先說,論辯的雙方都限制了代贖。也就是說,每一種觀點都在某種程度和意義上限制了代贖,除了普救主義異端(認爲所有人都會得救)。阿米念主義者限制了代贖的力量,他們認爲十字架並沒有明確地拯救任何人,而僅僅使所有人都有可能得到救贖而已。另一方面,加爾文主義者限制了贖罪的範圍,他們認爲基督的死並不是拯救每一個人,只是拯救了蒙了揀選的人。

作爲加爾文主義者,我也同樣限制了代贖的範圍。但這樣做的手並沒有限制代贖的價值——它是無限的,我們也沒有辦法改進基督的工作——它是無限、完美的。說白了,當加爾文主義者談到有限的救贖時,我們不是在說它的價值有限,而是說它的範圍有限。

當我們在思考這種有限的範圍時,我們就面對一個選擇。正如華腓德(B. B. Warfield)所說:「我們必須在代贖的高質量和代贖的寬範圍這兩者中擇其一,兩者不能兼得。」 

耶穌基督要麼爲所有人而死,要麼沒有爲任何人或只爲選民而死。

代贖的性質

舊約的祭物是一種預表和影子,預示著基督之死。它們是以它們的實質,即最珍貴的祭物——神的羔羊——爲實體的(來9:11-14,13:10-13)。當我們閱讀像利未記16章關於贖罪日的經文時,我們發現無辜的動物在承受人們的罪孽和罪責。祭司將百姓的罪孽轉移到所選的動物身上,然後用動物代替百姓獻爲祭。贖罪日解決了百姓犯罪的問題(即使只是一年一次)。但重點很清楚;他們把動物獻上爲祭並不是當作那年活著的以色列人潛在的代贖,相反,這是爲以色列人成就的贖罪。

此外,耶穌的死是替代性的。祂代替我們獻上自己,祂代替罪人受苦和承受死亡。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爲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爲神的義。(林後5:21)

基督既爲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加3:13)

因基督也曾一次爲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爲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彼前3:18)

約翰·慕理在他的《再思救贖奇恩》Redemption Accomplished and Applied)一書中寫道:

如果我們集中注意力思考救贖,我們也許就能更容易理解贖罪普遍地臨到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救贖是什麼意思?救贖不等於可贖回性——即我們被放在一個能夠贖回的狀態。救贖的意思是:基督付出贖價並成就了救贖。這是新約中每當奏響救贖和絃時的勝利音符。基督用祂的血將我們贖回給上帝(啓5:9)。祂成就了永遠的救贖(來9:12)。「他爲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爲善。」(多2:14)如果我們把救贖理解爲通過付出價格和能力有效地確保得贖可能性,而不是確保作爲贖回對象的人有效地得到救贖的成就,這是對救贖概念的嘲弄。基督來不是爲要把人放在可贖的位置上,而是來爲自己贖回百姓。

因此,真正的問題可以歸結爲:祂到底做到了嗎?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滿足了神的憤怒還是沒有?如果祂沒有,那麼誰能滿足神的憤怒呢?又是在什麼時候呢?如果祂滿足了神的憤怒,那又是爲誰滿足的呢? 

如果得出結論說耶穌滿足了神的憤怒,並爲那些正在地獄裡受苦的人承擔了罪刑,那是不符合聖經的。如果祂確實爲他們支付了贖價,爲什麼上帝還要刑罰他們?

代贖的意圖

代贖的意圖是什麼?我喜歡史蒂夫·勞森(Steve Lawson)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代贖的意圖就是代贖的範圍。」

耶穌的意圖是什麼?祂對代贖的計劃是什麼?祂告訴我們,祂要爲祂的羊——且只爲祂的羊——捨棄自己的生命。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爲羊捨命。(約10:14-15)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

你感覺到他在這裡的意圖和決心嗎?「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或者如果我們可以縮短這句話:「我必須……他們也要」。耶穌基督是帶著對祂將會成就什麼和祂的羊將如何回應的確信走向十字架的。

耶穌在與一些猶太領袖交流的時候談到了上十字架的意圖。在回應他們的問題時,耶穌告訴他們,代贖並不是爲了他們,耶穌限制了自己犧牲代贖的範圍。

只是你們不信,因爲你們不是我的羊。(約10:26)

記住,耶穌已經告訴我們,祂是爲自己的羊而死(約10:15)。但就在此處,耶穌告訴一些人他們不會聽祂的話(他們不相信),因爲他們不是祂的羊。主是說,祂的死是爲了祂的羊而死,這些羊會聽祂的聲音。換句話說,耶穌的死是爲選民,而不是爲那些不信的人。

祂在死前晚上的客西馬尼園禱告中也運用了類似的限制:

我爲他們祈求,不爲世人祈求,卻爲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並且我因他們得了榮耀。(約17:9-10)

耶穌爲那些屬於他的人禱告。也就是說,他爲他的羊禱告,爲那些會相信他話語的人禱告。

我不但爲這些人祈求,也爲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約17:20)

基督的代贖具有替代性。耶穌爲我們的罪而活、而死、而復活(林前15:3-5)。發生的這一切永遠不會得到重複(來10:10)。因此,耶穌爲祂所有的羊完成了必要的代贖,他完全滿足並挽回了神的憤怒,同時爲祂的子民贏得了神的喜悅。當我們談到有限代贖時,我們指的是代贖有限的範圍,而不說代贖的價值或能力有限。這就是爲什麼許多神學家喜歡用特定的救贖(articular redemption)或明確的代贖(definite atonement)這樣的詞彙。

一些被認爲支持無限代贖的經文

希伯來書二章

惟獨見那成爲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因爲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爲冠冕,叫他因著神的恩,爲人人嚐了死味。(來2:9)

上下文很重要。這裡的「人人」是指誰?第10節告訴我們,祂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11節稱他們爲「弟兄」,14節稱這些人爲「兒女」,16節說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17節說他們是「祂的弟兄」,又說是「百姓」。我認爲這裡的「人人」並不是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而是指上下文中提到的這群特殊的人:眾子、兒女、亞伯拉罕的後裔、祂的弟兄們和百姓。換句話說,這裡指的是祂的羊或所有會信靠福音的人。

約翰福音三章

因爲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這節經文清楚地說,神愛「世人」。但是,雖然聖子來到了世界上,這節經文並沒有說整個世界都會得到拯救。它把救恩的範圍限制在那些願意相信的人身上,「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神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愛世人,那些相信(分詞是現在時態)、一直相信的人(即信徒)將獲得永生。我們可以把它說得更直白一些,「神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愛世人,他賜下他的獨生子,使信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節經文說,那些相信的人將得著拯救。愛和拯救因信而連合在一起。約翰說的不是贖罪的範圍,而是背後的動機(愛)和獲得救恩的工具(信)。我們有時會認爲「一切」是一種張開雙臂的寬宏態度,但約翰在這裡所指向的其實是特殊性(信他的)。

約翰一書二章

他爲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爲我們的罪,也是爲普天下人的罪。(約翰一書2:2)

我認爲關於這段經文的討論並非空穴來風。在理解約翰所講的內容時,正是這最後一句話引起了人們的分歧。問題很簡單:耶穌在什麼意義上爲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 

我們主要有三個問題需要作答。

  1. 挽回祭是什麼意思?挽回祭是指滿足了上帝對罪人的憤怒,藉此除去了他們在上帝面前的罪孽,使上帝向著過去的罪人發出喜悅。
  2. 挽回祭在什麼時候發生?挽回祭發生在過去,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穌作爲祂的子民代求這一工作是一個持續的現實。記住這一時間很重要。
  3. 「普天下」是什麼意思?有時它指的是所有的受造物,有時它可以指的是比最初關注的那群人更廣泛的群體。

如果挽回祭的工作已經完成,不是每一個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能得著拯救,那麼我們如何理解約翰對「普天下」這個詞的使用呢?我再次認爲這是一段較難的經文。解釋的規則是讓更爲清晰的經文照亮那些我們認爲不太清晰的經文。因此,我可以用其他許多談到代贖性質和範圍的經文來幫助我理解約翰二書這節經文。

同時,我認爲可能在約翰的其他著作中會有答案。在第一世紀的猶太世界裡,他們的腦海中先想到的是猶太人,然後是「世界」——其他所有人。約翰是個猶太人,主要擔負對猶太人傳道的職責(加2)。在整個舊約中,人們期待著彌賽亞不僅要拯救猶太人,還要拯救整個世界,也就包含了外邦人(創12:1-3;賽56:8;結34:23,37:24;路2:22-38)。

我們在約翰福音中看到該亞法有點令人驚訝地闡述了這個結論(約翰福音11:49-53):

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什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這聽起來像耶穌在約翰福音10:16中所說的:「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當我讀到約翰一書2:2時,我想到了挽回祭這個詞的意思,耶穌所做的事情,以及約翰對代贖的性質、意圖的其他教導,特別是對非猶太人的教導,這使我得出結論,耶穌爲百姓代求,耶穌也爲百姓代贖。這包括所有種族的人,不僅僅是猶太人,還有來自各族各方的人(啓示錄5)。我認爲約翰在這裡使用「世界」一詞,是指來自各國——而不僅僅是以色列——的百姓。

約翰·歐文的幫助性問題

我記得我曾經在這個教義上掙扎過,並試圖結合一些經文進行思考。在研究過程中,我看到了約翰·歐文提出的簡明難題:

聖父把祂的憤怒加在了聖子身上,聖子受刑罰是…… 

  1. 所有人的所有罪。
  2. 一部分人的所有罪。
  3. 一部分人的一部分罪。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

  1. 如果最後一個選項爲真,那麼所有的人都有一些罪要自己負責,因此沒有人可以得救。
  2. 如果第二個選項爲真,那麼基督就代替普世所有選民爲他們所有的罪而受刑罰,這是真理。
  3. 如果第一個選項爲真,爲什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免於因他們的罪而受的懲罰呢?

對上面第三個反問,你可能會回答說,「因爲他們不信。」那麼請容許我問,這種不信是罪嗎?如果是,那麼基督就已經爲此受刑罰了。如果他已經爲此受了刑罰,爲什麼不信的罪還要妨礙那些人導致他們不能得救呢?如果基督沒有爲不信的罪受刑罰,那麼基督就沒有爲所有的罪而死。

耐心和精確

我一開始就說,當我們查考聖經以更好地理解基督的工作時,我們會從中受益。當我們這樣做以幫助自己和他人學習時,必須懷著謙卑的心態。只要想一想,在爭論贖罪範圍的問題時,我們有多麼不容易發現自己的驕傲啊!

這樣的對話應該以它所要求的溫和、耐心和精確爲特徵。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Did Jesus Die for Everyone?

Erik Raymond(埃里克·雷蒙德)是波士頓救贖主團契教會的主任牧師。他和妻子克里斯蒂有六個孩子。
標籤
加爾文主義
代贖
有限的代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