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約伯:在苦難中被斥責
2018-08-21
—— John Piper

約伯記32-37章

從第4章到第31章,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談論苦難的意義。到最後,這三個朋友的觀點都不能讓他信服。

約伯朋友們讓人難以信服的理論

約伯的朋友們認爲苦難最終是對罪的責罰,而興旺則是對正直的獎賞(4:7-8)。以利法承認,有些苦難是嚴懲,且是於我們有益的(5:17)。但對他而言,這類苦難只是例外,而不是常規,並且像約伯那樣曠日持久的苦難應該不能這樣來解釋。所以他就以給約伯定罪而告終。「你的罪惡豈不是大嗎?」(2:5)約伯非同尋常的苦難的唯一解釋就是上帝對他所犯下的重罪的懲罰。

約伯不同意他三個朋友的意見,一直爲自己辯屈,說人間惡人發旺,義人受苦(21:29-30)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他,既和上帝無冤無仇,又非罪大惡極,災禍卻單單臨到他的頭上。

所以,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理論也因著約伯確實是誠實無僞而顯得站不住腳。以致到最後他們的言論變得來回重複,惡意攻擊,並且越來越短。末了,就只剩下約伯一個人還在說話。

辯論的取勝並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約伯辯論雖贏了他的三位朋友,但還是沒能回答他自己的問題。他證明了人的苦難不能簡單地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補償性公平原則來解釋。但他也沒有找到其他什麼更好的答案。

讀到第31章結尾,我們都感到上帝讓人捉摸不定。世事變化無常。上帝掌管人的一切。而且他所行的智慧甚是高深(8:12-28)以致於約伯對這一點從未置疑過。但義人何以受苦――他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既使我們的理解停留在這個層面,我們也都可以安渡餘生。很多基督徒都這樣努力嘗試著。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說:「是啊,我相信上帝掌管萬有,他控制一切事態的變更。我也相信他是公義的、智慧的。並且我相信,事情雖然在今生顯得反覆無常,變化多端,但在將來的世代一切謬誤必會歸正。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既向我顯明了他的愛,我也知道他是獲得生命意義和得著來世拯救的唯一希望。所以,即使我不能理解上帝奇特的作爲,但也讓我在苦難面前緘默無語,倚靠上帝吧。」

這樣子活也不錯。但《約伯記》的作者卻不滿足於此。而且他要讓讀者知道上帝並沒有隱藏他的作爲。上帝讓我們受苦的目的遠遠過於我們所思所想。

以利戶的介入

於是乎在32章一個叫以利戶的年輕人出場了。他的發言一直貫穿到37章。這裡我們看到,約伯和他三個朋友都沒有發現義人受苦實在不是上帝恨的記號,而是他愛的標記。苦難不是對他們罪的懲罰,而是對他們義的磨礪。不是預備他們滅亡,而是保守他們,不被滅亡。

那三個朋友都錯了――苦難不是證明人有惡。約伯也錯了――他的苦難既不是證明上帝的無常,也不是表明上帝以他爲敵。以利戶帶給這場爭論一個新的著眼點。

讓我們重視以利戶忠告的五點原因

讓我們來審視以利戶的神學,來明白爲什麼我們要接受他這一觀點。很多解讀《約伯記》的人都認爲以利戶比起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也好不到哪裡。譬如,我在一本解經書中收集到對以利戶的評價長達40頁,分別是:以利戶嚴酷、冷漠、超然、粗魯、陳腐、過於完美主義、虛榮等等(安德生,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

我承認在以利戶的講話裡有好些地方很難懂。並且當你真的讀他的講話時,會發現其實好些話那三個朋友也都有講過(這說明他們的講話也並不全錯)。但他實在是對約伯很嚴厲,有時甚至是苛刻。

但至少有五點理由,讓我用以利戶的話來表達受默示寫下這卷書的作者的觀點。換句話說,我認爲以利戶邁出了解決約伯問題的第一步,然後上帝在38到41章說話,並在最後做了總結。我這樣思考,有五點原因。

第一,他的講話表示出要推陳出新

在32章出現以利戶的話,既不是承接也不是重複那三個朋友說的,而是開始講新的東西。1至3節說:

於是這三個人,因約伯自以爲義,就不再回答他。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爲義,不以上帝爲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爲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爲有罪。

換句話說,以利戶並不同意辯論雙方的意見。所以他在第14節對那三個朋友說,「約伯沒有向我爭辯,我也不用你們的話回答他。」所以,以利戶並無意要像那三個朋友那樣看待這件事。作者希望帶我們走出那個舊有的辯論,去聽聽新的東西。

第二,他的講話篇幅長達六章

第二點讓我覺得以利戶並不是在繼續那三個朋友的蹩腳神學,是在於作者用了六章篇幅來記錄他的講話(32-37)。

那三個朋友的話越來越少,最後乾脆無話可說,顯示出他們的神學實在不堪一擊。比勒達最後一次發言就只說了六句話(25章),而瑣法最後根本就連總結陳詞都沒有。

因此,如果作者給了以利戶六個章節說話,如果單單只是重複那三個朋友站不住腳的神學觀點而沒有任何新意,那麼就太奇怪了。用這麼大篇幅來描述他的講話一定是表示這兒所說的東西很重要。

第三,約伯對以利戶的回應

約伯竟然沒有跟以利戶爭辯。

約伯曾成功地讓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啞口無言,但即使以利戶在33章32節挑戰他說:「你若有話說,就可以回答我」約伯卻依然不發一言。他保持沉默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約伯認同他的觀點。事實上,在42章6節,約伯的確對他所說過的某些話表示懊悔,因而表明以利戶的訓斥並不離譜。

第四,神對以利戶的回應

在42章7節上帝回顧約伯受苦,訓斥他的三個朋友。

耶和華對約伯說話以後,就對提幔人以利法說:「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發作,因爲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但上帝何以沒有訓斥以利戶呢?或許是因爲以利戶的言論不與那三個朋友同列。以利戶的話是正確的,並且爲上帝最後決定性的話語做了預備。(他也自稱是被神的靈帶領――見32:8)

第五,他的確提出一些新的、有益的見解

最後,以利戶確實提出了約伯連同他的三個朋友都沒能看見的有關義人受苦的新見解,這些見解有助於我們理解約伯和其他義人所經受的無妄之災。讓我們今天早晨試著一起明白這個年輕人所要說的是什麼吧!

以利戶斥責約伯

以利戶認爲約伯所說的有些話並不對――是的,從講話的態度上他看到了約伯的驕傲和自負(參見33:17,35:12,36:9)。在33章8-12節,他指出約伯的錯處:

你所說的我聽見了,也聽見你的言語,說:『我是清潔無過的,我是無辜的,在我裡面也沒有罪孽。上帝找機會攻擊我,以我爲仇敵,把我的腳上了木狗,窺察我一切的道路。』我要回答你說:你這話無理,因上帝比世人更大。

約伯錯就錯在爲了表明自己的無辜,甚至於無視上帝的恩典。我們知道以利戶這樣說是對的,因爲在42章6節那裡,約伯事實上自己也懺悔說:「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他的苦難逼得他談到自己過於樂觀,而論到上帝又不夠恭敬。雖然約伯算是一個義人,但他並不是一個無罪的完全人。當他的生命被苦難攪動時,原本純淨的生命不免泛起了驕傲的沉渣。

以利戶對苦難的解釋

至少,以利戶所理解的爲什麼義人受苦,在一定程度上與那義人生命中的驕傲殘餘有關。我們首先在33章14到19節初步讀到他這一見解。他描述了上帝對人說話的兩種方式:使用話語和使用苦難。在還沒有聖經的年代,上帝通過夢和異象對人說話。他說,

上帝說一次、兩次,世人卻不理會。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上帝就用夢和夜間的異象,開通他們的耳朵,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攔阻人不陷於坑裡,不死在刀下。人在床上被懲治,骨頭中不住地疼痛。

並非懲罰,乃是拯救

所以,以利戶將疾病的痛苦和夜間的異象並列,作爲上帝爲人的益處對人說話的兩種方式。17節講到上帝的目的是:「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攔阻人不陷於坑裡。

換言之,在這些異夢裡、在疾病中,上帝的意圖不在於懲罰,而在於拯救――從惡的謀算中、從人的驕傲中,最終從死亡裡施行拯救。以利戶並沒有把上帝形容成爲一個氣急敗壞的法官,而是一位救贖者、一位救主、一名搶救者、一名醫生。他所造成的疼痛好比醫生的手術刀,而不是行刑者的罰鞭所帶給人的。

稱義的罪人

以利戶在另一地方,即36章6到15節裡解釋他對苦難的看法。頗有啓示的是在這些章節裡,以利戶闡明了一個觀點,一個義人可能也犯罪,而這個罪需要被暴露和根除。一個被稱爲義人的人並不意味著他是個無罪的完全人。的確有「稱義的罪人」。

這一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因爲上帝在1章1節裡稱約伯爲一個義人,並且約伯在辯論中得勝也是因著他素有義人的名譽。然而在本卷書結尾時,約伯翻然悔悟,以己爲恥。所以,雖然約伯還有罪,但他真是一個義人(有神爲他做見證)。

以利戶針對義人和罪人這兩種人,區分了苦難對他們所起的不同作用。讓我們從第6節開始讀:

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爲困苦人伸冤。他時常看顧義人,使他們和君王同坐寶座,永遠要被高舉。

如果他僅止於此,那麼他就和以利法的觀點無異:即惡人受苦,義人興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個觀點有它對的方面。但折磨約伯的那個問題是爲什麼義人要暫時受苦。所以,以利戶從第8節開始接著說:

他們若被鎖鏈捆住,被苦難的繩索纏住,他就把他們的作爲和過犯指示他們,叫他們知道有驕傲的行動。他也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

換言之,所謂義人與無罪的完全人還相差甚遠。在他們裡面還殘留了些舊我,時不時這驕傲的舊我就抬頭,甚至於演變爲罪行――當約伯抱怨上帝以他爲敵時,他就是在犯罪了。這也是約伯在本卷書結尾時所懺悔的。

苦難煉淨義人

以利戶的教導也就是困苦讓義人對他內裡還遺留的罪性敏感,幫助他憎惡罪、棄絕罪。苦難開了義人的耳朵(見10節)。詩人在詩篇119篇71節也如此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爲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神性的某些方面義人真的只能通過經受困苦才能參悟。

所以,以利戶帶給我們一個新的看見就是義人受苦不是在毀滅的烈焰中被焚燒,而是在烈焰中煉我愈精,將美善的精金提煉得更爲純淨。對於義人而言,苦難不是懲罰,而是醫治。

苦難對不敬虔的人和義人的不同意義

13到15節講述的是苦難針對不敬虔的人和義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上帝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必在青年時死亡,與污穢人一樣喪命。上帝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

13到14節講到一些人,對於他們,苦難就等同於毀滅,因爲他們「心中不敬虔」。但之後(見15節)他描述另一些人,在苦難中他們的耳朵被開通,並經歷上帝從苦難中救拔他們。他們是像約伯一樣的正直人,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無可指責。他們也受苦,但上帝對他們的意圖則完全不同。

以利戶帶給我們一些什麼新的認識

那麼以利戶是否把我們從約伯和他三個朋友談話的僵局中帶出來,提高了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呢?

他的兩個不滿

讓我們回到32章2至3節以利戶最開始的發言。他有兩個不滿。

  1. 他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爲義,不以上帝爲義。
  2. 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爲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爲有罪。

以利戶也成功地論證了爲什麼在這兩點上他有理由發怒。

第一,他說明爲什麼約伯的三個朋友錯了

他證明約伯的三個朋友都錯了。他們說唯一能解釋約伯受苦的是上帝在懲罰他的罪。以利戶認爲不應當這樣解釋約伯的受苦。

義人會受苦。然而,他們所受的苦不是對罪的懲罰,而是熬煉他們義的純正。苦難喚醒他們遲鈍的感官,使他們更多地認識、經歷上帝的真實,更深地體悟到自己的不完全和需要。苦難鞏固了他們的信心和敬虔。因此,約伯的三個朋友錯了。

第二,他說明爲什麼約伯錯了

約伯也錯了。他也沒有找到比他朋友們更好的解釋。他對上帝公義的認識在實質上和他的朋友們正相仿。就是因爲約伯堅持認爲自己是正直純全的,所以就不能理解爲什麼公義的上帝會讓自己活得苦不堪言。以致他變得惱怒,竟認爲上帝以他爲敵。

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爲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13:23-24)

以利戶說約伯錯就錯在爲證明自己無辜,竟然如此的曲解上帝(33:8-12)。上帝並沒有拿約伯當仇敵,約伯也並沒有像他自己所宣稱的那樣純全。上帝正是約伯的慈父,上帝允許他月復一月地受疾病的纏累,不是出於恨他,而是出於愛他。

苦難顯露了約伯一直以來隱而未現的驕傲的罪。現在上帝開了約伯的眼,讓他看到自己殘留的不完全。現在他可以悔改,被潔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倚靠上帝。他的受苦不僅是彰顯上帝勝過撒旦的榮耀(我們已在第1、2章中學習到)的機會,也加深了約伯對上帝的認識、信靠和虔誠。

最寶貴的功課

所以,《約伯記》給我們最爲寶貴的功課就是上帝的兒女,就是那些信上帝、被聖靈引導並且他們的罪蒙耶穌寶血遮蓋的人,可能真的會在世上受苦。若真是這樣,那苦不是對他們罪的懲罰。基督已全然擔當我們罪的刑罰,斷沒有再次受罰的危險。

上帝兒女在世上受苦不是那補償性公義原則的硬性操作,而是上帝恩典主權的自由發揮。我們在天上的父在創世之初就揀選了我們,他又藉著聖靈的工作使我們重生,並賜給我們得救的信心使我們稱義,如今他又用那無限的智慧藉著苦難讓我們成聖,這一切都是在上帝的恩典中成就的,是我們白白得到的。

苦難不是毫無道理可言地臨到屬上帝的子民的。每一個苦難都是爲我們個人量身定做的,是我們那位最偉大的醫生親手爲我們做的專家治療。苦難的目的是使我們成爲聖潔,使我們的信心得以煉淨,靈魂得蒙救贖,使上帝的名得著榮耀。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爲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0-11)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林後1:8-9)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爲大喜樂;因爲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苦難
約伯記
聖經人物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