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伯利恆之旅》與尷尬的聖誕大片
2023-12-20
—— Brett McCracken

信仰題材電影近來頗有復興之勢——不僅在商業可行性方面,而且在藝術可信度方面都頗有成效。當然,這個標準一直以來都比較低。絕大多數這類影片仍然算不上優秀;它們只是比我們所期待的要略好一些而已。

可惜的是,最新的信仰題材假日電影卻是一個大退步。《伯利恆之旅》(Journey to Bethlehem)或許還能找到觀眾,部分原因是演員罷工導致影片競爭不是很激烈。但是,即使是對於那些希望在多廳影院中看些暖心家庭片觀眾來說,《伯利恆之旅》很可能會令人失望。我長期以來一直呼籲要製作更多的不讓觀眾大倒胃口的信仰類影片,對我這樣的影評人來說,《伯利恆之旅》不僅僅是令人失望,更是讓我大失信心。

《歌舞青春》遇到馬槽

不難想像,《伯利恆之旅》(由索尼旗下 Affirm Films 公司發行)製片人在爭取公司同意拍片時會這樣說:

想像一下用《歡樂合唱團》(Glee)或《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的青少年音樂劇風格來演繹耶穌誕生的故事吧。浪漫的愛情、緊張的家庭關係、華麗的大反派、超自然的天使來訪、滑稽的表演(三個愣子飾演東方三博士)以及精彩的歌舞表演!這是一部「適合全家觀看的聖誕音樂劇

在我們的文化想像中,聖誕節的故事已經與音樂、戲劇表演(聖誕頌歌音樂會、製作精良的教堂大合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此,用全新的音樂劇形式來表現耶穌的誕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伯利恆之旅》在營銷方面還有許多特色。影片的演員陣容強大,包括基督徒音樂(CCM)明星擔任主角(說唱歌手 Lecrae 飾演天使加百列,For King & Country 的喬爾·斯莫爾本 [Joel Smallbone] 飾演希律王的長子安提帕特 [Antipater])。扮演希律王的是奧斯卡提名者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影片由曾獲格萊美獎提名的音樂製作人亞當·安德斯(Adam Anders)執導和聯合編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歡樂合唱團》的執行音樂製作人。彼得·巴索奇尼(Peter Barsocchini)是該片的聯合編劇,曾爲《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電影撰寫劇本。

《歌舞青春》和《歡樂合唱團》的編劇和譜曲天才、諸多 CCM 大腕、再加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素材(聖經)。有如此強大陣營,還能出什麼問題呢?

耶穌與爵士樂手

聖誕期間,各大巨型教會無一例外地舉辦鋪張過頭的豪華聖誕慶典。《伯利恆之旅》的問題與它們同出一轍。

通常,動感十足的紅綠燈光交錯、華麗的舞美設計、極致的戲劇效果以及鮑勃·福瑟(Bob Fosse)的炫目表演,不僅不會加強基督道成肉身的奧祕感,反而會削弱。教會舉辦聖誕慶典的初衷固然不錯,但是使用這種炫目的娛樂手段邀請大家來了解聖經故事,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這會使一個廣闊、讓世界天翻地覆、讓人瞠目結舌的偉大的奧祕淪爲另一個好玩的「內容」而已,任由大家在節日期間,在蛋奶拿鐵和《英國烘焙大秀》之間愜意地享用(或許還能從中略微得到點啓發)。

真正有意義的「伯利恆之旅」需要讓我們錯愕,將我們從喧鬧的消費主義和過度的遐想中抽離出來, 把我們帶到一個時間之外可以沉思的地方,遠離一切熟悉的事物,超越日常的忙忙碌碌、平平庸庸。

電影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信仰類型的電影人也應該追求這種超越。但《伯利恆之旅》並沒有讓觀眾從當代文化的喧囂中解脫出來,與神聖的真理相遇。相反,它調高了喧鬧的音量,加大分貝。

格格不入與緘默的黑暗

年代感十足的服裝和佈景,還有銀幕上展現的故事背景隱隱約約讓觀眾意識到這應該是發生在 2000 年前的事, 除此之外,《伯利恆之旅》中的許多內容都反映出 21 世紀的西方價值觀。

舉例來說,我難以想像希律王的皇宮衛隊中會有女兵,但這部電影中卻有。因爲代表性很重要!我嚴重懷疑一世紀巴勒斯坦的猶太女孩會說:「信仰就是相信你心裡知道是真的東西」,但在這部電影裡她們卻說了這樣的話。因爲要跟隨己心!

巴茲·魯赫曼(Baz Luhrmann)電影《貓王》(Elvis)、《紅磨坊》(Moulin Rouge! )中不合時宜的流行音樂讓人本能地感到電影的矯揉造作,這種格格不入如此明顯,觀眾根本不期待影片能夠真實地還原歷史;同樣,《伯利恆之旅》也帶給觀眾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即使影片講的是聖經故事,但是觀眾找不到感覺。

馬利亞和約瑟(由菲奧娜·帕洛莫 [Fiona Palomo] 和米洛·曼海姆 [Milo Manheim] 飾演)從第一次在街邊市場「甜蜜邂逅」到必要的「墜入愛河」民謠(「我們能不能讓這一切成真」[Can We Make This Work] ),再到他們在夕陽西下時攜手離去,基本上都是按照標準愛情喜劇的劇本進行的。他們的個人夢想和抱負(比如馬利亞夢想成爲一名老師)與現實不符,現實將他們推向了一個不請自來、改變歷史的結合。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找到了愛情,甜甜美美地擁抱不可預見的未來,迎合觀眾口味,圓滿結束。

說到迎合觀眾口味,電影省略了耶穌誕生故事中一個明顯不適合家庭觀看的關鍵部分:希律王濫殺無辜(太 2:16-18)。我們確實在結尾處看到馬利亞、約瑟和耶穌乘著牛車離開,但他們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滿臉歡喜。電影結束時,我們聽到的是一首節奏歡快的片尾曲《美好新生命》(Brand New Life)。這與馬太福音(2:13-18)中記載的「逃難的君王」和「號啕大哭」截然不同。

是的,聖誕故事充滿盼望、喜樂、鼓舞人心。但它之所以代表盼望喜樂、令人振奮,是因爲起點是如此黯淡。世界如此勞苦愁煩,所以盼望才如此讓人心動。光明之所以如此耀眼,是因爲它刺穿了黑暗(約 1:5)。

至暗之處,至亮之光

在《伯利恆之旅》中,黑暗的氣氛相當淡薄。影片從頭到尾都是歡快明亮的(就連希律王的反派力量頌歌《做王真好》[Good to Be King] 也是張揚跋扈、笑點不斷),因此基督的到來給人的感覺不像光闖入黑暗,而更像是在已經燈火通明的房間裡再把光打亮一點。

教會的平安夜燭光敬拜總是讓我很失望,因爲雖說是燭光敬拜,但會堂的燈不會熄滅,只是調暗了而已。像《伯利恆之旅》這樣閃閃發光的聖誕景觀讓我想起對燭光敬拜的失望。燭光時刻的意義在於最開始是漆黑一片,讓人生畏,這樣,先點亮第一支蠟燭,隨後點亮會堂裡所有的蠟燭時,就能直觀地表現出光勝過黑暗。但如果一開始會堂就已經燈火通明,那麼這個意象的效果就沒有那麼驚人了。

基督教藝術也是如此,無論是音樂、電影、小說還是視覺作品。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觀眾瞥到一眼在基督裡無與倫比的盼望和上帝豐豐富富的大愛,若是沒有強烈的反差,只有溫暖的色調、歡快的樂曲、開心的氛圍,就很難實現這一目標。

只有在我們感到匱乏的折磨時,豐富的洪流才會顯得輝煌。如果我們要傳達的信息是鮮活、穿透人心的大光進入黑暗(賽 9:2),但又不願意突出黑暗, 或者只是用迪士尼那種漫畫的手法來描述黑暗邪惡力量,我們就很難講好這個福音故事。

音樂劇電影是這樣一種類型嗎?不一定。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它們誠實地展示黑暗和人間苦難,但依然能給觀眾帶來藝術享受,並且激發他們的盼望,如音樂劇《悲慘世界》。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困難,基督教藝術家要將聖經以一種戲劇式的電影音樂劇形式來重新演繹,需要三思而行。

媒介與信息

撇開《伯利恆之旅》,基督徒還應該時刻牢記媒介對有效傳達信息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聖經中關於耶穌誕生的各種「信息」中看到這一點。在路加福音 1:26-38 中,如果神選擇通過人而不是超自然的大天使加百列來傳達信息,那麼神給馬利亞的信息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媒介很重要。

同樣在路加福音 2:8-20 ,對待牧羊人也是如此。如果神只是派了另一個牧羊人帶著「大喜的信息」,其他的牧羊人就不會把這消息當回事。神揀選的媒介是令人生畏的天使和「一大隊天兵」,這很重要。當然,道成肉身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上帝並沒有以幽靈或某種外星生物的形式出現。祂取了人的樣式——道成肉身(約 1:14)。媒介很重要。

同樣,在教會服事和講述基督教故事時,我們也要好好地考慮媒介。教會敬拜時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這種媒介嗎?討論神學問題時,推特是讓談話富有結果的媒介嗎?傳達聖經真理時,音樂劇是一種有效的媒介嗎?可能對上面的問題一概說「不」,會有一點武斷,但至少我們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Journey to Bethlehem' and Christmas Cringe.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影評
音樂劇
伯利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