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在這個系列講道中,我們所談論的,其實就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和其中的萬事萬物,就是基督教的世界觀,或稱基督教的人生哲學。至今爲止我們所談的一切(以及《尋求喜樂》這個小冊子中所談的一切),都是爲了讓你認識到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什麼。
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你要承認有一位至高的上帝,他爲了他的榮耀創造了萬物和世人,以此來顯明他的偉大、美善和大能。
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你要承認上帝的榮耀是每一個人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活著的理由。生命的意義就是――在愛上帝、信靠上帝、感謝上帝、順服上帝中榮耀他,並將他的榮耀、他一切的屬性顯明給其他人看。
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你要承認我們本該榮耀上帝,卻都沒有做到,我們虧缺了他的榮耀。我們輕看了上帝的榮耀,並用它來換取我們自己鐘愛的東西。這就是聖經中所謂的罪,我們每個人都犯了罪。
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你要承認,因爲我們羞辱了這位無限榮耀的上帝,上帝將以永恆的刑罰公義地審判我們這種無比可怕的罪行。
成爲基督徒,意味著你要承認上帝愛世人,因此他讓他的愛子耶穌基督降臨到世間,爲軟弱的罪人鋪就了通往永生的道路。耶穌爲罪人而死,做了我們的贖價、我們的替罪羔羊,同時也維護了上帝的公義。
這個講道系列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成爲基督徒。基督如何成爲我個人的贖價?基督是怎樣爲了我個人的罪而替我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怎樣修復我個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爲了得著拯救,我該怎麼做?
如何成爲基督徒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使徒行傳》16章30節中,禁卒問保羅和西拉:「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兩人沒有回答。他們並沒有說「你什麼事也不用做,因爲耶穌已爲世人死了,你已得拯救」,因爲這是不對的。耶穌爲罪人受難,但得救也需要個人的回應。如果你問「耶穌不是爲世上每個人都做了贖價嗎,他不是爲每個人都做了替罪羔羊嗎」,聖經的回答是:基督的死有著無比的價值,爲我們贏得了足夠的恩典,足以拯救現在或從前所有的人;基督的死在拯救上的功效是完全的;但在救恩實現的過程中,基督只拯救那些接受福音的人。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你接受了福音,相信耶穌基督有足夠的恩典洗淨你所有的罪,你就會得著基督受難帶來的功效,基督就會成爲你的贖罪羔羊,並爲你因罪欠上帝的債付上贖價。總而言之,只要你來到他的面前、願意接受他、相信他,他就會拯救你。
上帝給罪人預備了救恩,這樣的救恩是爲每一個罪人預備的,所有願意來的都可以因此得救。但那些不願意來的人,不能得著救恩。個人的回應是十分必須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若我們希望自己的罪得到赦免,若我們希望得著永生,我們應該怎樣回應耶穌呢?如同那個禁卒的問題:「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在我們和這個問題的答案之間,存在著兩個非常大的障礙。
其中一個障礙是我們的罪性。我們不願意承認,這個答案可能會要求我們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心所愛慕、所追求的。我們希望聽到的答案是,只要相信耶穌爲我們的罪而死,我們不用做出任何改變即可得救。這就是第一個障礙:人的罪性致使我們不願意爲得救付出任何代價。
如今的教會中,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教導:得救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我們只要在理性上相信福音即可。這些人說,爲了得救而有所作爲,是新約聖經中所說的「行爲」,而「行爲」不能帶來拯救。這是導致我們無法得到答案的第二個障礙。
因此,人的罪性和這些錯誤的教導者一道,阻礙了我們看到完整的答案。「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讓我們來看看新約聖經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
首先,我們必須強調,救恩是無償的,而不是掙來的。《以弗所書》2章8-9節中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爲,免得有人自誇。」請注意,得救不是出於你的行爲。這意味著你做任何事都掙不來拯救,以免你會自誇。你不能買到拯救,基督已經爲你付了重價,使你無償得到了拯救。
爲讓罪人得著救恩,《啓示錄》22章17節中說:「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請注意,你不能買到這生命的水,這水不是用來賣的,而是無償的。但這不是說,我們不需任何條件就可以喝這生命的水並得著救恩。經文中說「口渴的人也當來」,「口渴」是至關重要的,「來」也是至關重要的。經文中還說「願意的,都可以……」,「願意」在這裡也是至關重要的。
換句話說,當聖經說你不能掙得救恩、也不能藉著行爲來得著它時,並不意味著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不需要符合任何條件。實際上,要得著救恩,你就要改變你心中的渴望,轉離死亡的泥潭而歸向生命的水。
聖經之所以一再強調拯救不是出於行爲,是爲了防止行爲取代上帝在救恩中的榮耀。我們如果可以通過行爲得救,就會只關注自己的力量、價值和貢獻;與此相反,信仰讓我們單單仰望基督的價值和他豐富的供應。信仰榮耀上帝,而行爲只彰顯我們自己。
上帝沒有讓我們靠行爲來得著救恩,根本原因在於他不願讓我們「掙得」拯救,因爲這將抹煞耶穌的榮耀。上帝要使被造物找回它們起初被創造時的意義(「真理一」)――上帝爲了他的榮耀創造了世界。上帝此時拯救世界,就是要讓世界重新找回這個偉大的目的。因此,上帝不允許任何行爲來褻瀆他在拯救計劃中的榮耀。
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8節中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上帝降下恩典、施行拯救,是因爲恩典是上帝榮耀的頂點。《以弗所書》1章5-6節中說:「(基督)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基督所作的一切,就是爲了讓我們感謝他的恩典。
如果你了解了這一點,就會很容易明白,爲何上帝讓我們去做一些事來得著救恩,卻又不讓我們做另外一些事來賺取救恩。總的來說,上帝想要我們來榮耀他的恩典,而不想讓我們來抬高自己,甚至抬高罪。
我們怎樣回應福音呢?《使徒行傳》16章31節中,上帝要我們信――「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我們來看看新約聖經的其他部分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新約聖經中說到,我們如要得救,就要相信這些事是真的。《約翰福音》20章31節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壹5:1)
新約聖經說,我們必須相信耶穌,意思是我們要信靠他、相信他是信實的。《約翰福音》3:16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使徒行傳》10章43節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相信關於耶穌的真理,相信他是值得信賴的,這就榮耀了耶穌。爲了榮耀神子,這兩方面的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使徒行傳》3章19節中說:「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耶穌在路加福音13:3中說:「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15:7,10)
一些人認爲憑著悔改得救就是靠著「行爲」得救,這是錯誤的。悔改不同於「行爲」,它意味著轉離罪、轉向恩典。當浪子決定轉離罪的世界而回他父親的家時,他的父親並沒有讓他爲奴,而是爲他擺設了宴席。轉離罪的世界、轉向恩典的宴席,並不是「行爲」,而是悔改。浪子回家所得的一切,並不是因爲他做工掙得的。救恩對他而言是無償的,對我們也是一樣。如果你需要上帝的恩典,就要除去身上的罪,這是悔改,而不是「行爲」。
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3節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約翰福音》3章3節中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
要進上帝的國,我們就要變成小孩的樣式。這是說我們必須要在上帝面前謙卑下來,承認我們的軟弱,接受他做我們的父,而不是驕傲自滿。這就是悔改,而不是「行爲」。小孩不做工,他們是軟弱的,是需要依靠的。我們要變成這樣才能進上帝的國。我們不能通過「行爲」來使自己變成一個孩子。
《希伯來書》5章9節說:「他既得以完全,就爲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彼得前書》4章17節中說:「那不信從上帝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約翰福音》3章36節說:「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這些經文意味著什麼呢?這說明福音帶有神聖的權柄。接受權柄的唯一方式就是順服。你如果不順服地接受福音,就表明你根本沒有接受它,相反,你拒絕了它。如果你拒絕了上帝在福音中的權柄,就表明你拒絕了福音,你就不能得救。福音就是上帝的恩典,它是有權柄的,榮耀它的唯一方式,就是有一顆順服的心。
在另外一段經文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點,當耶穌呼召眾人背起他們的十字架來跟隨他時,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耶穌在《馬可福音》8章34-35節中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爲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爲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要得著生命,我們就必須喪掉生命,這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拒絕老我,向老我死去,而後才能跟隨耶穌。這是「行爲」嗎?我們向老我死去是在爲上帝做工嗎?不是,向驕傲的老我死去不是做工,而是「行爲」的終結。死去的是那個老舊的、沉溺於罪中的、自誇的、厭惡上帝的自我。你並不能因爲治死老我而掙得什麼。沒人會因被釘十字架而自誇,被釘十字架並不能爲你掙得什麼,因爲這不是「行爲」,而是內在最深刻的改變。
跟隨耶穌也一樣,這不是爲他做工,不是靠「行爲」得救。如同公園裡的鴿子跟隨我並不是在爲我做什麼,而是爲了得著我手裡的麵包屑一樣,跟隨耶穌也不是通過「行爲」來爲他做什麼。
如果我們跟隨耶穌是爲了滿足他的需要,而非我們的需要,那我們就是在爲他工作。但是《馬可福音》8章34節的意思是,你如果喪掉生命,就會得著生命;如果你死,你就會活;如果你失去,你就會得著。
耶穌呼召我們跟隨他,並不是因爲他需要我們爲他工作,而是他知道我們需要他的愛、他的同在、他的幫助。他是醫生,而我們是病人。這就是他在《馬可福音》2章17節中說的:「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我們如果順服了耶穌的呼召而跟隨他,這並不像跟隨了一個老闆而掙得了工錢,而更像是跟隨了一個醫生而獲得了醫治。跟隨耶穌並不是做工,福音不需要你的幫助,相反,福音是要給提供幫助。跟隨某個人可能是「好行爲」,但跟隨耶穌是信心的體現。
信心意味著我們要來到耶穌面前,讓他滿足我們的需要。《約翰福音》6章35節中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你如果認識到了信心的核心是來到耶穌的面前得滿足,就不難發現,關於得救的這一切要求,其實都是對信心的不同表述。
今天,我請求你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靠著信心轉向耶穌。相信耶穌是我們所需要的全部,並在心中向他獻上禱告:
「唯有你掌握真理和知識,唯有你帶來上帝的寬恕和接納,唯有你能開啓通向永生和盼望的道路,唯有你主宰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唯有你帶領我們找到公義和安息。因此,我來到你的面前,讓我得著你,讓我捨去其他萬物,讓我向你敞開,你來做我的生命的主和救主。我感謝你,稱頌你的名,感謝你永遠愛我,賜我永恆的喜樂滿足。阿門。」
以下經文也談到了得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