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當孩子流露出世俗的憂愁時
2019-07-09
—— Sara Wallace

上週我把我兒子關進他自己的房間,因爲他對他的弟弟不友好。我聽到他哭了很長時間。好吧,他至少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感到抱歉,我想著。

然而我錯了。

當我走進房間要和他聊聊這件事的時候,很明顯,他的淚水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他爲自己的遭遇難過,而不是爲著自己的罪。我滿懷期待地問他,「你是因爲傷害了弟弟而哭的嗎?」呵呵。他茫然的眼神告訴我他甚至沒考慮過這個選項。

沒有人喜歡管教。希伯來書把一切管教稱爲「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因此如果我們的孩子用悲傷來回應管教,這並不奇怪。不過,悲傷並不總是悔改的記號。

在哥林多後書7:10,保羅把罪疚感分爲兩類,依照神的意思而有的憂愁和世俗的憂愁:「因爲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一種憂愁生出生命,一種憂愁生出死亡。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孩子是否在經歷正確的憂愁?我們又該如何回應呢?

世俗的憂愁

罪疚感是人對罪的自然反應。我們都有神的律法刻在我們的心裡(羅2:15)。每個人都有良知。但罪疚感不足以拯救我們。

世俗的憂愁不是向上帝呼求憐憫,而是從罪疚中解脫。它通過自憐、憤怒和驕傲來攔阻我們回轉歸向上帝。世俗憂愁給自己的藉口是:「我也沒辦法。」他又指責別人說「這是她的錯。」相比之下得出:「我沒有他那麼壞。」最後達成:「我的確做過些壞事,但我通常情況下挺好的。」

當世俗的憂愁奔湧時,人往往容易沉溺其中。沉溺於罪疚感看起來好像是悔改(repentance),但這其實是一種苦修(penance)。我們自欺欺人地認爲,如果我們對罪足夠悲傷,就可以某種程度上減少罪。或者至少可以分散我們對罪的注意力:「我這麼難過,怎麼可能是個壞人呢?」

但難過是不夠的,我們從希伯來書12章知道,以掃對自己的罪感到憂愁,但他的憂愁並沒有生出悔改。在他賣掉了長子的名分後,聖經記著說:「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希伯來書12:17)以掃想改變自己的結果,卻不想改變他的內心。我們流下的眼淚不能使我們與神和好。痛苦並不意味著聖潔,受苦也不等於是聖徒。值得感恩的是,神可以將這種沒有出路的憂愁轉化成可以生出生命的憂愁。

屬神的憂愁

我們可以根據果子來分辨憂愁。世俗的憂愁會生出剛硬的心,按照神意思而有的憂愁會生出海德堡要理問答中所描述的連鎖反應:我們以悔恨的心面對我們的罪,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然後以帶著感恩的順服來生活。按照神意思而有的憂愁總是引出感恩的心,因爲我們認識到神的恩典之美,就顯出我們應受的懲罰之重

在羅馬書7:24中,保羅被屬神的憂愁勝過,他喊道「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接著在下一節,我們看到他的罪疚立即轉向了感恩: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屬神的憂愁會消滅自憐。它將自我反省轉化爲在基督裡的喜樂。它不會逃跑、隱藏或讓人沉溺不可自拔。它可以讓人坦然地承認罪的醜惡,因爲甘心樂意地接受了如何解決罪的問題。世俗的憂愁會揮舞著自己的拳頭,而屬神的憂愁則會俯伏在滿有憐憫的上帝面前。

這是哪種憂愁

如果你的情況像我一樣,可能會在你的孩子身上看到世俗的憂愁多於屬神的憂愁。但不要灰心。我們可以用世俗的憂愁爲真實的悔改奠定基礎。想一下,我們如何利用世俗的憂愁將我們的孩子引向福音。

後悔:有些孩子容易感到內疚,有時都不需要父母責備。但是單單後悔不會給他們所需持久的安慰。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我知道你感覺自己做的很糟,你希望自己從沒做過這事。我們無能爲力去挽回我們所犯的罪。但上帝可以。當我們信耶穌爲我們的罪而死,我們的罪就被赦免了(約一1:9)。」

自憐:自憐看起來就像是在悶悶不樂,發著牢騷。孩子們會通過定睛於個人的不公平或不公正來安慰自己,而不承認他們自己的罪。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壞情緒來幫助他們理解罪的後果:「罪會傷害每一個人並且破壞掉彼此的關係,他破壞的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弗2:12),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被赦免。」

憤怒:通常來說,對罪的憤怒就是對後果的憤怒。也許當你孩子犯罪的時候,你在他們身上看不到反應,除非你讓他們嚐到後果——然後你會得到很明顯的反應。即使這種憂愁不是屬乎神的憂愁,但這是一個幫助你的孩子連接這兩點的機會。你可以說,「我知道這些犯罪的後果讓你憤怒,但是,罪的後果也是神慈愛保守的一種方式(來12:6)。」罪的後果提醒我們,如果與神隔絕,我們永遠不會喜樂。罪也會讓神憤怒。我們應承受神的憤怒。但如果我們相信耶穌,我們就免受神的忿怒了(羅5:9)。

逃避:遺憾的是,孩子們常常用詭詐來應對他們的罪。但這讓我們知道,即使應對的方式不正確,我們的孩子也知道事情做錯了。這是一個提醒他們的機會:「上帝已經知道我們的罪。我們不可能在神面前把罪藏起來。罪不會自行消失,我們靠自己也不能除去罪。但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 ,神應許赦免我們的罪(詩篇32:5)。」

真實的悔改

世俗的憂愁和屬神的憂愁外在看起來常常差不多,但屬神的憂愁包括兩個重要的因素:對基督的赦免甘心樂意的接受和對於改變的渴望。這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如何表現呢?可能是他們主動找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或者自發地道歉。也可能是我們看到他們脫離犯罪的習慣,並且學習去順服。 

只有神可以生出真實的悔改來(結36:26)。我們對於屬神憂愁的回應應當迥異於我們對世俗憂愁的回應,就是應當指向耶穌。福音的盼望是給那些有罪疚感的人,自憐的人,憤怒的人,詭詐的人的。當我們的孩子緊緊抓住他們世俗的憂愁時,我們可以輕輕地打開他們緊握的手,告訴他們說,「耶穌是更好的。把自憐和憤怒換成那引向生命的悔改吧。」


譯:李德隆;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en Kids Express Worldly Grief

Sara Wallace(莎拉·華萊士)畢業於馬斯特斯學院(The Master’s College),在那裡她認識了她的丈夫Dave。 他們帶著五個兒子住在愛達荷州。 薩拉一直投身於在家教育與寫作關於恩典對做媽媽的日常影響。
標籤
悔改
恩典
罪性
父母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