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用錢財尊崇上帝
2018-09-06
—— John Piper

路加福音12:32-34

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爲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因爲,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

敬拜的內在覈心,就是把上帝當做至高至貴重的珍寶。而敬拜的外在形式,就是展現對上帝珍愛程度的行動。因此,我們要用全部生命來敬拜上帝,因爲上帝說,或吃或喝,或作任何事情,都是爲展現上帝的榮耀在你生命中的價值(林前10:31)。錢財和瑣事也是生活,上帝也希望這些事情和敬拜相關——因爲整個生命都應該和敬拜相關。所以,與錢財和產業相關的敬拜方式,就是要按一定的方式獲取、使用和捨棄它們,以顯明你對上帝的珍惜——而不是以財物爲中心來安排敬拜。這段經文涉及的,本質上是關乎敬拜的領域。

當然,我們也有集體敬拜——比如主日上午的敬拜。和在其他領域一樣,敬拜的定義在這裡同樣適用:敬拜的核心,就是把上帝當做至高至貴重的珍寶而敬拜的形式(具體行動包括聽道,禱告,唱詩,奉獻,聖餐等)是要把這愛戴珍重表現出來。伯利恆教會集體敬拜行動之一,就是「奉獻」——這是敬拜環節之一,我們把金錢交給教會,用於基督的大使命與事工當中。

這是集體敬拜時的一個環節,也是「用錢財敬拜上帝」整體框架的一小部分,這整體框架包括日常生活中與錢財相關的活動——賺錢,存錢,捐獻等等。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12:32-34,就關乎整體框架,也涉及集體敬拜中如何處理錢財。我們就來看看這段經文中幾個主要教訓,並努力應用到生活中,以及集體捐獻方面。

不要懼怕

該段經文的第一個要點(第32節),就是上帝吩咐我們,在關乎錢物方面,不要懼怕。是的,你們不要擔心,也不要害怕。「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不過,換個方式講會更深入。上帝不想讓我們在錢物方面懼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五個重大方面來尊崇他。不懼怕,就像一個迴音,反襯出我們如何珍重這關乎上帝的五件事。換言之,不懼怕本身,就成爲我們內心中一個美麗的敬拜行爲。

我們不懼怕,就表明我們把上帝當牧者來珍愛。「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我們是羊群,他是我們的牧人。正如詩篇23篇所說的:「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就是說,在真正的需要上我不會缺乏。不懼怕是顯明我們珍視這位牧者。

其次,我們不懼怕,顯明我們是把上帝當父親來珍愛。「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我們不只是他的羊群;而且是他的孩子,而他就是我們的父親。這層關係的重要性,在30節顯明出來,「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須用的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換句話說,你們的父親真知道也真關心你們的需要,而且他會確保滿足這些需要。(不過要小心,不要總讓上帝滿足你認爲「需要」的,倒要學著順服接受他認爲你「需要」的東西!)

第三,我們不懼怕,顯明我們把上帝當君王來珍愛。「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上帝之所以能夠把「國度」賜給我們,因爲他是君王。這就在那位供應我們一切需用的主身上,又加添了極其巨大的能力啦。「牧人」的言外之意就是提供保護和供應。「父親」的意思就是指關愛、慈祥、權威、養育以及引領。「國王」的意思就是大能、主權以及財富。因此,假如我們能夠把上帝當做牧者、父親和國王而信靠,並且不再爲著錢財和各樣事物而恐懼擔憂,那麼,我們就能夠彰顯出在這種種的方面,上帝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真實和寶貴。我們就真的會明白,上帝是配得一切頌讚的。

第四,我們不懼怕,顯明上帝的自由和慷慨。「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請注意,他「賜」給我們國度。而不是賣給我們、租給我們或借給我們。萬有都歸於他,他不用我們支付給他什麼,因爲我們想給他的,本來就是他的。「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上帝是慷慨的,隨意給我們豐富的供應。而當我們坦然無懼地信靠他,將我們的需要交託他,這就是尊崇他。

最後, 我們不懼怕,是顯明我們因著上帝是樂意的神而珍愛他。「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爲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上帝乃是「高高興興的。」他的確樂意把國度賜給你。他很想這樣,這讓他很愉悅。現實中我們不都有這樣的爸爸——喜歡賞賜,樂於給出而不是索取。但這無關緊要,因爲你已經有了這樣一位父親,他還是牧者和君王。藉著耶穌那使人與上帝和好的工作,你完全可以信靠神,以他爲你的父,你就能充分享受這位父親的慈愛了。

因此,這段經文中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我們應該把上帝當做牧者、父親和君王來珍愛,他樂意把神的國度慷慨地賜給我們——賜給我們天堂,賜給我們永生和喜樂,還有天路上一切所需。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這個方式珍愛上帝——信靠他——我們就會毫無懼怕,並且上帝也就會得著他所配得的敬拜。這就是其餘經文以及下面講道信息的根基所在。有這應許的基礎,後續的那些事情才成爲可能。

一個過簡樸生活而不是拼命積蓄的衝動

第二個要點是:以這種方式來信靠上帝,就會讓人渴望簡樸生活,不再拼命積攢錢財。33節說:「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爲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

請大家注意「你們要變賣所(擁)有的」這句話,主耶穌是對誰說的呢?答案就在前面的22節:「耶穌又對門徒說。」他是對門徒說的。而這些門徒大都不是富人,沒有多少家產。但他還是對他們說,「你們要變賣所有的。」他並沒具體說要變賣多少。我們只知道路加福音18:22那裡耶穌告訴那個富有的年輕人,「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耶穌說得很清楚,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當稅吏撒該遇見耶穌,他說(路19:8),「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撒該把所有資產的50%送給了窮人。使徒行傳4:37又說,「巴拿巴……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巴拿巴至少變賣了一塊田地的。

所以,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要賣多少產業,但提到要去變賣所擁有之物,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捐獻——用錢財傳達真愛給那些生活和靈魂都有迫切需要的人——如此重要,以至於,你手頭如果沒有現金,就要去變賣家產來捐獻。然而讓我們再想想,根據上下文,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這些門徒家境可不一定富有,好像雖然沒錢,卻有好多不動產和債卷一樣。耶穌沒有說,「拿出你們一些積蓄捐給窮人。」他說的乃是,「去變賣家產賙濟人。」爲什麼這麼說?區別在哪裡?最簡單的假設就是, 這些門徒平常生活已經很貧困,勉強餬口而已,沒有錢,不得不變賣某些東西,才能賙濟他人。而耶穌的意思就是希望自己的門徒,不去積蓄,簡樸生活。

此處的要點是:基督徒的生命中,要有朝著簡樸生活而非積攢錢財的方向努力的強烈衝動。這衝動源自對上帝的珍愛,並視他爲牧者、父親和君王,珍惜他勝於一切。而且這強烈衝動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耶穌說過,「有錢財的人(原文直譯,擁有許多資財物品的人) 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路18:24)。另外,路加福音8:14耶穌說,錢財會把神的道擠住,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但是我們想進入神國的渴望,當然遠遠超過擁有地上的財物,所以不願神的道在我們生命中被擠住。因此我們選擇簡樸生活而不是積累財物。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想在世人面前彰顯上帝的寶貴。而耶穌告訴我們,變賣物品賙濟窮人,正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向人展示上帝作爲牧者、父親和君王的真實和寶貴。

因此,這第二個要點就是:當我們把上帝當牧者、父親和君王來信靠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強烈的衝動,去過簡樸的生活,而不是拼命去積攢錢財。而這樣一來,就會在我們裡面,從我們內心的隱祕處,帶出對上帝的真實敬拜,並且會轉化爲一些可見的具體行動,讓我們爲著上帝的榮耀而生活。

盡量積財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

這段經文中第三個要點是,錢財的目的,乃是最大化地積財在天上而不是地上。再回到第33節,「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爲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在變賣所有的去賙濟窮人(經文前半部分),與爲自己預備財寶在天上(經文後面部分)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關聯大概在這裡:「爲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的目標,要藉著「變賣所有的賙濟人」來達成。換言之,爲了愛在地上簡樸生活,會使你在天上的喜樂最大化。

切記這個強烈的觀點!這正是耶穌一直思考和談論的東西。有了屬天的心意,必然給今生帶來重大的因愛而生的改變。當人降服於真理,明白真正重要的不是地上的積累,而是天上的財寶,他就會整天想著節儉自己,服侍別人,節儉自己,服侍別人……就會樂意捐獻捐獻再捐獻。當然啦,他們也會努力地、好好地不斷工作,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4:28說的,「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而這與敬拜之間的聯繫乃是:耶穌吩咐我們積財在天上,是要我們在上帝裡面享受最大的喜樂。他說,達成的方式,就是爲他人的緣故變賣一切,過簡樸生活。所以,他是要藉我們在神裡面尋求至高喜樂的願望,鼓勵我們節儉和服侍。這意味著,對錢財的使用,成爲我們對上帝忠心程度的測試,看看我們對神的熱愛,多大程度上超過對財物的貪愛。而這,就是敬拜的真意。

鐘愛在哪裡,心就轉到哪裡

現在到了最後一個要點,也來自這段經文:你心愛的在哪裡,心就往哪裡挪移,而上帝願意你朝著他的方向挪動。第34節:「因爲,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這句話是我們積財在天上的理由,「因爲,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你的財寶要是在天上(上帝所在之處),你的心也會在那裡。

那麼,這節貌似簡單的經文到底什麼意思呢?我覺得,「財寶」是指「鐘愛的對象。」而「心」乃是指「鐘愛者。」這樣經文的意思就是:「你鐘愛的對象在哪裡,你就在那裡。」你鐘愛的對象若是天上的神,你的心就跟他在一起,時刻與神同在。但是,你鐘愛的對象若是地上的錢物,那麼你的心也在地上。你就屬地,與神隔絕了。

這也正是路加福音16:13的意思,「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錢財)。」事奉錢財,意思就是愛錢,竭力追逐財利,心跟著錢財走。而事奉神,就意味著愛上帝,竭力追求上帝所賜的一切利益,心隨著上帝跳動。

而心中珍愛上帝,並且努力尋求他,超越一切財寶,這就是敬拜他!。

捐獻——敬拜的行爲

結束講道之前,我想結合崇拜時「奉獻」的環節,簡單回顧一下這四個要點。這個環節和這個行爲,就是你敬拜的表現,無論奉獻多少——從那位寡婦的兩個小錢到百萬富翁的鉅額捐款——只要捐獻時心裡說:1)父神啊,我信靠你,你樂意慷慨地做我的牧者、父親和君王,所以儘管貧窮,我也不擔心,仍然慷慨奉獻;2)我要努力抵擋世俗壓力,不去拼命追求財富,反而憑著感動,爲他人的益處過簡樸生活;3)我不要積財在地上,而要積財在天上,讓我在神裡面的喜樂達到極致;並且4)藉著捐獻,我要宣稱,我的財寶在天上,我的心也必定永遠追隨上帝。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敬拜
釋經講道
路加福音
金錢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