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一本預想了疫情下教牧事工的書籍
以及如何在疫情之後繼續倍增門徒
2020-04-27
—— Ivan Mesa , Tony Payne , Colin Marshall

科林·馬休(Colin Marshall)和東尼·潘恩(Tony Payne)既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兒子(他們這樣描述自己),但在他們所著的《枝與架》The Trellis and the Vine: The Ministry Mind-Shift That Changes Everything,Matthias Media, 2009)一書中,他們構想了一個流行病爆發的情形,讀起來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景況非常相似:

假設在我們寫這本書的同時,全世界正面臨一場嚴重的流行病。想像一下,假如這場流行病侵入了你的教會,因爲安全和健康理由,政府決定決定禁止所有三人以上的聚會,而且這個禁令會長達十八個月之久。

你這間擁有120名會眾的教會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繼續運作呢?不能有常規的大聚會,也不能有家庭小組,因爲所有的聚會都不能超過三人。

如果你是這個教會的牧師,你會怎麼做呢?

你當然可以經常寫信或者發電郵給所有的會眾。你可以打電話問候大家,你可以做一個播客(2009年,作者還想不到視頻會議或直播這種可能性)。但常規的講道和牧養要怎麼繼續呢?怎樣能繼續勉勵大家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彼此相愛和勉勵行善呢?傳福音又怎麼進行呢?怎樣去接觸非基督徒,去跟進他們呢?不能再舉辦禱告會、佈道會、新春愛宴或任何類似活動了。

當然,你可以回到最古老的方式、挨家挨戶地去敲門走訪。但作爲一個牧師,單單跟進、教導120名成年會眾都已經很困難了,更不要說他們的孩子,哪裡還有空上門傳福音。

如果你定意要推進這樣的事工,你一定需要幫助,並且需要很多的幫助。你需要和教會中最成熟的十個基督徒建立一個團隊。在最初的幾個月中,你可以兩個兩個地和他們面對面接觸(其他人就暫時先寫信和發電郵),藉此培訓他們怎樣和一兩人一起讀經禱告。他們接下來有兩項工作:「牧養」他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與家人讀經禱告;並且他們每個人還可以跟另外兩個父親碰頭,鼓勵他們也去做同樣的跟進鼓勵工作。如果你的教會中80%的人已經成家,那麼藉著這十個人和他們所培訓的基督徒,教會中大多數家庭都能繼續從神的話語中得到教導、都能從彼此的鼓勵中得到照顧。

與此同時(你會繼續用電話和郵件支持前面所說的弟兄們),你也可以再培訓另外一批人,讓他們專心照顧單身人士,或專注在鄰里敲門走訪,也可以一對一跟進有興趣的新朋友。

這將產生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一對一會面。但是請記得,每週的主日崇拜沒有了,也沒有同工例會了,神學課程、社區小組、一起勞作也都沒有了。事實上,你也少了很多組織、安排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一對一的教導和培訓,藉著培訓這些人去興起門徒。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18個月之後禁令解除,主日聚會和每週的活動將重新啓動;那時,你會做什麼樣的調整呢?

看起來很離奇,現在所處的這個百年不遇的流行疾病好像給整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對教會來說,這場疫病也帶來了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基本技術問題到小教會該如何運作,再到教會是否可以舉行網上聖禮,以及基督徒該如何繼續彼此款待。

馬休和潘恩設想的畫面居然成了現實!我因此採訪了這兩位作者,我想問他們這次全球性疫病是否改變了教會事工的模式,以及這場疫病如何改變我們服事和牧養羊群的方式。下面黑體字的部分是我提出的問題。

你們相信這場疫病是給教會中「彼此」文化做一個壓力測試的好機會。那麼現在教會領袖們該如何促進這種合乎聖經的文化呢?

我們在《枝與架》這本書裡所主張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倍增的事工模式,這種事工模式透過鼓勵各種形式的「葡萄枝」工作(也就是付上禱告的話語教導)和各種教會活動,並動員盡可能多的教會成員參與其中,來彌補缺失的講道事工。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彼此」文化:在一個基督徒群裡中,神的話通過彼此教導、彼此督責、彼此勉勵的方式豐豐富富地住在其中。

十多年前就著手這樣改變教會文化的教會們現在應該可以安心了,他們擁有一群個不斷增長、受過訓練並且已經在彼此教導神話語的教會成員。而且這些成員並不需要牧師委派他們去做事,因爲他們已經在疫情中看到了服事的機會和需要,並且奔赴那些需要彌補的缺口。

與此同時,疫情也顯著的挑戰我們更好地使這一文化發展延續。我們認爲接下來幾個月可以開展的一個很實際的事工是把我們的會眾分派到不同的小組中(每個小組3~6個人),然後彼此用頻繁的電話會議或在線會議保持聯繫。教會中那些已經完全明白「彼此」文化概念的成員們(因爲我們教導和訓練他們很久了)對這些小組的成敗至關重要。所以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會訓練更多這樣的成員,而且我們必須記住:這些小組運作最佳的地方就是成員的家庭。家庭敬拜一直都很重要,現在則更加重要。

對於那些過去以項目爲導向安排事工或者以講台爲中心的牧師來說,他們現在就遇到麻煩了:他們過去沒有花時間在會眾當中倍增那些有熱情、有能力與他們在神話語的事工上同工配搭的成員——因爲這在以往教會常規的事工框架中是很難首先的去做。

換句話說,我們的教牧事工文化好像一夜之間被顛覆了,教會不再能夠實體聚會。那麼這讓我們面對兩種可能的方向:(1)我們繼續用被動的、講台和事工爲中心的(或者牧師爲中心的)在線視頻直播或會議來維持教會通常的聚會,或者(2)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時局所給我們的獨特機會,轉變教會的文化、訓練教會的成員能彼此門訓。

對那些爲自己教會的「彼此」文化感到沮喪的牧師,你有什麼建議或者安慰可以給到他嗎?

我們必須首先承認,我們都會沮喪,或者曾經沮喪過。要建立「彼此」文化並不容易,就算建立了,也永遠達不到我們想要的那種程度。現在這個時代,人們飽受壓力、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教牧需要非常之大。即便我們所知道的最有經驗的牧師都會覺得招架不住。所以,第一,你要知道你並不孤獨,其他牧師也有類似的挑戰。所以與其他的牧師保持聯繫,特別是那些你知道的,已經在教會建立了不錯的「彼此」文化的牧師們,互相幫助、共同思想、一同努力。

2016年,我們寫了一本《枝與架》的續集,名叫《葡萄工程》(The Vine Project)。這本書列出了改變教會文化可以採取的一系列步驟。但現在還不是開展長期項目或者複雜步驟的時候,等到疫情過去再那樣做吧。

就現在而言,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列出5-10個根基扎實的弟兄姊妹,也就是你認爲可以招募到並很快裝備他們去和其他弟兄姊妹「見面」、用神的話語鼓勵其他成員或者與其他成員一起禱告的弟兄姊妹。這種「見面」可以用小組的形式,也可以用一對一的形式。在這個特殊時期,你會爲其他人會那麼樂意回應你並且與你一同學習而感到驚訝的——尤其是當你清晰的描述目標並提供學習材料的時候。這是爲什麼我(東尼)過去三十年都在馬提亞事工服事,致力於出版書籍和其他資源來幫助人們開展這種「彼此」事工的原因。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應該怎樣發現那些值得投入時間去培養的未來領袖呢?

你應該尋找那些成熟的基督徒,他們有能力理解聖經和正確地應用聖經,他們愛人的靈魂、有一顆禱告的心,並且渴望看到其他人在基督裡成長。不可避免地,你首先會想到那些已經參與服事,並且以某種程度展現出上面所說這些特質的弟兄姊妹。你也要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或許你會請他們放下手中的一些服事,好與你一同開展一些你現在覺得重要的新事工。

要爲選對人禱告,爲他們能夠浮現出來,也能夠藉著這一過程在基督裡成長而禱告。

我們該如何藉著這個時期有果效地開展福音事工呢?

就我所知,有一些教會在開展「在線聚會」上卓有成效,也與教會外的朋友們建立了很好的聯繫。例如,我聽說有一間教會在主日網絡聚會後開設「房間」,讓訪客和非基督徒有機會進去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服事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我還聽說另一間教會宣佈說:「如果你參加我們的『網絡聚會』,但手頭沒有聖經,你可以向教會要一本。」教會成員就會給他送過去放在門口,索要聖經的人頗不少。

但我還認爲,眼下是我們特別值得關注,推動小規模福音的機會。我們有很多的朋友現在處在信心動搖、對未來不確定和懼怕的狀態中。當我們有機會和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時候,我們可能可以開一個10個人左右的小會議,邀請牧師給他們分享福音信息,然後讓他們提出問題,進行互動。

當然,也應該抓住現在這個機會分享福音資源——福音書籍、小冊子,或是視頻都可以。

每一個牧師該問自己什麼問題?

每一個牧師都應該一直問自己這一關鍵問題:我該如何創造、鞏固和保護教會的文化,讓神的話伴隨著禱告被用來服事其他人(包括教會內的成員和教會外的訪客)。

但是在這個尤其特殊的時期,我們認爲這個問題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表達:我如何可以在無法聚會的時候繼續向整個教會教導並宣講神的話語?有什麼其他形式或平台可以讓我繼續地給教會提供高質量的教導(雖然這些平台可能是不足夠或不理想的)。這個時候,有哪些人是我可以招聚和投資時間的關鍵成員,讓他們可以(通過此前所說的平台或工具)幫助牧師更好地服事教會呢?

現在的這個「虛擬時代」給了我們很多祝福可以牧養會眾,包括視頻直播、視頻會議、短信等,我們可以怎樣最好地使用這些資源並且避免它們的缺點呢?

市面上有很多技術創新,也有很多人在網絡上分享他們認爲怎樣最好使用技術服事教會的各種點子。

但是要小心,不要花太多時間去想這些技術問題。不如爲自己設個限制,限制自己每週花在技術方案上的時間,而是投資高質量的時間在神學和牧養上思考你該努力做什麼,和思想那些神託付給你與你在福音事工上同心同行的人(我建議你再讀一遍《枝與架》)。這才是你帶領爭戰的地方。一旦你確定了你的教牧目標,那些比你更懂技術的人可以向你提供建議,並且幫助你使用技術去達成你的目標。不要讓實用主義和技術驅使你,你能夠視頻直播一個聚會並不等於你一定要這樣做。

我想,最後最有用的並不見的是在網上複製一個常規的主日崇拜(那已經丟掉了很多東西了)。相反,最有用的是使用技術手段來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提供高質量的聖經教導,然後鼓勵和裝備教會基於這樣的教導打開聖經、彼此教導。目的是互相鼓勵、互相勸戒,並且一起禱告。我們認爲這會是將來幾個月最有果效的事工模式,同時也能爲疫情之後的教會打下更好的根基、期待有效地倍增。


譯:JFX;校:之是。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Decade-Old Ministry Book That Envisioned the Pandemic

Ivan Mesa(伊凡·梅森)神學碩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現在負責福音聯盟的編輯工作。
Tony Payne(東尼·潘恩)是馬提亞傳媒出版社(Matthias Media)的總編,致力於出版符合聖經真理的著作,以期幫助基督徒弟兄姐妹更認識神、更愛主耶穌基督、更願意服侍他人。東尼.潘恩畢業於摩爾神學院,是很多基督徒書籍的作者或者主編,其中不乏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的《人生二路》、《神啊!求你引領》、《神啊!求你聆聽》等。
Colin Marshall(科林·馬休)擁有三十多年培訓基督徒的豐富經驗,爲大學生事工和本地教會培養了一批忠實於聖經教導的福音同工。科林·馬休畢業於摩爾神學院,著有《成長小組》和《福音傳承》等著作。身爲福音事工學徒訓練(Ministry Training Strategy)創始者和栽培枝子者(Vinegrowers)總負責人,科林.馬休致力於爲福音的發展培養信實的基督徒,裝備眾弟兄姐妹帶著禱告忠實地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
標籤
牧養
彼此
教會文化
枝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