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誰需要歷代志?我們。
2023-12-24
—— Peter Leithart

如果把舊約的歷代志從聖經中拿掉,會有人在意嗎?會有人注意到嗎?

歷代志並沒有告訴我們很多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信息。撒母耳記除了對大衛的描述比歷代志上的更詳細之外,還記錄了大衛與烏利亞妻子拔示巴之間的醜聞,而歷代志則沒有提及。列王紀上下涵蓋的歷史與歷代志相同,從所羅門開始到以色列人被擄,然而,列王紀記載的遠遠不止北國以色列,還包括以利亞和以利沙這兩位先知的服事。而歷代志只是提到以利亞一次(代下 21:12)。歷代志以居魯士法令結尾,但這個也出現在以斯拉書中。

如果沒有歷代志,我們就會少九章家譜(煩不煩啊!)、大衛準備建造聖殿的細節、猶大諸王生活中的一些故事細節(約阿施忘恩負義、烏齊雅強行燒香、瑪拿西痛心悔改)。僅此而已。

這樣說來,誰還需要歷代志呢?照我說,我們需要。確切的說,我們這些晚期現代福音派新教徒需要。歷代志尖銳地揭露出了許多美國新教教會在教會政體和禮儀方面的弱點,並且給出了一個教會悔改與教會健康的素描。

爲官僚制度平反

聖經裡很少有哪卷書比歷代志更強調以色列的組織性。在記錄者筆下,聖殿是大衛和所羅門的聯合工程。大衛收集材料,組織工匠、祭司,從上帝那裡得到藍圖,然後把一切都交給所羅門去完成。

歷代志上中有幾章專門論述利未人的職責。大衛數點利未人,並組織他們(代上 23),將亞倫子孫做祭司的分爲 24 班,輪流在聖殿中服事(代上 24),在他們當中建立了詩班和樂隊(代上 25),並指派人看守和管理聖殿的庫房(代上 26),打理自己的土地和庫房(代上 27)。歷代志作者興高采烈、一絲不苟地記錄了聖殿奉獻的收集、儲存、覈算和分配。

猶大國歷史上的每一次復興都涉及祭司組織的更新、聖殿奉獻的增加,以及對聖殿、王宮金庫的仔細監管。歷代志作者在講到約阿施讓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時,特意放慢了故事的節奏,詳細告訴我們,約阿施是如何將放在聖殿門外的櫃裡的奉獻交給修理破舊聖殿的人(代下 24:8-14)。仔細想想,原因顯而易見。腐敗的祭司和監工雁過拔毛,中飽私囊。除非經手錢財的人誠實可信,否則耶和華的殿就不會榮耀。

在歷代志作者看來,以色列不是一個大家自由聚集在一起的社群,它是一個國家,有老練的官員在穩定的制度結構中履行特定的職責。教會也是如此。教會的官僚體制可能會變得像聯邦機構一樣臃腫,但如果沒有好祕書、好財務主管的話,你試著來植個堂看看?

讚美爲祭

歷代志經常描繪以色列人聚集在一起(希伯來語:qahal)的場景。大衛一生中幾乎每件大事都是在他主持盛大的集會時發生的,比如他的加冕禮、約櫃上耶路撒冷、聖殿的準備工作。所羅門召集以色列人舉行獻殿,每一次王國更新的標誌都是以色列人重新聚集在一起。聚在一起,以色列人體驗到耶和華的恩寵和隨之而來的喜樂。聚在一起,以色列人並肩戰鬥,抵抗外敵。

以色列人作爲會眾在一起做的事與聚集在一起的次數同樣重要。我們知道會有獻祭、許多動物屍體橫陳,數加侖的鮮血、還有燒成灰的祭肉。這些都在那裡。但除了獻上這些動物之外,還有一種新的東西:讚美祭。

歷代志是整本聖經中關於音樂的最重要書卷之一。詩篇給了我們歌詞(有時還指定了樂器和旋律)。歷代志告訴我們誰來唱,何時唱,爲什麼唱。

根據歷代志作者的描述,音樂創作是祭司的活動。祭司和利未人是主要的音樂家,他們創作的音樂是獻祭的一種形式。歌聲像祭品的煙一樣,裊裊上升,舒緩的歌聲與舒心的馨香之氣融合在一起,升騰到上帝面前。祭司和利未人看守聖所,防止外敵入侵,歷代志將音樂描述爲祭司「看守」的一種形式(代上 25:8)。在摩西時代,利未人將會幕的陳設從一個地方擡到另一個地方,歷代志將音樂描述爲利未人「承擔」的一種新形式(代上 15:22, 27)。他們歌聲高揚,用讚美詩擁著耶和華登上寶座。

王也會創作音樂。大衛王譜寫樂曲,發明樂器,建立詩班。後來,約沙法從約書亞用音樂征服耶利哥的經歷中汲取靈感,讓唱歌的人走在軍隊前面,頌讚耶和華,面對敵人(代下 20)。音樂與王權的聯繫並非偶然。要唱好歌,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呼吸。爲了製作樂器,我們要砍樹塑木,用動物內臟製成琴絃,冶煉金屬,訓練手指撥弄琴絃。音樂將造物變成了讚美。

音樂同樣也造就王。歌聲將聖靈帶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心潮澎湃。將士們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地走向戰場。驚天動地的鼓聲、聲震雲霄的旋律讓賽場上的運動健將精神振奮,躍躍一試。殉道者們唱著詩篇、頌讚上帝走向鬥獸場。難怪大衛在分派亞撒弗、希曼和耶戶屯的子孫爲樂師時,會與軍隊的指揮官協商(代上 25:1)。聖殿音樂對以色列的國防至關重要。

宗教改革者手冊

歷代志寫於以色列從流放地歸來之後。猶太人回到了這片土地,重建了聖殿和城市,但不管是故土,還是波斯宮廷, 猶太人都很容易受到敵人的攻擊。歷代志雖然是一部歷史書,但也爲我們如何迎接未來制定了方案。如果猶太人要在新的帝國世界中繁榮昌盛,他們就需要從歷代志中學習。其中最重要的功課就是:組織、歌唱。

不管在政治上還是文化上,我們這一代基督徒也很脆弱,吸取歷代志的教訓,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如果教會要在這些壓力下存活下來、繁榮昌盛,我們就不能滿足於不成熟或馬馬虎虎的教會治理。多愁善感的歌曲不能裝備我們,讓我們爲主做見證,進行屬靈上的爭戰。我們需要忠心的人有效地管理教會,我們也需要學會唱詩篇,唱羔羊的戰歌。

在爲復興禱告時,不要只求有更多的傳道人和更多的人信主。要禱告求神,派更多的會計師來,派更多的音樂家來。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o Needs Chronicles? We Do.

Peter Leithart(彼得·雷塔特)是阿拉巴馬州伯明翰西奧波利斯學院(Theopolis Institute)院長。
標籤
讚美
音樂
屬靈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