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網飛劇《午夜彌撒》提供的是無望的救贖
2021-10-27
—— Mike Duran

本影評含有破壞你看劇願望的劇透。

即使是最好的佈道,如果過於囉嗦,也會錯失原先定意的目標。毫無疑問,《午夜彌撒》是導演邁克·弗拉納根(也是《鬼入侵》的導演)的最新恐怖連續劇,它同時也是一個囉嗦的佈道。然而,這場電影論戰的重頭戲更多的是關於浮華的後現代邏輯,而不是任何有神學意義的東西。

一些人將這部新的網飛迷你劇——以聖帕特里克教堂這一位於人煙稀少的克羅克特島的小天主教堂爲中心拍攝——描述爲「最好的天主教恐怖」。儘管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被注入了基督教的意象表達、讚美詩、禮儀和聖袍,但所傳達的福音顯然是世俗的,而且最終是無望的。《午夜彌撒》抓住了解構和「屬靈但不要宗教」的反體制情緒,將宗教變成了恐怖秀中的道具,並且(相當不隱晦地)暗示基督教會一直是邪惡和死亡的傳染源,而不是治癒的媒介和福音的傳講者。

當然,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上直至今天,一直會有以基督的名義的恐怖主義。基督徒應該承認這一點並爲之悔改。但《午夜彌撒》最可怕的結論並不是教會經常充滿了惡棍、騙子和虐待者。不,真正可怕的是,沒有上帝的世界觀意味著這些惡人得不到最終的報應。

遭到褻瀆的聖禮

故事開始於保羅神父(哈米什·林克萊特Hamish Linklater飾)前往聖帕特里克教堂擔任牧師的履新上任。林克萊特的表演令人信服,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有魅力但陰險狡詐的人物。掩護保羅神父的是貝芙·基恩(薩曼莎·斯洛安Samantha Sloyan飾),她是斯蒂芬·金的《迷霧》(The Mist)中狂熱的基要主義者卡莫迪夫人的化身。這樣的漫畫式臉譜角色在電影中很常見,而貝芙·基恩很好地填上了對「宗教狂熱反派」的刻板印象,她保護保羅神父的陰謀,把穆斯林誣陷爲恐怖分子,並引用聖經經文來解釋她對世界末日的偏執。但當保羅神父到來後出現了神蹟(治癒和康復),整個小鎮都因此對他(和基恩)的狂熱給予關注。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這些神蹟的來源(第3-4集)得到了進一步揭示——它們並非來自基督教的上帝,保羅神父或貝夫·基恩實際上是這一「復興」的幕後推手。你看,這位好牧師以前是一個衰老、癡呆的教士,在聖地遇到了一個面容憔悴、皮包骨頭的吸血鬼。保羅神父喝了那吸血鬼的血後恢復了活力,然後把那只有翅膀的生物帶回了克羅克特島,希望能給一群像他一樣的復仇者進行洗禮,並建立一支「主的軍隊」。聖帕特里克教堂成爲傳播這種新「福音」的工具,而被玷污的聖餐,現在得到了「感染者」的鮮血加持,成了一種傳染病。

儘管遭到褻瀆的聖餐這一意象令人感到不安,但我發現這個迷你劇所表現得宗教觀才是最有問題的。

後基督教時代的靈性追求

導演弗拉納根一直願意坦陳自己不穩定的天主教童年和隨後的宗教探索。他的哲學結論滲透到《午夜彌撒》中。在一篇文章中,導演描述了他遠離宗教的旅程:

我讀過聖經,然後我繼續讀(其他宗教經典)。如果我打算尋找上帝,我就要到處尋找。我投身於研究猶太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後來幾年裡,我與佛教有相當密切的聯繫,甚至在洛杉磯尋找寺廟,因爲我試圖進一步探索它,但最終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的《上帝不偉大》(God Is Not Great)。這導致了山姆·哈里斯的《致一個基督教國家的信》(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但我在閱讀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時發現了更多精神上的共鳴,那比我在20年的聖經學習中發現的還要多。

無神論者希欽斯、哈里斯和薩根的觀點——他們都對歷史上的基督教有敵意——使弗拉納根對宗教有了新的結論:

我對宗教的感受是非常複雜的。我很爲之著迷,但也很憤怒。觀察各種宗教,我爲它們的寬恕和信仰真誠而感動和感到驚訝,但又爲它們的排他主義、部落主義以及狂熱主義和原教旨主義的傾向而驚恐。我發現這些不同宗教的很多想法是鼓舞人心和美麗的,但我也發現它們的腐敗是怪異和不可原諒的。我不打算再支持這類機構了。我只對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科學……和同理心感興趣。

宗教「鼓舞人心的美麗」元素與它「狂熱主義和原教旨主義傾向」之間的這種脫節是《午夜彌撒》的主題核心。

值得稱讚的是,該劇把聖帕特里克教堂的許多信徒都描繪成好人,只是被腐敗的牧羊人帶入了歧途。然而,一些影評人正確地認識到,「《午夜彌撒》可以被解讀爲對有組織宗教,特別是基督教的一種相當尖銳的評論。」「黑暗天使」和它所帶來的「渴求」都是虛構的跳板,體現了宗教騙子不正當的陰謀和他們可能激發的危險狂熱。一位作家將該劇描述爲利用恐怖「探索宗教在工人階級生活中可能扮演的黑暗角色。」另一位評論家指出,《午夜彌撒》深挖了「《聖經》真是一個恐怖故事的想法。」

不出所料,《午夜彌撒》中的非基督徒角色都是一些精神上最清醒和最英勇的人。無神論者萊利(扎克·吉爾福德Zach Gilford飾)和穆斯林警長哈桑(拉胡爾·科利Rahul Kohli飾)都有關於宗教、哲學、人類痛苦、毒癮、仇外心理和來世的冗長獨白。冗長的、說教式的獨白在這個劇集中是正常的。雖然它確實給了角色一個深入的機會,但它也使他們成爲導演的存在主義探索渠道。弗拉納根的真實想法是這樣的: 

我相信,宗教是我們試圖回答兩個偉大問題的方式之一,這兩個問題在我們所有人心中都帶來痛苦:「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和「我們死後會怎樣」。我不知道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儘管我的想法、願望,甚至我最好的猜測都在這個劇集中得到了闡述),但多年來,《午夜彌撒》至少幫助我開始回答第一個問題。

雖然弗拉納根明確瞄準了基督教的弊端,但無神論和伊斯蘭等信仰體系卻沒有成爲靶子。一位評論家甚至指出,哈桑警長「是(該劇)爲數不多的得到高度讚揚的人之一,他的宗教帶來的貢獻是非常積極的。」

同時,無意義的泛神論演說被作爲該劇對屬靈真理的最終解釋。思想一下女主角艾琳(凱特·西格爾Kate Siegel飾)的最後講話,她在劇終似乎放棄了她的基督教信仰,轉而接受一種泛靈的自然主義。以下是她對死亡時會發生什麼這一問題的看法:

我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都是在一個星體中鑄造的。這個物質、這個身體,大部分只是空的空間。畢竟,固體物質只是非常緩慢地振動的能量,而且原本沒有我,從來沒有過。我身體的電子與我腳下的地面和空氣的電子交融、共舞。我不再呼吸了。我記得,這一切的結束和我的開始都沒有任何意義。我記得,我是能量,不是記憶。我的名字、我的個性、我的選擇,都是在我之後出現的。我在它們之前,我將在之後。其他的都是沿途撿來的照片。轉瞬即逝的小夢,印在我垂死的大腦組織上。而我是跳躍在兩者之間的閃電,是發射能量的神經元。而我正在回家,只要有記憶,我就能回家。這就像一滴水落回了大海。我一直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都是一部分。你、我、我的母親和父親,每一個曾經存在過的人,每一種植物、每一種動物、每一個原子、每顆星星、每一個星系……所有的一切。我們是宇宙中的星系、海灘上的沙粒,這就是我們說的上帝……我們是那個夢想自己的宇宙。這是一個簡單的夢,我每次都認爲是我的生活……這一切是一體的。我就是一切。我是我腳下的土地。我是我的小女兒。我是我的母親。我是保羅神父和這個奇蹟。我們都是同樣的東西。

艾琳用一個褻瀆性的短語來結束這個蜿蜒的遐想:「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熟悉聖經的人將認識到這是基督對自己(約翰福音8:58)和耶和華(出埃及記3:14)指著自己使用的短語。艾琳用這個聖經中的短語來描述她無限的自我,表明弗拉納根對聖經的魯莽應用,以及後現代信仰的混雜,構成了這個搖搖欲墜的世界觀的支架。

沒有牙齒的救贖

在這個七集迷你劇的結尾,弗拉納根的後基督教信仰雞尾酒不可避免地達到了一個不連貫的高潮。儘管該劇發展了邪惡的概念,並描繪了真正應該受到審判的邪惡人物(即貝芙·基恩),但 「我們都是同樣的東西」這一世界觀導致了一個令人非常不滿意的結局,在這個結局中,救贖被擴展到所有人,而有德行的人和邪惡的人的結局完全相同。

當太陽在島上升起時,受感染的居民唱著《與主更親近》(Nearer, My God, to Thee)前進,同時在輝煌的黎明之光中變成灰燼。他們現在與宇宙融爲一體,回歸到純粹的能量;他們所有的記憶只是「印在(一個)垂死的大腦組織上轉瞬即逝的小夢」。

弗拉納根這樣總結他的「大誡命」: 

在這個項目的大部分時間裡,我一直在關注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他解釋說,「我想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直到這個(劇本)的最後一次真正擺動,問題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關於我們活著的時候做什麼的問題。……唯一重要的是這種信念如何改變我們在世時對彼此的行爲(粗體是我加的)。

最後,要對彼此友善,無論是對無神論者、穆斯林還是天主教徒,無論是對吸血鬼還是人類,「唯一重要的是……我們活著的時候對彼此的行爲。」

在這一點上,弗拉納根提供的救贖毫無意義。「彼此相待」作爲生活口號聽起來不錯,但如果所有人類的最終結局——無論好人還是怪物——都是一樣的話,那它就是一句空洞的陳詞濫調,蒸發到巨大的宇宙虛空中。耶穌與他完全不同,耶穌提出了尖銳的宗教主張,並警告那些不相信之人的後果,《午夜彌撒》的信息只是:「不要成爲一個怪物。」但爲什麼不呢?在弗拉納根看來,無論你選擇相信什麼,或者你在生活中採取什麼善或惡的行動,我們都會在我們開始的地方結束,作爲星塵,「像一滴水落回大海。」

我的朋友們,這才是真正的恐怖。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Netflix's 'Midnight Mass' Offers Hopeless Salvation.

Mike Duran(邁克·杜蘭)是小說家、博主和自由作家。他的著作《基督徒的恐怖》(Christian Horror)進一步探索恐怖片和聖經世界觀的交叉點。你可以在他的網站 www.mikeduran.com 上讀到更多。
標籤
影評
網飛
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