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血脈無關,信仰相連:我們的收養故事
2024-12-02
—— Johann Ratnaiya

回首收養之路,恍如昨日。曾經,我們的兒子還只是北印度一家孤兒院裡無人問津的孩子。如今,這個珍貴的小生命已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收養孩子會遇到種種挑戰,但天父的慈愛、聖靈的指引和耶穌的捨己之愛,都在激勵著基督徒敞開家門,接納這些孤兒。

「土中的孤兒」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2014 年的報告顯示,印度有高達 2960 萬兒童缺乏家庭的關愛。他們能否被收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中央收養資源管理局(Central Adoption Resource Authority,簡稱CARA)。可惜的是,CARA面臨諸多難題:收養程序繁瑣冗長,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有限,收養理念也難以引起民眾共鳴。

在CARA的網上平台上,每個孤兒的檔案僅有一張照片和寥寥數語。「右耳聽力受損,體重不足」——這樣簡單的描述根本無法展現我們小男孩的真實面貌,更無法體現他活潑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

得知他曾被收養又被退回,我們心如刀絞。第一對養父母因體檢結果不理想而將他送回了孤兒院。印度這些「最弱小的群體」迫切需要我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兒童、父母和家庭的意義。

領悟天父對孤兒的大愛

我們的兒子生下來只有一公斤重。他親生父母遞交的信裡道出了苦衷,經濟窘迫的他們不得不放棄這個早產兒。好在他們沒有將孩子遺棄在街頭或丟進垃圾桶,而是耐心地與孤兒院合作,盡力爲孩子做出最好的安排。分享這段經歷,是爲了讓人們看到這對父母的無奈不捨,同時也打消別人可能對我們的高看。

說實在的,最開始時,想到要收養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心裡直打顫。每次與兒子視頻通話,我都忍不住仔細觀察他是否有發育遲緩的跡象。然而,當我終於第一次將他抱在懷中時,我的內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彷彿有一層薄紗從我的眼前拿下,讓我終於看清了這個可愛的孩子身上閃耀著的「神的形像」(imago Dei)。

感謝主,祂收養了我們,祂不僅爲人類的收養樹立了標準,更是在方方面面都遠遠超越了人類的收養。作爲靈性上的孤兒,我們曾經漂泊無依。傷痕累累、支離破碎的我們,似乎無法修復。我們怎麼敢奢望在神完美的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祂張開雙臂接納我們,擁抱每一個有著不同需求的我們。在天國的全家福中,我們不只是一張張面孔。福音向我們宣告:神珍視我們每一個人,賜予我們新的名字,並滿懷喜悅地將我們介紹給天國眾天使。

尋求聖靈引導,做好養父母

我們離開收養機構時,兒子一聲不吭。我們覺得有點反常,但沉浸在喜悅中的我們也爲這意外順利的交接感到慶幸。

然而,接下來的五個月裡,我們迫切地盼望兒子能有一絲親近的表現。我們怕無法和他建立親密關係,每天都在耐心尋找任何能緩解我們焦慮心情的蛛絲馬跡。我們想相信他只是需要更多時間適應,於是默默忍受著漫長的疏離。我們期盼著有朝一日,他能視我們爲永遠的家庭成員,而不僅僅是臨時的照料者。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作爲養父母的身份感到迷茫。聖靈用聖經的話語安撫了我們疲憊的心靈。聖靈一次次地溫柔提醒我們,兒子是我們在聖約中的孩子,我們是他的守護者,而非佔有者。

有段時間我們與孩子的關係變得冷淡,我們對他只有盡義務的勉強,沒有由衷的溫情,遠未體現出天父的捨己、忍耐,立約的愛。但隨著時間流逝,當我們開始按照神的心意看待與兒子的關係時,我們逐漸感受到了關係的改善。

2023 年 12 月的一天,兒子堅定地爬向我,無視其他向他伸出的臂膀,直接爬到我的腳邊。這個難忘的瞬間,成爲了我們在困難時期的珍貴回憶。從無眠之夜安撫受創傷困擾的孩子,到爲錯過發育里程碑而沮喪,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在這一切中,聖靈始終如一的安慰給了我們持久的力量。

以神子之名,立盟約之家

2023 年 10 月 8 日,我們家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屬靈里程碑。在那個蒙福的主日,兒子在長老懷中沉睡,長老爲他施洗,他正式加入了我們的盟約之家。

熟悉的主日學歌曲《耶穌愛我》在教堂內輕輕迴盪,這時他醒了過來,睜眼環顧四周,看到新的大家庭正在歡慶他的到來。

我和妻子給兒子取名納哈列(Nahaliel),希伯來語意爲「神是我的產業」。這個名字寄託了我們的希望與禱告,盼望有朝一日,他能以真正兒子的身份,滿懷信心地稱呼神爲「阿爸父!」

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沒有神學層面的考量,收養可能會被視爲單純的慈善行爲;如果缺乏使命感,它可能就只是一個比喻而已。」

換句話說,孤兒不僅僅是基督徒憐憫或施捨的對象。他們都是耶穌的孩子,配得上神的關愛憐憫,在神的家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爲耶穌的使者,我們可以向孤兒敞開心扉,打開家門,傳遞神的愛。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印度福音聯盟英文網站:Not By Blood, But By Faith: Our Adoption Story

Johann Ratnaiya(約翰·拉特奈亞)和妻子瑪希瑪(Mahima),以及他們的兒子納哈列(Nahaliel)一家三口,居住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金奈市(Chennai)。他們是三一長老會(Trinity Presbyterian Church)的成員。約翰一家滿懷熱忱地投身於事工,努力在當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一是致力於打造一個類似「方舟」(L'Abri)的家庭,爲人們提供心靈庇護;二是經營一支職業足球隊,藉此服務社區。
標籤
兒女
孤兒
收養
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