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之前的我們》: 獨立愛情電影中的成熟智慧
2023-08-02
—— Brett McCracken

韓裔導演席琳·宋的作品《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又譯《過往人生》)是一部微妙、美好和很有智慧的電影,我或許也會稱之爲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它也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電影,它讚美道德克制、自我否定和堅持承諾,而這個世界往往鼓勵相反的做法,或者至少認爲相反的做法更「真實」。

這是一個非常反好萊塢的愛情故事,顛覆了長期以來主導浪漫敘事的劇本,即所謂「跟隨己心」的故事,這類故事往往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局。

24年裡只有三次聯繫

影片的女主人公諾拉(格里塔·李 飾)在漢城度過了童年,12歲時隨家人移民到了北美。影片分三個故事展開,這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諾拉的三個生活階段裡。第一幕發生在她在韓國生活的最後幾天。諾拉(當時叫南英Na Young)與一個男同學海成(Hae Sung)是最好的朋友,兩人似乎要發展某種戀愛關係。但是這並沒有機會發生,諾拉的家人離開韓國時,這對兒時的夥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此時有一個拍的非常漂亮的鏡頭,諾拉走上畫面右上方的一組樓梯,而海成走在畫面左下方的另一條巷子裡,對比明顯)。

第二幕發生在十二年之後,二十多歲的諾拉現在是一個住在紐約的、有抱負的劇作家。海成(成年由劉臺午飾演)仍住在韓國,剛剛服完兵役。兩人通過Facebook和Skype重新聯繫上了,一段遠距離戀情開始悄悄綻放。但是,就像他們視頻通話中不完美連接(畢竟這是2011年的互聯網技術)所暗示的那樣,他們之間的距離不可避免。諾拉想「全身心地」投入她在美國的未來(並覺得與海成的關係在不斷增強她對韓國過去的關注),她停止了這段關係,兩人再次分道揚鑣。

又過了十二年,諾拉與一個名叫亞瑟( 約翰·馬加羅 飾)的猶太作家結婚,生活幸福。與此同時,海成仍住在首爾。後來他第一次來到紐約,時隔二十四年後再一次見到諾拉,兩人之間被遺忘的感情突然湧入了心頭。這時候,典型的好萊塢愛情片必然會走向三角戀的方向,諾拉糾結於她所嫁的美國男人和可能是她「靈魂伴侶」的韓國男人之間。

但本片並不是典型的好萊塢式浪漫電影。

「這裡是我的生活」

(小心劇透)《之前的我們》讓我不禁想到了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導演的「愛在」三部曲(1995年的《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的《愛在日落黃昏時》和2013年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正如《之前的我們》在海成和諾拉生命中的三個時間點上拍了快照,林克萊特的「愛在」三部曲同樣每十年一次觀察男女主人公的生活。林克萊特的「愛在」三部曲和宋的《之前的我們》都在探討跨越時代的長期戀情,以及」命運「似乎要把兩個人帶到一起的境遇。但是,林克萊特在「愛在」三部曲中沉溺於「靈魂伴侶」的強大吸引力(即便這意味著與配偶離婚),而《之前的我們》則挑戰了「靈魂伴侶」的說法。

「這裡是我的生活,我和你一起生活,」諾拉向她的丈夫亞瑟保證,當海成訪問紐約時,亞瑟自然有點不安。「這裡才是我最終的歸宿,」她補充說。「這裡是我應該去的地方。」

即便諾拉對海成的複雜感情是真實的,即便「可能會在一起」的問題在她腦海中閃過,這些都不過是抽象、糾纏的情感,而不是「這裡是我的生活……這裡是我應該去的地方」這樣的具體現實。她更認真對待她目前的生活和曾經做出的承諾,而不是縈繞在心頭的「如果」,即過去沒有走的另一條道路。對她來說,「我應該在哪裡」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脫離時空的可能性。這裡就是她所在的地方。然而,這個時代的精神說的恰恰相反:保持選擇的開放性,接受每一種可能性,承諾是用鉛筆而不是墨水寫下的。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諾拉的旅程抵制了這種時代精神。她似乎聽從了24年前她母親給我們的智慧: 「當你離開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收穫了一些東西。」諾拉在韓國的「過去」是真實的,並且仍然對她的內心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是,她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失去的東西上,而是選擇對她現在所擁有的「收穫」心存感恩。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張力也爲基督徒提供了一幅微妙美好的畫面,即我們熟悉的舒適和誘惑我們的「老我」與我們在聖靈「新我」之間的爭戰,我們渴望得到這種新我,但這過程卻往往感到刺耳、不舒服,甚至陌生。

這部影片絲毫沒有貶低遺憾、痛苦和懷舊的真實感受,這些感受自然是生活在時間中的標誌。諾拉確實在與海成過去、現在和可能在她生命中出現的其他樣式摔跤。這就是《之前的我們》如此感人的部分原因。它認真對待複雜的情感,而且以成熟的智慧來處理這些情感,不會爲了浪漫而拋棄愛情。《之前的我們》提醒我們,有時最激動人心、最浪漫的選擇是「無聊」的選擇:忠於婚姻、忠於承諾、保持忠心。

「因緣」和對神護理的渴望

儘管《之前的我們》是一個關於愛情和浪漫的故事,它也是一個關於移民和離開一個地方並在不同文化中開始新生活的半自傳故事,我們可以同時感覺到兩者之間的聯繫。對諾拉來說,她在海成和亞瑟之間感受到的緊張關係,與她的韓國血統和她的美國未來之間的緊張關係相似。故事中的兩個男人在文化上不同,這強調了兩個「家」之間的拉扯。

「因緣」概念在影片中佔有重要地位。正如諾拉向亞瑟解釋的那樣,「因緣」是一個涉及輪迴的佛教概念,它指的是人與人之間注定的相遇和注定的關係: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影片的標題提到了輪迴,以及許多層前世因緣的概念,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不斷迴響,以至於它影響了今天諾拉、海成和亞瑟之間的聯繫。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是諾拉和海成坐在布魯克林的簡氏旋轉木馬前,它的循環往復對應的是東方的週期輪迴概念,而不是西方的線性時間概念。

諾拉是否真的相信輪迴和因緣,我們不得而知。這部電影似乎並不特別神祕,但是它基於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比我們更大的存在(不管是因緣還是神的護理)在塑造我們的關係,它在這一概念上找到了美和安慰。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認識到這種奧祕的背後是一位主宰萬物的上帝(西1:16-17)。雖然《之前的我們》更多的是基於一種佛教世界觀,而不是基督教世界觀,但有趣的是,這部電影捕捉到了人類對一個有意義世界的普遍渴望——我們的生活被置於一個更宏大的「計劃」之中,我們的關係不僅僅是隨機碰撞。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隨處可見這種人類渴望,包括在多元宇宙的趨勢,以及「經典事件」(canon events)和「不可避免的交集」(inevitable intersections)之類僞屬靈概念中。

無論有什麼力量在她控制之外起作用,諾拉知道她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有些事情是她可以控制的:即選擇去愛她承諾要愛的人,擁抱她所擁有的「我的結局」(無論多麼不完美),而不是她沒有的「可能會怎樣」。在這些選擇中,她提供了一個罕見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圖景。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ast Lives': Mature Wisdom in an Indie Romance.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卡拉根)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電影
影評
愛情
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