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服事我都很喜歡。那麼,我應該從事教牧事工還是學術事工呢?」
作爲一間大學的神學教授,我經常與學生討論類似的問題。提出這種問題的學生深愛神的子民。他們能夠想像倒空自己,牧養地方教會;同時他們也熱愛學術,想繼續深造。通常,讀完研究生後,他們必須在全職牧養事工和繼續攻讀博士課程,接受進一步的正規神學培訓之間做出選擇。
我很了解教牧事工與學術事工之間的張力。我常說自己過著一種混合的生活:我愛地方教會,也愛學術;我既當過牧師,也當過教授。有時,這種張力讓我感到有點孤獨。但與別人交流得越多,我就越發現自己其實並不孤單。
即使是那些同時活躍在教牧事工和學術界的人,對其中一個領域給予更多的關注也是很常見的現象。那麼,年輕人應該如何考慮和決定下一步該選擇哪個方向呢?又該如何平衡這兩種愛好呢?
回顧我自己當年的情景,再加上後來幫助好些學生根據自己的傾向來尋求事工方向的經歷,這些讓我清楚地認識到,在平衡對地方教會和學術界的愛方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牧師-神學家的雙重之愛可以有多種有效的表達方式。
我嘗試著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描繪出教牧事工和學術事工之間的光譜。這張表上有七個點,對既熱愛地方教會事工,又熱愛學術神學的人來說,我認爲這當中標出的五個點都可以算是忠心的選擇。你要避免的是首尾兩個極端,中間的五個選擇對於牧師-神學家來說是值得稱道的。
請注意圖標頂部的箭頭。雖然每個牧師-神學家都應該熱愛地方教會和神學,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會選擇一個領域作爲主要服事方向。以下是一些自我分析的關鍵問題:我覺得神對我呼召主要是服事教會成員、課堂上的學生還是學者/研究者?我將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哪種類型的事工——教會團體/教派,還是學術機構?我希望從哪裡領取全職薪水?
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從一開始就確定牧師-神學家屬於光譜的哪一邊。在光譜右邊的人主要認爲他們的呼召是在學術或神學教育機構,而在光譜左邊的人主要認爲他們的呼召是服事教會或宗派。
現在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每種類型的牧師-神學家。我將從中間五種值得效仿的選擇開始。
1.不斷學習神學的牧者
這種選擇是指那些主要服事、負責地方教會的牧師。他們的主要收入通常來自教會;對於非受薪牧師來說,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服事會眾的日常需要。這些牧師熱愛神學,希望了解學術研究的最新趨勢。他們閱讀神學書籍,通過播客或講座收聽神學方面的討論,隨時了解一個更寬泛概念下的教會神學脈搏。
然而,這個類型的牧師並不會積極地參與學術界活動。他們不參加學術會議,也不爲學術期刊撰寫文章或書評。他們的「產出「讓特定地方教會或地方教會團體的生活有益,而不會涉及到全球教會更廣泛的知識發展。
2.對神學學術有所貢獻的牧師
與第一種選擇一樣,這類牧師認爲他們的主要呼召是地方教會或宗派事工。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牧養會眾。
但這一群體仍會抽出時間和空間,以某種身份爲學術神學做出貢獻。雖然這些牧師打算留在講台上,但他們也可能攻讀博士學位,在學術機構兼職任教,爲同行評審期刊撰寫書評和學術文章,或參加學術會議,如ETS、SBL、AAR、IBR、LATC、NAPS(即使他們不閱讀論文或發表新的研究成果)。他們不僅使用學術神學的成果,還通過其講座、著作、播客等爲學術對話做出貢獻。
3.既是牧師,又是神學家
在五個選項中,選擇這個選項的人最少。身兼雙職的牧師-神學家在實踐中,的確是把他們的時間分派給教會和學術界。地方教會和學術機構都明白,他會在兩個領域付出時間精力,並得到有償回報。這類牧師-神學家包括那些在地方教會擔任正式的與神學學術相關職務的人,還有那些在教會和聖經學院、神學院之間分配時間的人。
4.爲地方教會寫作並參與地方教會服事的神學家
第四個選擇將我們引向光譜的另一端。這一邊的神學家認爲他們的主要呼召是學術機構。他們主要擔任教授或學術管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在校學生身上。
雖然這類神學家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學術上,但他也在積極地爲地方教會的門訓和服事做出貢獻。他可能是一位不領薪水的長老,或者他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是面向地方教會的。由於學術機構希望教職員工能夠總是在自己領域掌握最新的動態,所以這些神學家可能會撰寫學術論文或專業專著,不過,他們也會定期撰寫通俗刊物,面向地方教會,提供更多的門訓。
5.從事學術神學同時在地方教會活躍參與的神學家
最後一類神學家不僅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術上,而且他們主要是爲學術界寫作。不過,儘管他們朝九晚五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搞學術,但他們仍然是地方教會的忠實成員。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全職的學術工作者對地方教會的成員有什麼實際的價值。但我認爲,我們需要忠心的學術神學家,他們需要不斷地出版專業專著,關心地方教會(即使他們從未牧養過教會,也從未出版過適合大眾的門訓資料)。通常,在學術殿堂裡開始的對話,幾年後就會出現在地方教會裡。因此,教會裡若是有忠心的專業神學家,神賜給他們這樣的智慧,呼召他們從一開始就參加塑造這樣的對話,這對教會來說是件好事。我們不應該抱怨那些似乎是在「象牙塔」裡的神學家。事實上,大教會需要有知識的人在學術領域,在正統基督教不斷受到審查的場合裡捍衛基督教。
話說回來,即使是出版了最重要的神學專著的神學家,也應該積極參與地方教會的生活。主所建立的是地方教會,而不是學術界。教會才是靈魂的主要監督者,因此,忠心的神學家不可能不是忠心的教會成員。
再回頭看圖表,你會看到首尾兩端有兩個沒有編號的選擇。與我交談過的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對這兩個選擇感興趣,但教會裡有些人堅信,學術殿堂裡不會結出什麼好果子。他們稱神學院爲「墓地」。他們深信正規教育只會讓人驕傲自滿,破壞人對基督的感情和熱心。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學術界的人極其看重思想生活,以至於他們看不到自己的神學思考對教會生活有何意義。教會是神學生長的土壤,但這些神學家發現,普通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對他們發展並推進神學探索的任務來說,是一種負擔。
雖然我希望不必明說,但該講的還是要講:我們應該避免這兩種錯誤。
這個牧師-神學家的光譜並不完美。許多人讀到這篇文章,會認爲自己處於兩極之間。此外,我甚至還沒有開始討論那些服事跨教會事工和在基督教出版社工作的人。但是,當我繼續與學生進行這樣的對話時,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些工作類別幫助我記住,並不是只有一條忠心的道路。
制定這個圖表有一個更重要的結果,它讓我不必拘泥於某種特定的選擇,我可以告訴學生:「做自己,沒問題。」如果你只是看到有人的職業屬於以上列出種種選擇中的一種,你可能會認爲只有一種忠心的模式。但一直以來,主已經在不同的方向上,恩賜、裝備、呼召了許多神學家。有時,主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事工環境,把他從教牧事工調到學術事工,或從學院轉到地方教會。但根據我們的恩賜,我們有好幾種忠心的選擇,繼續榮耀主,服事我們的鄰舍。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與我所在教會的一位長老討論了這個範圍,並確定了我們各自的位置。很明顯,我是「四」,他是「一」。我的全職工作是在大學教神學,但我熱愛教牧事工,只要主許可,我願意在業餘時間來服事教會。我的牧師在我們成立兩年的新教會裡做全職服事,他希望一輩子都牧養當本地會眾。大多數時候,我們對彼此的事工都沒有特別的渴望,但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感激對方,也需要對方。
不同領域的牧師神學家都能從彼此的恩賜中受益。我們這些屬於「第四類」的人經常會發現,我們讀到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由那些屬於「第五類」的人寫的。「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人往往會讀「第四類」的人寫的東西。
另一方面,「第四類」和「第五類」的人幾乎總是受到「第一類」和「第二類」的牧養。我們需要彼此,教會需要我們所有人。無論你們如何把對地方教會和學術界的愛結合在一起,願主使用這種混合的愛來榮耀祂。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astoral or Academic Ministry? How a Pastor-Theologian Can Balance 2 Lo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