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從牧者角度思考「揀選」的教義
2018-09-20
—— John Piper

羅馬書11:5-7

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爲;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想到近來講道涉及的重要教義,像羅馬書11章經文中包含的,會對牧者有怎樣的提醒,我就覺得,應該在釋經式講道中,隔幾週就停一停,回顧所講的,更好地了解這些教義對實踐有什麼寓意。比如這幾週中我們重溫了「無條件揀選」的教義(之前在羅馬書8:29-33和9:10-24已經談到)。

這教義指,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弗1:4),就揀選了那些將來會信靠他的人,即使他們有罪、不配甚至頑固地活在叛逆當中,因爲罪,他們本應滅亡,然而上帝依然拯救他們到底。換言之,世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上帝的旨意之智慧、公正和恩典,作出最終的解釋。我們根本不可能從「無有」中創出任何原因。我們作爲伯利恆教會的帶領者,堅持了那個看似自相矛盾卻合乎聖經的論點(paradox,似乎矛盾,其實並無衝突 ),就是,一方面,上帝滿有主權,而另一方面,我們作爲人,又都要爲罪愧疚,對罪負責,只配遭受神的忿怒。假如上帝揀選我們,使我們有信心,從罪惡的狀態當中得到拯救,就絕對不是因著我們自己的緣故。這就是羅馬書八、九章所說的(又在11:1-10中強調的)無條件揀選的意思。

因此,我們今天要從牧者的角度再來思考「揀選」的教義。

1. 有些事知道了沒好處,所以上帝沒有啓示,而有些東西知道了對我們有好處,即便暫時不能完全了解。

這麼說的根據,部分來自申命記29:29,摩西說,「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的確有些事情,是神刻意不讓我們知道的。因爲對我們不好。比如使徒行傳1:7,耶穌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知道太多將來,對我們不見得是好事。事實上,明天發生什麼,我們都幾乎一無所知。雅各書4:14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詩篇131篇中大衛也說,「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不敢行或譯,不敢牽涉其中。——譯者注)。」有些事情確實超越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外。

另一些事我們可以知道,因爲上帝已經向我們顯明——當然我們所知的有限。這些就是應該知道的,知道了對我們也有好處。然而,我們必須滿足於所知道的那些,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12所說,「我們如今彷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把這句話用在揀選的教義上,實在貼切。我們容易問得太多,超過上帝回答的範圍。而這裡的極大危險乃是:我們的問題,不小心就會越界而演化成指控了。

這觀點的引申之一是:我們不會總是知道,聖經中某個特殊的教義,是如何對我們有好處的。我們美國人很務實,而且缺一些容忍度。假如不能立刻看到某個教義的好處,我們就傾向於忽略它。其實那樣子就像愚拙的孩童。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必須學的,有些他們並不知道會有什麼用。比如孩子小時候學習餐桌上的諸般禮儀,我們教他們這些,是讓他們日後能夠在社交場合舉止優雅。而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真的不明白,爲什麼勺子必須這樣拿,爲什麼手肘不能支在桌子上。他們要憑著信心相信你的話。又比如說,太陽是不動的(乃是地球在繞著它轉——譯者注),地球是一個球體,綠色的菜蔬會讓你健康,還有,一小袋滅鼠藥會致命,等等。所以,假如無論是不是懂得,孩子們都要學習和接受這些規律和規則,那麼想想我們跟神之間的差距又有多大,在真正能明白之前,又要學習多少知識。

我們知道,很多影響生活的東西,我們不了解,也解釋不了。有些事僅僅因爲神說那是真的,我們就要簡單地接受。而直到後來,我們才逐漸看明,這些知識如何保護了我們,或堅固了我們,或使我們謙卑,或使我們得潔淨,或指引了我們,或給我們加添了力量去明白更多的真相。簡而言之,要旨在於「信靠」。我們是否確信,上帝已經把那些對我們有好處的知識,啓示給我們了?

這揀選的教義對我們所有的益處,我們不能盡知,但其中有些益處是我們確知的。由此我們被引入教牧方面的第二個思路:了解揀選的教義,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2. 揀選的教義強有力地驅動著教會,嚴謹地對待真理和聖經,使之不至於淪落到對教義漠不關心、在世俗文化中隨波逐流的地步。

揀選的教義,傾向於爲那些優柔寡斷的頭腦注入堅韌的信念,培養出強健而有思想的基督徒,他們不容易被世俗之風和以人爲中心的思潮所搖動。它還是很奇妙的防腐劑,保護相關教義不被沖淡和喪失。總體上說,該教義傾向於在我們心中塑造「以神爲中心」的世界觀,並且建基於客觀真理之上。

有一個例子說明了這問題的重要性。最近一期《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上,扎克·寇爾森(Chuck Colson)探討了「後現代主義」——「該哲學理論堅持說沒有任何超然的真理。」他從文化當中指出來四個或五個跡象,表明後現代主義正在當今的社會中失去力量,並且可能很快就要失寵了。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他對主的眾教會發出了吶喊。

今天的牧師、學者和平信徒們,這是最危急的時刻!面對那些飢渴慕義的人,他們必須建立合乎聖經真理的世界觀,並對它進行清晰有力的辯護。

但面對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喬治·巴納(George Barna)最近訪問了美國的許多教會,帶回一個很令人沮喪的報告,他說大部分教會和平信徒領袖——一項調查稱比例達百分之九十——竟然沒有清晰的世界觀。假如我們根本沒有很好地扎根於真理體系中,又如何跟那些極具競爭力的世俗哲學理論爭戰呢?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當社會文化中出現了令人振奮的好勢頭時,教會裡卻出現了諸多退化跡象,從一個以話語爲導向的福音信息,挪移到一個以圖像或情感爲導向的信息裡去(看看吧,多少家基督教電臺的談話和講道節目,已經完全被音樂節目替代)。

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往後現代的深淵裡滑,而世俗文化卻已經看清楚那是死衚衕!這真是超級諷刺——而且是可怕的悲劇。(「後現代的崩潰,The Postmodern Crackup」《今日基督教》,2003年12月,第47卷,第12期,72頁)。」

揀選的教義,對於喚醒人心——特別是那些被世俗潮流裹挾的人,有著神奇的果效,他們不去思考,輕易接受了許多假設。他們會驟然被聖經中強烈的以神爲中心的思想震驚,也因自己內心可怕的以人爲中心的狀況感到困惑。他們被迫照著聖經原則思考神和這世界,以免陷入寇爾森警告的悲劇:即,當世人都明白了真理的重要時,教會卻被過時的文化影響,錯誤地宣稱說,教義已經不重要了。對我們和我們的後代,揀選的教義有多重要,你怎麼想像都不過分。

3. 從牧者角度思考,揀選教義的第三個益處是,它能檢測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有沒有擺正。

這是個老問題,不過在現代世界中更加突出而已,因爲人們認爲自治是理所當然的,權威都被質疑,甚至神是否存在都要人來判斷。

保羅在羅馬書9:6-23,相當有力地陳明這個問題。他聽到的反對聲音和今天我們聽到的一樣:「他 (上帝) 爲什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對這疑問,他回答說,「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爲什麼這樣造我呢? 』」(羅9:19-20)。換句話說,你把自己當上帝,這個角色互換可不明智,他才是那位窯匠(而你是他手中受陶造的泥土——譯者注)!很少其他教義能這麼清楚地測試出,到底是我們審判上帝,還是上帝審判我們。

當約伯記接近尾聲的時候,當約伯做完自己的辯護,他的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也再沒有什麼勸導,整個事件的結論卻是這樣:「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上帝的回答是,「你好好聽我,我要說話;我要問你,你來指示我吧。」(這裡的英譯本,跟中文和合本稍有出入,和合本把後面引號中的話,也作爲約伯的發言。——譯者注。) 上帝的意思是:約伯,你站好了,好好聽我說話。你應該從我這兒學習,而不是來教訓我。你要信靠我,而不是指控我。對此,約伯最後的答覆是,「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因此我厭惡自己(或作: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1-6)。這個揀選教義,就是要檢驗我們,看看自己是控告神的約伯,還是破碎痛悔、真心信靠神的約伯。

水中的魚兒很難意識到周圍是溼的,因爲魚在水中,除了水沒有別的,魚兒也根本不用去想它。照樣,身處現代社會的人——那些活在近兩百年中的人,也很難意識到,自己原來對上帝態度傲慢。在現今世界,除了隨處可見的傲慢,對上帝還有什麼別的態度呢。而這正是我們遊弋的海洋,呼吸的空氣。它融入頭腦,甚至我們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我們看不見它,因爲我們正藉著它去觀看萬事萬物。

聽聽魯益師(C. S. Lewis)怎麼說:

古人來到上帝面前……他就像被告就近審判官;而現代人的角色顛倒過來了,上帝在被告席上,他倒成了審判官。不過這個審判官看起來蠻和藹的,假如上帝對他許可的那些戰爭、饑荒和疾病等等,能進行合理的辯護,審判官大人還是願聽其詳。說不定結果可能會宣判上帝無罪呢!但是,真正的要點在這裡:人是法官,上帝站在被告席上。("上帝在被告席上」列斯雷·文慕斯雷Lesley Walmsley編輯的,《魯益師散文及其它短篇作品集》。C.S. Lewis: Essay Collection and Other Short Pieces [倫敦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0年出版], 36頁。)

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本質特點:一種極其微妙的感覺——一種我們幾乎意識不到的假設——慫恿我們說,質疑甚至審判上帝吧,沒什麼不合適的。而揀選的教義,就是此時真切有效的測試,它能測驗出,你已脫離現代傲慢之海,或者仍然沉浸其中而不自知。被擁有絕對主權的上帝嚴厲考驗,是件好事,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會有機會像約伯那樣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或作: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5-6)。

4. 從牧者角度考慮揀選教義,第四個角度是:當人們謙卑地熱烈擁抱——不是探討,甚至不僅是頭腦上的確信、而是謙卑地熱烈擁抱——這寶貴的「揀選」真理以及上帝主權式的恩典時,就會激發愛心、勇於冒險,開展宣教和各樣事工。

舉個例子(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亞多尼蘭·耶德遜Adoniram Judson,大衛·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約翰·巴頓John Patton,喬治·繆勒George Mueller,查爾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以及約拿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等等):克雷斯丁·卡爾森Kristin Carlson去贊比亞工作快一年了,他是國際行動(Action International)的成員,去服事那些流浪街頭的孩童(你們要多多去認識該機構的成員;我可以列舉出其中很多充滿激情的基督徒,比如他們的主任道格·尼克拉斯Doug Nichols,他因爲謙卑地熱烈擁抱這揀選的真理,身患直腸癌,仍去了盧旺達)。以下是克雷斯丁在感恩節早上給我們的電子郵件:

首先,感謝上帝以他無法測度的恩典揀選了我,我實在不配,而且一直不敢相信天父這般的美善。我對神的揀選心懷感恩,乃是因爲我知道揀選的目的,就是要我去宣揚上帝的超卓,要在耶穌裡得著永恆的滿足,要活在光明當中,而不是黑暗裡,要親身體驗上帝的美好。

不要錯過這點。有些人完全不知道克雷斯丁在說什麼,因爲你們原來聽過某些教導說,揀選這教義要麼不正確,要麼沒什麼用。你們向來滿腹狐疑,抱著批評態度站在旁邊觀望。現在有一個人,已經擁抱了這真理,也被真理擁抱,你要通過他的電郵,從裡面來聆聽這故事,看看揀選的教義產生什麼果效——仔細聽聽吧,這諸多的果效可能和早先人們告訴你的不一樣。克雷斯丁繼續寫道:

我很感恩,上帝揀選了瓦斯科Vasco,一位硬心腸的、無知、悖逆的街頭流浪兒,帶領他走出黑暗,進入奇妙的光明。而我看到瓦斯科生命中的果子,明明可以見證,他被接在了耶穌這棵葡萄樹上。

感謝上帝在過去一年中滿溢的良善……能夠在神所作的事工中有份,這是何等的神奇——得以成爲街頭孩童的朋友,並且跟他們一起來分享那唯一持久的盼望。並且這裡要特別感謝上帝賜給我的、對這些孩子的關愛之心。客觀地說,走在成堆的垃圾上,坐在破爛的「沙發」上(就是一個小金屬架上放些硬紙板而已),四圍是骯髒的,味道難聞的孩子們,正常人很難喜歡這樣的生活,德納事情就是這樣,我真的愛上了這樣的服事。

擁抱「主權式的恩典」這個教義,並且被它擁抱——從無條件的揀選開始——首先就生出激進的、願意冒險的、犧牲的愛;其次,它又使我們謙卑,帶著歡喜的心去領受這個真理,即:我們不能自己產生出美好,要靠上帝才行。這樣我們就歸榮耀與神了。

你或許會問:這樣的思考方式合乎聖經嗎?聖經真的教導,揀選的教義真是上帝爲達成這些果效籌劃的嗎?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細想歌羅西書3:12-13的話語,「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 [神所揀選的人],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看出其中的聯繫了嗎?在保羅的腦海中,這是非常明顯和清晰的。一旦你知道自己是靠恩典被揀選的,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是蒙愛的,你就會成爲世界上最謙虛的人之一,不僅能受任何冤屈,而且能寬恕人。你也就能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在贊比亞和任何其他地方。

關於這運作的原理,另一個線索在羅馬書8:33,保羅說,「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爲義了。」答案很明顯:沒有人!如果上帝揀選了你,就沒人能對你提出任何指控了。神會永遠站在你這邊。保羅極清楚地說明這事,因爲他正期待著這真理在我們身上顯明實際的果效。他期待著我們感受其中的確信、保障和喜樂,並且成爲勇敢無畏的人。當你現在要做個決定——決定是正確而且出於愛心的,但需要去冒險,此時,你是否感受到這句話的功效:「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你能否感受到「揀選」二字裡包含的、滿有保障的福音的力量呢?

要點在於,這教義不是給人爭辯的,而是給人享受的;不是被設計來爭吵和辯論的,乃是幫助人們宣教的;不是要讓人們分裂(雖然有時會有這種效果),乃是要使人更有憐憫,更善良,謙卑,溫順和寬容。

5. 我要用這最後一個牧者角度的思考來結束。揀選教義與耶穌基督不可分割。

以弗所書1:4說,「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換言之,上帝在永恆中計劃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時,已經考慮用基督作爲救贖之方了。在世界被造之前,上帝已經計劃好,以基督的死和復活來拯救我們。

因此,上帝完成拯救和呼召我們的大工,卻沒有預先告訴我們是否蒙了揀選。除了通過我們和耶穌基督的關係,上帝從未通過其他途徑啓示這件事(若沒有與基督建立關係,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揀選,——譯者注),因此對於我們的揀選來說,基督是關鍵。上帝沒有告訴我們是否被揀選,而是差他的兒子來,並且說,「信子的人有永生(英文直譯是,叫一切信靠這位兒子的,就可以獲得永生)」(約3:36)。「信神兒子的,就有這見證在他心裡」(約一5:10)。就是說,相信耶穌的人,就能知道自己是蒙揀選的。

所以,我奉基督的名呼召你:來吧,接受他作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吧,把他視至寶吧!憑信心來到他面前的人,他從不丟棄一個。他赦免人的罪,給人批戴義袍,他賜下聖靈,也必定會保守你。「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7-28)。聽到這位好牧人的呼喚了嗎?來吧!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教義
釋經講道
羅馬書
揀選
渴慕神